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楊老太太離世,昨日要去火化。讓人著急的是,老人的遺體裝進一次性紙棺,卻難從23層的家中抬下來。因為小區的電梯空間太小,根本放不下。最後,小區裡三四十個男人,用了40多分鐘,才將逝者遺體從樓梯接力送下來。
三四十個壯勞力
40分鐘將棺材抬下樓
25日,家住南窯村新家園的楊老太在家去世。昨日上午,家屬準備將遺體從23層運下去火化,可沒想到,反覆嘗試,一次性紙棺都沒法進電梯,最終只好找人將老人遺體從樓梯運下去。
住戶單師傅說,小區是拆遷安置房,住戶都是一個村子的,最後找來三四十人,每個樓層的樓梯拐角都站著人接應,棺材從23層向下傳遞。但樓梯拐角地方有限,長約2米的棺材要轉彎,站在前面的人必須雙手舉高,才能和後面的人配合。一大幫人整得滿頭大汗,花了40多分鐘,才將老人的遺體送下去。
電梯長1.3米寬1.4米
站6個人就很擠
住戶王女士說,也不知道小區建設時怎麼考慮的,一個單元每層4戶人家2部電梯,每部電梯裡最多站6個人,平時上下班就特別擁擠。
住戶單女士說,小區裡老人不少,經常有需要急救的,也很難下樓。去年一個老人突發腦梗,120急救人員到了,擔架就是上不去,後來沒辦法,老人的兒子將母親「端」著進了電梯,特別遭罪。還有老人被家人放在椅子上,幾個人抬進電梯裡再下樓。
南窯村新家園6號樓的電梯銘牌上顯示,電梯載重825千克,定員11人。華商報記者邀請住戶單師傅對小區的電梯進行測量,發現電梯長1.3米,寬1.4米,運行時站4個人已經覺得滿了,6個人就很擠。而在他們小區的安全通道,兩層樓梯交接的地方也很狹窄,長2.4米、寬1.3米。
急救人員:擔架進不了電梯是常事
那麼,其他商業小區的電梯和安全通道區域又是什麼尺寸呢?
含光路一小區的住戶測量電梯長1.3米、寬1.2米,這是一梯一戶的樓盤,安全通道區域長2.35米、寬0.85米。
勞動北路一小區住戶測量電梯長1.45米、寬1.5米,安全通道區域長2.5米、寬1.3米。
120急救中心人員張師傅說,一般急救擔架長約2米,寬約五六十釐米,急救中常遇到擔架進不了電梯的情況,有時勉強可將擔架斜著進電梯,但還需醫護人員一手託著擔架,電梯門才能關上。如果擔架實在進不了電梯,就需要隨行人員和家屬扛著擔架一層一層將病人抬下來,尤其是在過消防樓梯拐彎時,更得小心,累不說,最擔心的是耽誤搶救時間貽誤病情。
相關規定:
高層住宅應配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小區在建設過程中選用電梯,有沒有標準呢?國家已出臺相關規定。20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住宅設計規範》中要求:十二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少於兩臺,其中應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但是,按照該規範的說明,關於電梯要求的這條「並非黑體字」,並不是強制性要求。
在另一個推薦性國家標準GB/T7025.1-2008《電梯主參數及轎廂、井道、機房的型式與尺寸》中,住宅電梯額定載重量為450kg的電梯只適用運載乘客;額定載重量為630kg的電梯還允許運載一個有一個人陪伴的坐輪椅的人;額定載重量為1000kg的電梯除了可運載上述兩種荷載外,還可運載具有可拆卸的把手的擔架。
據了解,上海、杭州等地已有強制性規定,要求高層住宅要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但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西安尚未有類似的強制要求。
一家設計院工作人員表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轎廂大,造價高,而且它需要的電梯廳空間也大,增加了開發商的建造成本。
《住宅設計規範》中提到了每棟樓最少應設置一臺擔架電梯,但對擔架電梯的最小尺寸未做出明確規定,不少設計院在設計過程中也有遲疑。資料顯示,《住宅設計規範》規範組給各地回復表示,住宅房屋不能盲目選用醫用電梯,因醫用電梯尺寸較大,需要配套較大的走道淨空及轉彎半徑,建議從改造擔架和利用住宅電梯轎廂對角線入手,目前來看,選用1.5米×1.6米轎廂基本可行。 華商報記者 段曉寧 實習生 崔夢穎
編輯:王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