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椎間孔鏡技術開闢小小「通道」 93歲老人幾...

2020-12-24 瀟湘晨報

局麻微創椎間孔鏡技術減小負擔

每當提到椎間盤手術,人們常常會聯想到血紅的開刀畫面、漫長的臥床恢復,然而,12月16日,在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的病房裡,已經93歲高齡、滿頭銀絲的王爺爺笑容滿面地對前來查房的骨傷科主任黃斌說:「你們的手術做得真好!傷口也小,好得也快,今天才第二天,我就能正常下地走路了,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

王爺爺身上的腰腿痛已經幾十年了,隨著年歲增長,生活狀態越來越不好,整天被腰腿痛折磨著。「疼痛發作起來,腿稍微動一下就痙攣劇痛,像抽了筋似的,晚上睡不著,也翻不了身……」王爺爺的站立、行走也已嚴重受限。王爺爺曾四處求醫,但效果甚微。最近在親友介紹下慕名來到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求醫。

微創椎間孔鏡技術帶來的福音

骨傷科黃斌主任為老人做了認真、全面的檢查,帶領團隊經過慎重分析研究,為93歲的高危患者王爺爺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決定為王爺爺進行可視數位化電磁導航椎間孔鏡手術。依託導航系統進行了微創手術治療,一次性穿刺到位,微創傷口僅3到4毫米,手術時間約一個小時,術後三天即可出院,手術非常成功。

微創椎間孔鏡技術的成熟開展,為漓東百姓提供了更好的就醫條件,也為桂林市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典型症狀表現為腰腿痛,保守治療無效者常需採取手術治療。以往常採用開放手術,需要全麻輔助,且創傷大,出血多,康復慢。隨著脊柱外科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很多脊柱疾病都能通過微創治療解決問題,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最先進方法,醫生在高清影像監視下,為患者摘除病變組織,直觀準確,是脊柱外科界公認的損傷最小、適應症最廣、效果最好的椎間盤突出(脫垂)微創療法,也是脊柱外科技術發展的新境界。

小針孔裡面的大革命

骨傷科是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重點科室,擁有經驗豐富和技術精湛的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每年為3千多名患者解除病痛。

近幾年來,醫院十分重視骨傷科的內涵建設,近年來投資1000多萬元資金引進椎間孔鏡、鈥雷射及可視數位化電磁導航系統等一批國際先進設備,為新技術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該院骨傷科近年來通過引進人才和技術,開展臨床科研,在中西醫結合微創治療骨傷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多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自開展椎間盤鏡微創手術以來,至今已經為無數患者解除病痛。

近年來,該院通過創建「三甲」醫院,骨傷科今年已成為自治區級重點專科,能夠更好地促進專科能力建設、臨床技術創新性研究和成果轉化。骨傷科還堅持舉辦桂北地區中西醫結合骨傷醫學學術交流會,總結推廣專科適宜技術,為桂林市中西醫骨科同仁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提高桂林市脊柱疾病的綜合診療能力,推動桂北地區中西醫結合骨傷醫學的發展,造福於廣大骨傷病患者。

