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一種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被稱為是「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的書法大師,號稱「書聖」的王羲之,「唐人楷書第一人」的歐陽詢,「宋四家」等等。隨著歷史的變遷,書法也在不斷地演變,從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到小篆,草書到行書,千百年來,中國書法一直在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記錄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網際網路和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人們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不再需要再書寫一封字體娟秀的書信,而只需要發送一封用鍵盤敲打出來的郵件就能夠傳達相思。除了仍在上學的學生,現代人幾乎很少用到筆,即使是用到,機會也少之又少。簡單的硬筆字尚是如此,更別說是更加的困難的毛筆字了。
同時,在重視傳統文化的今天,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書法。然而好的書法作品卻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優秀書法作品的價值也越來越高。於是,許多所謂的「大師」,開始利用自己的身份,為自己謀取利益。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重視傳統文化,漢字書法在人們的心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現象讓人欣喜的同時,也透露著擔憂。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出現了許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書法作品。例如前些年的「潑墨大師」,「針筒大師」等等。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的網友開始質疑,這些真的是中國的書法藝術嗎?這樣的創新真的符合書法藝術的本來面貌嗎?甚至有人認為,連街邊以書法為生的乞丐所寫的書法都比一些所謂大師的作品還要好。面對人們的質疑,有書法協會的專家表示:「流浪漢的書法只是為了混飯吃,根本不值得一提。」
這不得不讓人疑問,為何同樣是毛筆字,書法家寫出來的就是書法作品,而街邊乞丐寫出來的就成了混飯吃的工具呢?相信許多的讀者在平時也看到過那些街邊乞丐在地上用毛筆蘸水寫的毛筆字,確實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而且十分的工整。這都是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練出來的,然而在一些專家的眼中,卻被貶得一文不值。
為了能夠吸引路人的注意,得到路人們的行善,乞丐們刻苦的練習書法。而反觀一些擁有地位的書大家,在生活有了保障之後,不是想著怎樣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藝術作品,而是利用自己已有的地位,為自己賺錢提供便捷的方法。在意識到自己隨意揮灑,胡亂揮筆所寫出來的「作品」能夠獲得周圍人的喝彩,賣的不菲的價錢之後,這些人便不再將心思用在提法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上,而是想著如何圈錢。
為何同樣是為了生活,有人的書法可以稱為是藝術,而有人的書法卻被說成是謀生的工具呢?瞬間就變得不值一提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們也可以用著上好的筆墨紙硯,書寫出端莊大方的中國字。人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所從事的事業也同樣是這樣。或許每個人的出身不同,所面對的環境也不盡相同,但是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並為之付出努力。乞丐通過自己對書法的熱愛,每天刻苦的練習,來換得用以維持自己生計的收入,這並不可恥。在藝術的世界裡,每一個用心的作品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每一個為了熱愛的事業而努力的人都應該被尊敬。
如果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沒那些只求自身利益的利己主義者所佔據,那麼真正的有才能的人卻無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負,就真的成了「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