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網6月28日報導,今天上午10時,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主持。
針對近日有臺媒稱大陸即將推出18位號碼的二代卡式臺胞證、與大陸身份證號碼位數相同一事,馬曉光回應,自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以來,有關部門已經為臺灣同胞籤發了180萬餘本,因為攜帶方便、入出境便捷,受到廣大臺胞的好評。但也有不少常住大陸的臺灣朋友向我們反映,憑卡式臺胞證,在各地、各行業使用公共服務系統時仍然有一些不方便。對此,我們高度重視,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辦法。
臺胞證樣證
大陸居民身份證樣證
有記者提及,近來有大陸人員赴臺受阻以及海外臺胞臺商反映臺當局無端阻撓兩岸交流的情況。馬曉光指出,大陸一直積極推動兩岸人員往來,促進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認真傾聽臺灣同胞的意見建議,陸續出臺利臺措施,使臺胞能享受同大陸居民基本相同的待遇。但反觀民進黨當局,自去年「5·20」以來,不僅單方面破壞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改變兩岸現狀,放任和助推「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年來,民進黨當局為兩岸民眾做過什麼好事?為在臺灣的大陸同胞做過什麼實事?答案顯然是沒有。」
馬曉光強調,2017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周年。30年曆程充分說明,「要交流、要合作、要融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打開的大門是關不上的,任何倒行逆施只會激民憤、失民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來源:中國臺灣網
記者會全文如下:
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來主持,下面我接受大家的提問。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大陸方面在不斷的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而島內關於「九二共識」卻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看法。想請發言人再次說明一下,「九二共識」的由來、具體涵義以及重要意義。謝謝。
馬曉光:1992年11月,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經由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往來,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由此可見,當時雙方均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
馬曉光: 「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核心意涵是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是「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它清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大是大非問題,也是臺灣當局迴避不了的重大原則問題。
央視海峽兩岸記者:據悉,臺當局近期擬採取措施,限制大陸人員赴臺交流,並稱大陸宣傳便利臺胞措施是所謂空泛不實的統戰手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據了解,近期確有一些大陸團組和人員赴臺交流受阻。
馬曉光:多年來,我們一直積極推動兩岸人員往來,促進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切實採取措施,不斷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民眾的親情和福祉。近一段時間,各有關部門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認真傾聽臺灣同胞的意見建議,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在大陸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社會保障,使他們能夠享受同大陸居民基本相同的待遇。這些政策是實實在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真正回應了臺灣同胞的訴求,從而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認可。今後,我們還將一如既往地為兩岸同胞辦實事、辦好事。
馬曉光:反觀民進黨當局,去年5·20以來,不僅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改變兩岸現狀,而且在島內放任和助推「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採取各種方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年來,民進黨當局為兩岸民眾做過什麼好事?為在臺灣的大陸同胞做過什麼實事?答案顯然是沒有。
馬曉光: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周年。30年的歷程充分說明,要交流、要合作、要融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打開的大門是關不上的,任何倒行逆施只會激民憤、失民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近期不斷有海外臺胞臺商反映,臺灣媒體也有報導,臺有關方面無端阻撓海外臺胞臺商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並對一些臺胞社團負責人、海外臺商協會負責人進行人身攻擊和恐嚇,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2008年以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兩岸僑胞進一步加強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做出了努力。但是,從去年5.20以來,民進黨當局一再以種種手段限制打壓海外臺胞參加兩岸交流合作,這是他們阻撓兩岸交流、改變兩岸現狀的又一鐵證。他們的做法只會進一步失去僑心。
中國臺灣網記者:日前曝光的臺灣有關教育課程綱要草案中修改了歷史科目教學,將中國史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馬曉光:臺灣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是中華文化開枝散葉的歷史,是一代代中華兒女開發、建設寶島,共同反抗外國殖民統治的歷史,當然是中國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臺獨」勢力變本加厲地在文化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分裂活動,企圖用「臺獨」史觀繼續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已經引起臺灣民眾的強烈憤慨。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這種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擋車。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臺灣當局有關方面日前就6.24茂縣山體滑坡事件表達了慰問,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謝謝。
馬曉光:我們對臺灣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慰問表示感謝。
新華社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臺陸委會有關負責人日前對香港實施「一國兩制」說三道四,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香港回歸2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幹擾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破壞香港繁榮穩定。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有兩個問題,一是關於香港回歸,據傳「遼寧號」航母編隊會到香港去,臺灣可能比較擔心,「遼寧號」是不是會經過臺灣海峽,請發言人核實。另外一個事情,大陸人大之前通過了國家情報法,臺灣陸委會擔心這個法會影響到兩岸的交流,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關於第一個問題,有關情況請你向國防部了解。第二個問題,大陸依法行政,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會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香港中評社記者:據島內媒體報導,大陸方面即將推出二代卡式臺胞證,據稱臺胞證號將變成18位數,與大陸的居民身份證號位數一致,請問發言人該政策是否在推動之中,如果在推動,預計何時公布?謝謝。
馬曉光:謝謝你的關注。據我了解,自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以來,有關部門已經為臺灣同胞籤發了180萬餘本,因為攜帶方便、入出境便捷,受到廣大臺胞的好評。但也有不少常住大陸的臺灣朋友向我們反映,憑卡式臺胞證,在各地、各行業使用公共服務系統時仍然有一些不方便。對此,我們高度重視,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辦法。
人民政協報·兩岸經合周刊記者:第九屆海峽論壇組織方會前通報上說,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和團體,包括臺灣親民黨人士,但是論壇開始之後的通報臺灣地區參會者中卻沒有再出現親民黨人士,請問發言人能否說明原因?謝謝。
馬曉光: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有來自臺灣的8000多名嘉賓參加,這充分說明論壇得到了臺灣各界人士,特別是基層民眾的歡迎和支持。至於你問的事情,我想他們可能有自己的具體原因。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TVBS新聞記者:滬臺「雙城論壇」即將登場,臺北市長柯文哲繼「四個互相」後再提互相諒解,希望兩岸通過民間企業年輕人多交流,試圖給兩岸關係找到轉圜的機會,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馬曉光:7月2日,「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在上海舉辦。據我了解,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先生將率團來滬出席論壇。我們已經多次表明,只要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兩岸城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我們對兩岸城市往來互動都持積極開放的態度。我們也預祝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在深化兩市各領域交流合作方面取得預期成果。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近日在接受日媒專訪時提到,如果一中原則是消滅臺灣,臺灣多數人是不會接受的。還聲稱若臺灣不屈服,大陸就會讓步,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我想,這種說法邏輯混亂。1949年以來,儘管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至於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我們一貫主張,可以在一個中國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尋求解決之道。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臺南市長賴清德在訪問美國演講時,宣稱兩岸和平的協議無助於和平,並表達自己的「臺獨」立場沒有改變,而且指出「臺獨」和「親中」沒有矛盾,臺灣還是可以伸出友誼的手,對此您有何評論?