【來源: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椎間孔鏡技術開闢小小「通道」 93歲老人幾...
    局麻微創椎間孔鏡技術減小負擔每當提到椎間盤手術,人們常常會聯想到血紅的開刀畫面、漫長的臥床恢復,然而,12月16日,在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的病房裡,已經93歲高齡、滿頭銀絲的王爺爺笑容滿面地對前來查房的骨傷科主任黃斌說:「你們的手術做得真好!
  • 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科學謀劃未來,致力高質發展——開展...
    為了高質量編制醫院「十四五」規劃,促進醫院健康、持續發展,近日,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紮實開展「十四五」規劃調研座談活動,集思廣益,凝心聚力,精心謀劃醫院未來。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把做好「十四五」規劃做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描繪醫院發展藍圖的頭等大事來抓。醫院成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同時為了集思廣益,使醫院規劃編制更加科學並切合實際,醫院決定開展「十四五」規劃專題調研,在所有臨床醫技科室分別召開座談會。
  • 葉雲談椎間孔鏡技術
    8月1日下午,金山網健康演播室開播,本次主題是「什麼是椎間孔鏡技術」, 鎮江市中西醫集合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葉雲主任來到金山網做醫學講座。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四牌樓街道民主新村社區的30多名市民走進演播室參與互動。葉雲 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骨外科臨床和教學工作,對關節、脊柱手術具有豐富經驗,擅長骨科微創手術。
  • 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護精心施巧手,早產患兒獲新生
    11月12日早上,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生兒科門診接診了一例從外院轉來的患兒,黃遠蓮主任按照日常慣例準備給患兒進行體格檢查,當打開包被看著那巴掌不到一般大的患兒時,二話不說,趕緊把患兒抱進新生兒病房放在輻射臺上進行保暖,隨即馬上向家屬詢問病情。
  •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謝水華榮獲江西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10月12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開2020年江西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一科謝水華主任出席,並被授予「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為醫院爭得榮譽。
  • 椎間孔鏡技術全內鏡下操作技巧
    (李利軍)椎間孔鏡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目前採用的標準技術主要是TESSYS氏技術和YESS氏技術兩種,雖然在這兩種技術上有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技術體系,但主要集中在穿刺角度,定位方法,穿刺點等的調整和修正,都必須盲視下做椎間孔的成型,成型時必須經過狹小的安全三角,完全需要依靠術中病人對神經根刺激的反應來逐步調整角度和成型深度
  • 潢川縣人民醫院骨科成功開展椎間孔鏡手術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金正義 張紅)日前,57歲的周先生,在潢川縣人民醫院骨科成功接受了椎間孔鏡手術治療,徹底擺脫了「腰椎間盤突出」給他帶來的長期痛苦。這也是潢川縣人民醫院骨科的首例椎間孔鏡手術。
  • 椎間孔鏡技術常見問題解答
    文章轉載自:龍華脊柱中心 專家介紹:張昊,主任醫師,兼職教授,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廣東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在國外專門研修脊椎手術,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上頸椎外科疾病的診治,頸椎退變疾病的治療和脊柱微創技術。
  • 一批綜合醫院轉型中西醫結合醫院!
    2014年4月15日,朝陽區第二醫院經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正式批覆轉型為中西醫結合醫院,使這所擁有78年建院史的老醫院,走上了邁向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轉型的新徵程。大興區紅星醫院不但於2016年8月19日被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正式批准由綜合醫院轉型升級為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而且名稱也更新為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 時間: 2017-04-19 15:0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萌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始建於1992年,是一所集臨床、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中西醫結合醫院
  • 衡水市哈院椎間孔鏡微創技術躍向新層級
    隨著脊柱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骨二科椎間孔鏡技術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院領導的重視和主管副院長王立濤的大力支持下,骨二科靳憲輝主任為椎間孔鏡專業技術的穩步有序發展制訂了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從椎間孔鏡微創治療單純椎間盤突出症,到治療椎管狹窄和神經根管狹窄以及胸椎、頸椎的退行性疾病,主任醫師崔勝傑帶領脊柱微創團隊,穩紮穩打,逐步完成了技術層級的遞進和業務人才梯隊的建設,取得了越來越顯著的社會效益。尤其是椎間孔鏡微創治療退變性椎體滑脫伴椎管狹窄技術項目的廣泛開展,更代表著哈院椎間孔鏡微創技術躍進至一個更高的新層級。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玲玲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坐診時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玲玲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坐診時間。劉玲玲隔周周六上午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出診。北京華醫皮膚病醫院服務患者,開通醫生預約掛號通道,患者可提前預約掛號,獲取醫生出診信息,避免掛不上號的麻煩,讓就診更加方便、更加安心。  皮膚科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玲玲:怎樣應對冬季接觸性皮炎?
  • 椎間孔鏡技術常見問題解答
    文章轉載自:龍華脊柱中心 專家介紹:張昊,主任醫師,兼職教授,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廣東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在國外專門研修脊椎手術,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上頸椎外科疾病的診治,頸椎退變疾病的治療和脊柱微創技術。
  • 聊城市人民醫院疼痛科椎間孔鏡手術達200餘例
    聊城齊魯網10月26日訊(通訊員 王迪)聊城市人民醫院疼痛科自2012年8月開展椎間孔鏡技術以來,已為200餘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成功實施了椎間孔鏡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真正做到了小創傷解決大問題。
  • 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大外科護士長兼骨傷科護士長楊勇先進事跡
    先後歷任滁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護士、護理部幹事,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護士長、大外科護士長兼骨傷科護士長等職。她政治立場堅定,擁護黨的領導,始終牢記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堅持用責任心提燈領航,用愛心撫慰病痛患者,用真心構建和諧醫患,用誠心增進同道之情。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7年以來,對黨忠誠、公道正派、敬業愛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譜寫出美麗人生,被大家親切譽為「貼心人」。
  • 一批綜合醫院轉型中西醫結合醫院!
    2014年4月15日,朝陽區第二醫院經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正式批覆轉型為中西醫結合醫院,使這所擁有78年建院史的老醫院,走上了邁向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轉型的新徵程。大興區紅星醫院不但於2016年8月19日被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正式批准由綜合醫院轉型升級為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而且名稱也更新為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在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立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5月13日,淄博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行。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彭建林當選為淄博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來自全市各醫療機構的近百名骨科同仁參加了會議。
  • 中日友好醫院舉辦首屆櫻花中西醫結合論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12月23日,中日友好醫院首屆櫻花中西醫結合論壇在京召開。論壇邀請了中西醫結合領域知名院士、國醫大師、岐黃學者等,對如何促進中西醫結合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 哈醫大四院椎間孔鏡技術「不開刀」治療腰腿疼痛
    哈醫大四院椎間孔鏡技術「不開刀」治療腰腿疼痛鳳凰網黑龍江綜合 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40多歲的李先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近年來深受腰腿疼痛的困擾,右腿的「串電樣」疼痛使他無法工作。
  • 營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掛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創瘍臨床基地'
    11月21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創瘍臨床基地掛牌儀式暨營口市創瘍再生醫療技術創面修復論壇會」在營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行,營口市中醫全科轉崗培訓班、基層醫師骨幹培訓班及省內外各醫院專家參會。本次論壇會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營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承辦,分為授牌儀式和論壇環節兩部分,目的是讓廣大燒傷創瘍專業醫師了解燒傷創瘍再生修復技術最新動態,搭建學術交流、傳播信息、展示成果的良好平臺,進一步推進我國燒傷創瘍科研及臨床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