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部門報導,明年我國獨居單身族將升至9200萬,這一近億的數字,我想應該還不主要包括農村那些大量因多種原因無法娶妻生子的單身漢。
現在流行一種「樂單族」的說法,指的是那些寧願孤獨等待靈魂伴侶,也不隨便約會的人。
他們並不完全是排斥婚姻,也不是不相信愛情,而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在生活中愈發凸顯,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提出更高要求。
我不否認,隨著這些年,中國包括經濟等各方面的告訴發展,從各個方面都在與國際接軌,比如婚前同居、與陌生的異性合租等,也包括所謂的「樂單族」。
「樂單族」也是經濟發達的一種產物,當年輕人處於的收入水平較高,工作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有了經濟獨立的基礎,自我意識在生活中增強也是自然之事。
樂單族的人員構成大致有以下幾種:
01 眼光較高,一直未找到合適對象的人;
02 感情受挫,對愛情失望的人;
03 受身邊人的不幸的婚姻所影響,恐懼婚姻的人;
04 條件有限,找合適對象相對困難的人;
05 真正的單身主義者,喜歡天馬行空、信馬由韁生活的人;
可以這麼說,真正思想堅定的樂單族是不多,只不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再加上有這麼一種潮流,乾脆自己也姑且貼上標籤,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心都有一個交代。
個性得以發揮和張揚,總體上也有著很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對待戀愛婚姻問題上,崇尚樂單,我倒是不敢苟同。
一、人的成長和發展要順其自然
老輩們愛說,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樣的時,該上學是上學,該結婚時結婚,該抱娃時抱娃,要符合自然發展。
雖然由於時代的發展,時間上有所延後,但該辦的事總是需要辦的。比如結婚生子等都可以晚幾年,但不能不辦。否則無論是自身身心或是周圍環境都會有很多不適應之處。
單身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只是這態度會隨著時過境遷會變的。
很多人同學聚會時,看到同學的孩子都好大了,表面上很是豁達和自然,其中心酸和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年輕時,信誓旦旦要做丁克家庭的兩口子,到了中年之後,也不免悔意連連。
這些都是做決定容易,但要隨著時間的轉移,無論身邊的環境還是個人的心境都在變化,堅守當初決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二、真的有靈魂伴侶嗎?
什麼叫靈魂伴侶,無非是情投意合,一見鍾情之類。
兩個人的終身廝守,相濡以沫,能單獨靠所謂的靈魂伴侶,持久續航?
兩個因為共同愛好,臭味相投或者心靈相通,走到一起,初期激情燃燒,耳鬢廝磨,時間已久,要麼是經不起鍋碗瓢盆的碰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侵蝕,要麼經不起歲月的考量,激情消退,終歸要趨於平淡。
此時哪裡還有靈魂相通可言。
由此可見,等不到靈魂伴侶,只不過沒有遇到合適的如意郎君。
現在的人選擇對象時,缺乏對自身綜合的評估,單憑某一方面優勢,就大膽為自己制定一個較高的擇偶標準。
造成的局面,不是對方看不上自己,就是自己輕易把對方PASS。
錯過的都不是靈魂伴侶,條件相當終歸是一條邁不過去的門檻。
三、怎麼找到所謂的靈魂伴侶
很多機會不是等來的,是需要通過努力爭取的,靈魂伴侶也是如此。
試想,你足不出戶,拒絕相親,舉止清高,難以合群,怎麼能等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
在尋找和等待靈魂伴侶時,你就做了哪些準備?
綜合評估了自己的靈魂指標了嗎?
有沒有設定目標,每天提升自我?
在理想對象未出現之前,是否對自己有過深層的靈魂拷問?我是什麼樣的人,該找什麼樣的人,能找什麼樣的人?
先擯棄自己的胸無城府、思維簡單、言語粗俗、生活邋遢、舉止輕浮...
才有資格、有底氣、有自信地,通過努力和主動出擊,才有可能尋找到你意義上的靈魂伴侶。
婚姻大事不能兒戲,它即沒有婚姻失敗者所述的那樣令人恐怖,也不能沒有原則的隨性選擇,本著對自己對他人對家人負責的態度,慎重對待,只要真心理性,總會找到適合你的哪一款如意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