馬曉光:如果說和平協議無助和平,難道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有助於和平嗎?顯然不是。我們講,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口口聲聲「親中」,難道臺灣自外於「中國」嗎?所以說,還是那句話,民進黨只有放棄「臺獨」立場,才能在兩岸關係上真正找到出路。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兩個問題。第一,近日日本方面表示,歡迎臺灣加入TPP,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有分析指蔡英文可能在9月聯合國大會時推動臺所謂「入聯」問題作為對「臺巴斷交」的反制手段之一,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謝謝。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必須以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第二個問題,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2008年之前,李登輝、陳水扁曾操弄「入聯」和「入聯公投」,均遭遇失敗,歷史殷鑑不遠。妄圖挑戰聯合國大會決議,挑戰國際社會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那是必然失敗的。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再次請問發言人有關於香港回歸、「遼寧艦」南下訪港的相關事宜。想請教,雖然對於路徑並不是太了解,臺灣方面認為,如果再次繞行臺灣將會視為一種挑釁,對此發言人有何回應?另外,現在傳出「雙城論壇」,張志軍主任有可能和柯文哲見面,不曉得這件事情能否請發言人核實。謝謝。
馬曉光:我再次重申,有關情況請你向國防部去了解。第二個問題,你說的情況目前我不了解,也不掌握。
福建海峽導報記者:剛剛有記者問到最近蔡英文動作頻頻,但島內最近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民眾對她的不滿意度是63%,再次探底。對此,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表示,對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的本事,老百姓已經看破手腳,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馬曉光:對於臺灣島內的事情,我們不予評論。今天我還想強調兩點:一是反對「臺獨」、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然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二是一個健康、穩定、雙贏的兩岸關係,對於臺灣島內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臺灣旺報記者:近期美國有8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信給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川普立刻送交軍售臺灣通知書給國會,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我們一貫堅決反對我建交國與臺灣發展軍事關係、向臺灣出售武器,這個立場是堅定的,也是明確的。
臺灣聯合報記者:過去這一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很多波折,不管內與外。請教發言人,大陸對臺大政方針和對臺具體政策到目前為止有沒有改變?謝謝。
馬曉光:很明顯,我們多次強調,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沒有改變。我們將繼續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團結廣大臺灣同胞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說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應該了解,5.20以後,是誰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誰在千方百計削弱兩岸同胞之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繫,誰在改變現狀,誰在維護現狀,我想答案是很清楚的。
環球網記者:我們注意到巴拿馬本月13日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斷絕與臺當局一切官方關係,而呂秀蓮日前在接受美媒訪問時稱,臺灣最大的錯誤和悲哀就是過去「漢賊不兩立」的政策,還聲稱其他國家為何和中國大陸建交就一定要和臺灣斷交,想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謝謝。
馬曉光:看來,在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的問題上,這些民進黨人士確實需要好好補充一下自己的基本知識。因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奉行的政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是大勢所趨,所以民進黨及其當局應該認清客觀大勢,在兩岸關係特別是在事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上,做出明智的選擇。
香港中評社記者:第二次提問,近日臺陸委會表示大陸動輒以「文化臺獨」批評臺方,是刻意製造兩岸對立,無助於兩岸關係改善,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謝謝。
馬曉光:有沒有明裡暗裡助推「文化臺獨」,人在做,天在看,如果覺得委屈,那麼就公開宣誓反對「臺獨」,公開來制止這種「去中國化」的挑撥和煽動兩岸民眾對立的行為。
中新社記者:請發言人評價一下過去20年來港臺關係的發展,謝謝。
馬曉光:香港回歸20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和中央關於處理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採取了有利於港臺民間交流交往的政策和措施,積極處理好自治範圍內的涉臺事務,並在中央政府的批准、指導或授權下,妥善處理了港臺關係中涉及國家主權和兩岸關係的事務,促進了港臺兩地民間交往和經貿往來。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促進港臺關係健康發展,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臺灣旺報記者:第二次提問,有媒體指出,海旅會人士前一陣子有進行調動,海旅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滿宏衛已從臺灣回到大陸,會有新的人士前往臺灣接任這個位置。請問發言人有何評價?謝謝。
馬曉光:海旅會不是國臺辦的所屬機構,他們的具體人士調動情況我不了解,應該是一種正常的輪換。
馬曉光: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下次再見。祝大家暑期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