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集思廣益築排隊文化 上海城市文明得提升

2021-01-16 騰訊網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上海市世博城市文明指數」第七次測評近日公布,上海城市文明指數全面提升,達91.08,比2008年12月首次測評的78.95進步15.36%。與此同時,上海18區縣的文明指數全部進入綠色優良狀態。

集納智慧 排隊成為文化

■從軟隔離到硬隔離、從排長龍到分段分批、從單純排隊區域到加裝條凳坐著排隊

世博園裡,接受安檢要排隊;領中國館(網上中國館)預約券,要更早地排隊;極端熱門場館,需排隊數小時,甚至超過10小時;客流高峰日,坐車、出園都要排隊……同樣是排隊,世博園裡人們的忍耐力明顯高於其他場合。「人性化、制度化的服務及軟、硬體的種種努力,是一個重要原因。」上海世博局黨委副書記陳安傑表示。

以設施文明夯實文明觀博基礎。世博園區各部門一刻不停地在調整各項細節,加大對遮陽傘、飲水點、垃圾箱及座椅、廁所等設施設備的建設和巡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滿足參觀者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務。

排隊方式在不斷改進。從軟隔離到硬隔離、從排成長龍到分段分批、從單純排隊區域到後來加裝垃圾袋、甚至是條凳供參觀者坐著排隊……不少場館根據人流量調節欄杆插銷、靈活變換隊伍陣形,安排各種有趣的演出供排隊者消遣。

針對高溫天氣,世博局增設了避暑降溫設施,在短時間內安裝完成71個場館共3.3萬多平方米的遮陽棚。針對排隊區域人流密集,及時安裝7000米長的休息凳和9000餘張休息座椅。整個8月,世博園內受理的2400多起投訴中,27起與排隊有關,僅佔園區受理問題總數的1%。

可以說,世博園的排隊措施,集納了世界各地的智慧。高招迭出,讓排隊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文化。有參觀者感慨,「擁擠的世博會,強大的排隊設施!」

排隊長龍還催生了一個小發明——「會動」的排隊區垃圾袋。這是一種被固定在隔離欄上的活動式四邊形支架,用卡口固定住垃圾袋,就能成為一個四邊形開口的簡易垃圾桶。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它們就能立即翻起,供行人通過。這個小發明,讓排隊區域垃圾減少九成。

培育意識 提升城市文明

■「城市文明指數測評」、「文明觀博」活動……讓每個參與者改變不良習慣

許多居民戴上紅袖章,拿起鐵夾撿紙屑,揮著小旗引導行人過馬路,成為倡導「垃圾不落地、馬路不亂穿、守序不插隊」的志願者。每月都有接近100萬人次的志願者參與「三五」集中行動,同城整治效果明顯。

「志願者能夠清掃多少垃圾不重要,但他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就會更加遵守秩序。當參與者個體的習慣發生改變時,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上海市文明辦主任馬春雷說。

小區樓道亂堆雜物,停車場滅火器過期,菜場周邊環境髒亂差等,都被「城市文明的啄木鳥」——「市民巡訪團」一一挑出,上報整改。他們中,有退休的老專家、老幹部,有在職企業家、教授,兢兢業業地關注、修補、完善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個細節。

每100天,上海市文明辦都會公布一次從1000多個環境秩序監測點回收幾萬份評價後計算出的「城市文明指數測評」結果,並對上海18個區縣公開排名:得分高的表揚,低的曝光。排名落後的區縣,總在想方設法追趕超越。

一個世博園,帶來了整個上海市城市文明的持續提升。

大量公眾文明意識培育工作,在上海持續展開。2010年6月10日起至9月底,由復旦、同濟、華師大的首批世博園區志願者及市民巡訪團成員、市民代表等組成的上海市文明觀博宣講團隊,赴上海18個區縣舉辦百場文明觀博主題宣講,平均每天2場以上,累計1.3萬人參與宣講。

青少年「文明觀博」系列活動如火如荼。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共有64.64萬人次參與了相關宣講、論壇、演講、DV大賽等未成年人暑期「文明觀博」系列活動。

文明意識,正在深入人心。由上海市文明辦、原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動社會動員指揮部主辦的上海市民「文明觀博」網上有獎測試,截至10月中旬,已有超過566萬人次參與答題,合格率超過70%。

推廣效應 遍開文明之花

■精神洗禮是最重要的財富,良好社會效應正普及到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倫敦市副市長理察·巴恩斯在世博園「取經」後感慨,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的遺產歸根結底不是建築,也不是道路,而是對人思想觀念的影響。

的確,世博會展現出的先進理念無處不在,而無論是創意無限的展館本身,還是細緻周全的服務內容,都是看得見的世博財富。而同樣重要的隱形財富,無疑是人們在精神領域接受的文明洗禮。

「其實,世博會最重要的是帶來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素質的提升。」一位世博園工作人員感慨,「在世博園,人們起碼生成了排隊的概念,才能培養後續的排隊意識,最終形成排隊的習慣。」

