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和中國有太多恩怨的鄰國,曾經匠人精神聞名。日本軍事文化作者中,就有一位活到老畫到老的著名怪才:高荷義之。出生於1935年的他曾是軍事科幻作品畫家小松崎茂的粉絲加關門弟子,在秉承師傅畫風優點的同時又獨創出一套自己的風格。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開始出名,並開始成為當時各大軍事模型廠商的封繪供稿人。
高荷義之的很作品中,德軍裝甲部隊佔了很多比例,他的德粉屬性肯定和童年時日本對昔日盟友的崇拜宣傳有關。圖為一輛隸屬於德軍重裝甲營的虎王重型坦克在匈牙利前線作戰的場景。
儘管他的早年作品因條件限制存在細節不足,但高荷義之通過粗獷和精密結合的畫風,將武器和相關場景結合起來,在敘事方面的渲染給人以極大的震撼感。國內部分85後軍事模型愛好者回憶童年模型封繪時,對這種感覺往往又親切又懷念。圖為菲律賓戰役中,美軍謝爾曼中型坦克對日軍陣地射擊。
由於童年時親眼見到日本被美軍空襲,高荷義之對二戰飛機題材的創作也情有獨鍾,據說,他十歲那年曾在美軍戰鬥機襲來時拿起畫筆,冒著被子彈擊中的危險端詳著美機,開始現場臨摹。這張畫描述了二戰各國後期各種代表性的戰鬥機以及還未來得及問世的戰機,曾被某街機遊戲作為參考圖。
和很多日本軍事文化創造者一樣,高荷義之也有濃厚的舊日本海軍情懷,這是他為富士美創造的超大和級戰列艦模型封繪。甚至有粉絲表示,高荷的封繪作品對武器的還原度要超過模型本身!高荷甚至會為了一個爭議細節,專門等待權威性的資料公布後徹底修改作品。
這是他的瑞鶴號航母封繪畫作,秉承了他多年前就開始堅持的場景渲染風格。儘管隨著科技發展,CG技術在作品創造上的成本和細節優勢超過了手工繪畫,但在場景還原方面未必能夠超過匠人之心作者的大作。高荷義之的很多畫作甚至直接推動了一些模型的大賣,養活了不少模型廠商。
這張假想的海戰畫作據說曾被某架空軍事小說作為拉頁,直到今日,高荷的作品依舊是很多模型廠商和書籍期刊作者夢寐以求的。
高荷的作品絕不局限於純軍事或者二戰,早年間他在《少年志》等雜誌中發表的作品就體現他對機械類作品的天賦,很快,他將這種優勢帶到了未來科幻軍事領域。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又開始為《超時空要塞》等科幻系列模型創作封繪。
這種太空堡壘類別的畫作無疑會瞬間讓一批人迷上未來科技和軍事,很多人小時候,就是看著這樣的畫作後,手拿模型玩具,一邊玩打仗遊戲。
高荷的作品在突出機械美、戰場暴力學的同時,對充滿時代感的人物刻畫也有其獨到之處。當年日本的科幻軍事文化風靡一時,必然和他這樣的匠人畫家有直接關係,這種匠人精神,對今天也要大力發展國防文化的中國來說,必然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