岫巖(全稱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東及東南與鳳城市、東港市毗連,西與大石橋市、蓋州市為鄰,南與莊河市相接,北及西北與遼陽縣、海城市接壤。總面積4502平方公裡,總人口52萬,其中滿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0%以上,是一座充滿滿族風情的優美縣情。
岫巖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享譽海內外,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藏多達42種,其中菱鎂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崗石、矽石量多而質好, 被稱為岫巖「六大寶石」之美譽。其中玉石被命名為「岫巖玉」,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獨山玉),其歷史悠久,最早的玉名見自西漢《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殉圩琪焉"。
岫巖玉儲量居全國之首,被評為第一候選國石,享有「中國國石」之美譽,岫玉工藝品經常作為禮品贈送給各國政府首腦。圍繞岫巖玉形成的產業鏈,已成為當地一支柱產業,縣內有玉都、荷花玉器交易市場、玉雕藝術宮、東北玉器交易中心、萬潤玉雕園、玉馬玉器交易中心、哈達碑玉器一條街等七大玉器交易市場。岫玉的旅遊功能也得到充分發展,到岫巖看玉石採掘、觀玉器雕琢、逛岫玉市場、購買玉器已成為東北地區不分冬夏的一條旅遊熱線。
除去豐富的礦產資源,岫巖縣所處的遼東地區也是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是著名的天然氧吧。岫巖藥山在清代就是遼寧四大名山,以盛產藥材而得名,有大小奇峰40餘座,人文古蹟眾多,景色四季宜人。尤其山上動植物資源豐富,有600多種植物,其中藥材200餘種,山雞、棒槌鳥、野豬、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隨處可見。
岫巖清涼山,自古便為遼東名山,《岫巖縣誌》載:清涼山,其山摩天雲中,一峰蜿蜒而下,樹木蔥鬱,溼潤涼爽,鳥語花香,為道家靜修之地,故名清涼山。有「東北黃山」之稱,融奇松、怪石、瀑布、溶洞、溫泉、絕壁、蘭花、古廟、塔林、楓葉等於一體,有「東北黃山」之稱。
龍潭灣位於岫巖縣龍潭鎮,傳說乾隆年間,一村民夕陽雨後,坐山觀潭,忽見霧氣升騰,彩雲繚繞,似蒼龍潭中戲水,遂取名為"龍潭灣"。龍潭灣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空氣清晰,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林內針葉林、闊葉林交融,尤以天女木蘭花著名。龍潭山中草本植物1200多種,其中野生藥材300多種,山野菜80多種,盛產猴頭蘑等30餘種珍貴菌類食品。
臥鹿山效聖寺(又名老古廟),始建於唐,最初原為3間草堂,於清代嘉慶年間改建,為純石結構,稱"效聖寺",當地俗稱"老古廟"。廟高5.40米,長9.15米,寬5米,除門窗為木料外,其梁、柱、瓦、簷、脊、牆等都是用青白色花崗石料精工鑿刻,用360塊石條砌成,以36塊巨型石瓦覆蓋殿頂,數以萬斤的石檀石柱皆以卯榫吻合而成,整個建築渾然一體,雄偉壯觀,結構奇特,是遼寧省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石制古廟。
岫巖同時也是省內物產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盛產板慄、尖把酸梨、金瓜梨等名優特乾鮮果。年均放養柞蠶1.5萬把,被譽為「中國柞蠶第一縣」。食用菌年接種量3000萬盤,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滑菇第一縣」。岫巖還是國家黃牛生產基地縣、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絨山羊生產基地縣。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