形成有序排隊的良好氛圍,任何國家都需要數年時間的培育。那麼,從世界各地、特別是全國各地趕來的參觀者們,相信能通過世博盛會,將精神文明的種子撒遍各地。

最起碼,世博會組織方正在有意識地將「文明之花」予以培育、推廣。

2010年6月,上海啟動「文明觀博旅遊團隊」創建活動。千餘家旅行社將創建活動納入世博工作考核目標和公眾滿意度測評之中,包括:在約束機制上修訂了旅遊合同,增補了旅行社和遊客文明觀博責任的相關條款;通過發放《文明觀博200問》、印製文明觀博溫馨提示卡等,向遊客和導遊深入宣傳文明觀博理念。

8月,長三角地區3600餘家旅行社全面開展文明觀博旅遊團隊創建活動。截至目前,抽樣跟蹤巡訪結果顯示,遊客和導遊對「文明觀博旅遊團隊」的知曉率已達85%。文明觀博總體情況良好。絕大多數團隊遊客都能自覺遵守「觀博七不」。園內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中國館、沙特館(網上沙特館)、日本館(網上日本館)、石油館(網上石油館)等排隊時間超長的場館入館管理有序,遊客行為文明。

世博會正將文明意識深植人心。正如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吳建民曾說過的,「世博會時間比奧運會長得多,它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會有更大的影響。」

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指出,「文明辦博帶動文明觀博,文明觀博促進文明辦博」的工作方式,已對世博園區文明建設、上海城市文明建設產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上海正在考慮將文明辦博和文明觀博的良好社會效應,延續到「後世博」的城市日常管理中,普及到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相關焦點

