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文
雲南的氣候有「四季如夏,一雨即冬」之說。從濟南飛昆明,下機後身還是夏季感覺,海埂賓館裡仍開著空調降溫。第三天下了一場中雨,室外立刻變得像北方的秋末一樣,冷風嗖嗖,寒氣逼人,於是跑到就近的一個小服裝店裡隨便買了一件上衣禦寒,翌日參加「石林一日遊」,為了保險起見,就穿著這件上衣外套上車了。誰知一下車氣溫如夏,只好扒下外套抱著爬山越嶺,拍照也不例外,「天有不測風雲」嘛,把多餘的衣服扔掉又怕再下雨。哈哈!簡直成了同伴們的取笑題材。
話說這雲南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觀」之美譽,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昆明70多公裡。石林景區由大石林、小石林(阿詩瑪景區)、步哨山、李子園箐、萬年靈芝五個片區組成,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
在石林入口處的石壁上有赫然醒目的兩個鮮紅的隸書大字「石林」。這「石林」二字還包含一段曲折有趣的歷史故事。
據記載,原國民黨元老、彝族人、雲南省主席龍雲(1884—1962)於1931年3 月到路南視察水利,途經此地,看到石峰茫茫如森林,於是題下「石林」二字,由隨行的特邀顧問、雲南宿儒周忠嶽代書:「石林 龍雲題」,並撰跋於題刻下方。「石林」二字原是行書。現在所見石林二字,書法在隸、楷之間,古意盎然,為天造奇觀增輝。而「龍雲題」三字是龍雲的兒子龍繩文於1985年9月22日來石林親筆書寫的。
進入石林,只見怪石林立,姿態各異,鬼斧神工,氣勢恢弘。看那劍狀、筆狀、塔狀、人狀、筍狀、蘑菇狀及不規則柱狀的奇峰怪巒,突兀崢嶸,直插雲天,遠望如森林。龍雲將軍望物生意題名為「石林」,真乃獨具慧眼。
走進石林,就仿佛走進了一個超凡脫俗的夢幻世界,石林地貌造型優美,似人似物,在美學上也達到極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園區內彝族風情濃厚,環境宜人,與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
雲南石林把地域民俗文化、地質地貌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和完善管理有機融為一體,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早年通過電影《阿詩瑪》以為「阿詩瑪」是一位撒尼族(彝族一個支系)姑娘的專用名字,這次石林之旅,才知道「阿詩瑪」是彝族的通用名詞,彝族語意為「金子般美麗的姑娘」。石林景區有一支「阿詩瑪導遊隊」,清一色的彝族靚麗少女,成為石林的一道新的風景線,「阿詩瑪」扮倩石林,名不虛傳!
一位小巧玲瓏,美麗活潑的「阿詩瑪」做我們的導遊,他身著民族服裝,頭頂花冠,冠下有穗,肩上斜背著一個帶穗的白黑色挎包,手提一把蘭花綢傘。她多才多藝,講一口娓娓動聽的標準普通話,不但為我們講解石林的景點和美麗的傳說,而且還見縫插針地講解彝族人的民俗風情,尤其繪聲繪色地講解彝族人的搶親婚俗。並告訴遊人彝族婦女的婚姻狀況從她們的圓筒形花帽的裝飾上就可知道,彝族阿詩瑪的這種帽子叫做「七彩帽」,帽子上面這兩個對稱的三角形飾物叫做「雙彩尖」,位於耳朵的上方 ,按照彝族的規矩,這兩個彩尖是不能隨便摸的,如果小夥子喜歡她,就用左手摸她的右角,如果要罵她就用右手摸她的左角。「雙彩尖」,千萬不能叫『角,在彝族撒尼人的眼裡,牛和羊才長角呢,如果把「彩尖」說成「角」,就是阿詩瑪最大的不尊重, 花帽有「雙彩尖」的表示未婚(舊時可以「搶」,現在不行了);保留一隻「尖」的表示已經有了心上人;沒有「尖」的已經結婚。「阿詩瑪」裙子後邊都縫有一條寬帶子,這是為搶親提供方便用的,所以叫「搶親帶」。導遊說,她裙子後面的帶子純屬「裝飾品」,言外之意是現在還沒有作「搶親」的心理準備,可能怕我們幾個遊人中會有「膽大妄為者」扯起她的「搶親帶」溜之乎也……阿詩瑪的民歌也非常動聽,因為旋律是超越語言境界的,不懂得彝族語言,並不妨礙欣賞彝族的美妙音樂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