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兆
5月以來,隨著外部環境「波瀾」不斷,人民幣匯率走勢引發關注。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5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988,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5個基點。而在近期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行,一時間,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擔憂情緒有所上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洋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的下跌,但並不存在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因為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條件——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基礎條件並未發生改變。
事實上,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中一直表現穩健,中國政府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性之間求得平衡,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而對於近期匯率走勢變化,金融高層也頻繁發聲指出:有能力保證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經貿摩擦的影響完全可控,中國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應對。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中債指數專家指導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所說,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充滿信心,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仍處於較為舒服的區間,美聯儲加息可能性降低,這些都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
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也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境外資本流入增多,外匯儲備穩中有升,外匯市場預期總體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則認為,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是正常的,但長期看,我國經濟基本面決定人民幣不可能持續貶值。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具備極好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隨著經濟發展質量提升,人民幣市場匯率將不斷向購買力平價靠近。
王洋表示,當前我們國家匯率總體是朝著市場化方向改革,讓市場去定價。「未來沒有必要去糾結6.9或者7的關口,如果人民幣貶值,則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人民幣升值或說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因此,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的漲跌幅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