  • 上海世博臺灣館遷建臺灣新竹市 提升城市競爭力
    新華社臺北1月5日電(記者李惠子)臺灣新竹市以約4.5億元新臺幣標得上海世博會臺灣館遷建該市,相關工程招商工作5日啟動。新竹市市長許明財當天在臺北表示,該市將藉此力推觀光與文化建設,提升城市競爭力。
  • 民建上海市委:擦亮世博品牌 進一步提升上海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
    民建上海市委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世博會留下了寶貴財富,上海要繼續屹立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潮頭,就必須擦亮世博的品牌,築牢這一對外開放的平臺,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程度,書寫好高質量發展新的傳奇。為此,有三點建議:  一是放大世博溢出效應,以上海都市圈建設提升長三角一體化水平。
  • 佳作欣賞 | 上海世博回眸
    十年前,創造了世博史上7300萬人次入園觀摩奇蹟的上海世博會,從2010年5月1日開幕到10月31日圓滿地落下帷幕,歷時半年。242個風情各異的展館大多數已陸續拆除,讓人有點遺憾;十年前世博的盛況,真值得回眸!作為一個光影愛好者,我先後八次入園,用"實攝·幻攝"、"實幻並恆"的"疊影"技巧,把宏偉的中國館、世博軸、以及光彩奪目的世博園景致捕捉下來……,永久地記錄了"上海世博"的風彩。
  • 江蘇:世博主題論壇開幕 聚焦"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
    羅志軍在致辭時說,本次論壇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城市更新環境下文化傳承的意義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廣泛交流城市更新中文化傳承的經驗和教訓,充分體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對於推動世界各國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步伐,共同保護好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必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 視頻:七旬老太上海租房 供世博遊客免費住宿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今年6月,72歲的諸暨老太應妙芳自己出錢,在上海租了房子,給看世博的遊客免費入住。從6月23日開門迎客以來,應妙芳已招待了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房客。應妙芳租的房子在6樓,月租金1800元,還要交水電費。
  • 上海公交緊貼世博主題提升服務 世博10路運營"零故障"
    東方網通訊員朱春美、賀昉10月29日報導:車型更新了,服務改善了,形象提升了——近日,地處上海遠郊邊緣小區的117路全新置換了申沃公交車,車隊同時推出了「乘客到站溫馨提醒」特色服務舉措,鄰近的居民感嘆,早就盼著能和市中心區的居民一樣乘坐高檔公交車便捷出行,現在終於如願了,線路服務人員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上海世博盛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 「從上海到杜拜,從世博到世界——世博品牌與文化大家談暨杜拜世博...
    30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杜拜工商會中國上海代表處、上海公共外交協會等支持下,由阿聯—中國經貿文化促進中心與中企萬博集團主辦,主題為「從上海到杜拜,從世博到世界——世博品牌與文化大家談暨杜拜世博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活動」在昔日上海世博會場館——世博軸舉行。
  • 世博護照在上海正式發布 展館蓋章排隊將很壯觀(圖)
    本屆世博護照卡通版以及3款標準版(瑪瑙紅、橄欖綠、寶石藍)在現場正式發布,每本售價30元,而採用更高端工藝及特殊材質的典藏版世博護照將稍後另行發布。圖/CFP)  紅網上海4月29日訊(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肖中潔)手持世博護照在遊覽場館後再蓋上展館造型各異的印章,這一定會給你的世博之旅平添更多的樂趣。
  • 十年回望 上海世博系列展館合集
    博物館將全面綜合地反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在上海世博會上,有一個很特殊的展館。它是迄今世界範圍內唯一一個關於世博會的博物館。它向遊客展示著世博歷史的同時,也記錄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一切始於世博會」,世博會博物館給出了最好的註解。
  • 告別世博永留世博 上海世博會旗林降旗側記
    新華社記者陳飛攝 新華網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葉鋒)10月31日24:00,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網上中國館)正前方的旗林廣場,在人們留戀的目光中,飄揚了184天的國際展覽局旗幟、上海世博會會旗以及全部參展國和國際組織的旗幟緩緩降下,為本屆世博盛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臺灣遊客世博印象:到上海就能「周遊列國」
    期待一份驚喜時常奔走於海峽兩岸的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吳建國,移居上海時正是世紀之交。別人還在猶豫觀望,他卻毅然選定在上海外灘落戶。那一年,上海世博會剛剛申辦成功。他親眼看到上海世博園一步步地成長,親身感受越來越近的世博腳步。10年後上海世博如期開園,吳建國更加忙碌了,時間表天天排得滿滿的,他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參觀世博的臺灣鄉親。
  • 世博民間語文
    來自各國各地的文化、娛樂、制度、人倫都在此集中展示,在現場展開激烈競爭。不過,中國人至少學會了如何排隊,這就是世博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之一! 本期詞條:【達不到7000萬客流也是好事】【韓寒批評世博用錢堆出來,我認為很不恰當】【非洲小夥想入黨】【你是大白菜!】
  • 世博服務信息專遞:上海世博會園區實行"一票通"
    新華社上海4月19日電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觀須知》18日發布後,廣大民眾十分關心。一些觀眾誤將「參觀者憑一張門票可預約五個展館」的解釋,理解為只能參觀五個展館。對此,上海世博會組織者19日表示,世博園區實行「一票通」,參觀者憑票可免費參觀所有展館、觀看園區內所有文化演藝活動。推出預約服務,只是為了減少參觀者排隊等候時間。
  • 世博大道將從地下穿過世博文化公園,通行效率可提升20%!
    新聞晨報·周到記者從上海隧道股份獲悉,在建的世博文化公園,計劃明年7月前部分區域試運行,而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配套工程——世博文化公園地下通道,近日開始第一塊頂板的澆築施工,計劃明年6月底前竣工通車。屆時,世博大道將從世博文化公園下面穿越,使世博文化公園和濱江溼地不因地面道路而「一分為二」。
  • 一碗烏冬引起的排隊人潮——上海世博帶來無限商機
    花丸烏冬中山公園龍之夢店開業第一天,顧客排隊等候。  東方網記者楊洋4月20日報導:2010上海世博雖然結束了,但很多上海市民卻沒有忘記一道世博帶來的美味——花丸烏冬。自去年在美羅城五番街開設第一家海外店鋪以來,花丸烏冬的手工麵條及其特色風味小吃都贏得了市民的喜愛。19日上午,繼美羅城店之後,花丸烏冬中山公園龍之夢店也正式營業。    在龍之夢B1中藍庭內,記者看到了充滿和式風情的花丸烏冬店。
  • 上海世博園區今日9點正式開門迎客
    上海世博園區今日正式開園。未來的184個日夜裡,預計將迎來7000萬人次遊覽。而世博史上首個網上世博也於昨晚全面上線,其中的「未來之城」可讓人們扮演角色遊世博園,並贏取獎品。99%的場館參加正式運營今天上午8點20分,世博園將舉行開園儀式,國際展覽局負責人和中國領導人將致詞,並將共同啟動開園按鈕。
  • 【探索】建設中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將有哪些好去處?
    【探索】建設中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將有哪些好去處?花園配置高品質的觀賞喬木,打造櫻花大道,還將展示公園從上鋼三廠到世博會址,再到世博文化公園的歷史衍變,凸顯文化記憶和精神傳承。
  • 「世界公民」陳錦芳的世博大禮
    「即使可以走綠色通道,他也要排隊。」園區各個場館都在他「取景」之內。每次看三四個館,構思幾幅作品。「有時畫一半覺得不對,他又會進去。」因為油畫顏料不能帶入,老先生只好藉助相機、速記本來捕捉亮點。美國館畫了3天,日本館畫了10天,有一次在園區拍了一千多張照片,想回來做素材,不曾想無意中全部丟失,只好再去排隊。
  • 網上出現上海世博遊三日攻略
    數以十萬計的網友在瀏覽後,贊其為「民間最牛觀博攻略」;就連世博會執委會的領導也在網上稱讚其「寫得很好」。這份最牛攻略的作者——23歲的倪文灝曾是世博展示中心的「金牌講解員」,目前是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未來館工作人員。以下是世博3日遊最牛攻略(精簡版):8:30來到耀華路出入口排隊。9:00準備進場之後先到入口處的預約機前預約中國館的參觀時間。
  • 上海世博臺灣館遷建新竹市工程啟動招商
    上海世博臺灣館遷建新竹市工程啟動招商 2011年01月05日 15:4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