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總體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020-12-21 地理沙龍號

地形通常是指地表的形態,而地勢則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狀況,往往一個地區的地勢特徵是有該地區的地形狀況決定的,而地表形態的形成,又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有些地區內力作用佔主導,而在有些地區則以外力作用佔主導。地球巖石圈的板塊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最重要內力作用來源。

中國的地勢特徵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所以中國的地勢特徵,受到亞洲總體地形地勢狀況的影響,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強烈碰撞擠壓,使得在亞洲中部地區隆起了巨大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等山地,使得亞洲中部地區稱為亞洲地勢最高的區域。所以亞洲的地勢總體特徵是中間高四周低,而我國地處亞洲的東部,所以我國的總體地勢特徵為西高東低。

亞洲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的特徵除了西高東低之外,還包括從西部青藏高原到東部沿海大陸架,呈明顯的三級階梯狀分布。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分別是: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兩大地形單元。青藏高原的邊界是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橫斷山脈,此線往東就是我國的第二級階梯,包括準噶爾盆地、塔裡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地形單元,海拔多在1000至2000米。

中國三級階梯分布圖

第二級階梯往東,過了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就是第三級階梯了,第三級階梯是地勢最低的一個階梯,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南丘陵、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等地形單元。中國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的地勢特徵,深刻的影響著中國的其他地理特徵,包括氣候、河流水文、人口分布、交通等方面都深受影響。

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

在氣候方面,首先由於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海拔過高,形成了終年低溫的高山高寒氣候,另外在降水方面,由於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深受季風環流的影響,每年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就是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分布,有利於東南季風攜帶水汽深入我國內陸,對於降水的阻擋作用較小,使得我國降水分布主要由東南往西北遞減。

中國降水量分布圖

在河流水文方面,首先,由於水往低處流,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所以我國的許多大江大河的流向都是由西往東流,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我國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上,比如長江和黃河。其次,在我國地形階梯的交界處,比如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或者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交界處,就會有比較大的落差,從而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比如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就是建設在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交界處。

中國主要水電站分布圖

在人口分布方面,我國的人口分布呈現東多西少的特徵,地勢低平的第三級階梯是我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而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人口稀少。在交通方面,我國東西向的交通建設,都需要考慮如何穿越階梯的交界處,而在階梯內部,特別是第三級階梯內,交通線密集,呈網狀,而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地勢太高,對外交通建設十分不便。

中國夜間燈光分布圖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總體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中國的地勢特徵中國地處亞洲東部,所以中國的地勢特徵,受到亞洲總體地形地勢狀況的影響,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強烈碰撞擠壓,使得在亞洲中部地區隆起了巨大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等山地,使得亞洲中部地區稱為亞洲地勢最高的區域。
  •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徵,對於我國有什麼影響?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在地勢特徵方面,亞洲總體上呈現「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徵,位於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等地的地勢最高,而亞洲四周多分布丘陵、平原等地勢較低的地形。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地區,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的西部,所以我國的地勢總體特徵為「西高東低」。
  •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廣闊領土,該如何準確描述其地形特徵?
    關於中國的地形特徵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研究的時候,通常需要描述一個區域的地形特徵,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地形特徵的描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描述該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二是要描述該區域的地勢高低起伏狀況。當然,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還可以做更為詳細的特徵描述,比如以中國為例,我們如何來描述中國的地形特徵?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中國的地勢和地形
    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 海拔高度
  • 中國的三級階梯究竟什麼樣?
    青藏高原的隆升對中國整體的高原、山系和盆地分布產生了極大影響,從而直接促進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狀分布特徵的形成。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稱。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
  •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廣闊領土,該如何準確描述其地形特徵?
    關於中國的地形特徵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研究的時候,通常需要描述一個區域的地形特徵,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地形特徵的描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描述該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二是要描述該區域的地勢高低起伏狀況。當然,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還可以做更為詳細的特徵描述,比如以中國為例,我們如何來描述中國的地形特徵?
  • 三大階梯,讀懂中國地勢!
    由於板塊碰撞產生的威力向外圍不斷擴散,青藏高原形成的同時,也帶動了其周緣地勢的變化。 青藏高原的隆升對中國整體的高原、山系和盆地分布產生了極大影響,從而直接促進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狀分布特徵的形成。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中國的地勢和地形
    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 海拔高度
  • 八年級地理教學教案:中國的地形1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國的地形   第一節  地形慨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基本特徵。   2.使學生了解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和特點,了解我國大陸架的分布。
  • 【地理視野】三大階梯,讀懂中國地勢!
    青藏高原的隆升對中國整體的高原、山系和盆地分布產生了極大影響,從而直接促進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狀分布特徵的形成。 那麼,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是如何劃分的?它們又有何獨特呢?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如何劃分的,各包括哪些省區?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複雜多樣,既有山地、高原,也有平原、盆地和丘陵。我國面積雖大,卻是個多山的國家,各種地形中佔比最多的就是山地,約佔三分之一,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脈、秦嶺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大興安嶺、橫斷山脈、南嶺山脈等等。高原佔比為26%,主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 跨越高山大河,中國的三級階梯究竟什麼樣?
    、山系和盆地分布產生了極大影響,從而直接促進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狀分布特徵的形成。那麼,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是如何劃分的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稱。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
  • 《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
    《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讀圖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2、了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其在圖上的分布。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東南丘陵和雲貴高原
    我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地形特徵也十分複雜,我國擁有所有的五種基本地形,地形類型多種多樣,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都有分布,而且面積都很廣闊,我國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面積很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 巫山山脈: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長江橫穿其間形成峽谷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類型複雜多樣,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都有廣泛的分布,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地形單元。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我國的許多山脈都是三級階梯之間的分界線,也是地形單元之間的分界線。
  • 中國地勢特徵及其分布地區
    中國地形複雜多樣,根據地勢我們將中國分為三大階梯第一階梯是青藏高原,同第二階梯的界線是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內以山地為主,還有盆地和海拔較低的平原在第二階梯中,有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塔裡木盆地,準葛爾盆地第二階梯同第三階梯的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這些山名稱不要求全記,但你要記住界線的大致位置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東南丘陵和雲貴高原
    我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地形特徵也十分複雜,我國擁有所有的五種基本地形,地形類型多種多樣,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都有分布,而且面積都很廣闊。
  • 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如何劃分的,各包括哪些省區?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複雜多樣,既有山地、高原,也有平原、盆地和丘陵。我國面積雖大,卻是個多山的國家,各種地形中佔比最多的就是山地,約佔三分之一,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脈、秦嶺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大興安嶺、橫斷山脈、南嶺山脈等等。高原佔比為26%,主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地形
    1、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 中國有哪些「自東向西」流動的河流?
    河流在地表的流動方向主要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俗話說「水往低處流」,自然界的水總是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總體地勢特徵為「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位於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區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是我國的第一級階梯,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由於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所以我國的絕大多數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東」流動的,比如我國的兩大母親河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浩浩蕩蕩向東奔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