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繪畫經典,分享藝術感悟
01不公正的評價
馬麟,南宋畫院畫家,也是宋代著名畫家馬遠的兒子。但是他也是馬夏一脈的畫家中最鬱悶的一位,這不僅是因為在他開始施展才華創作的時候,已有四大名師在前奪去了他的光彩,還因為在很長一段時期人們給予他的評價並不公正。
很多人認為馬麟只是馬遠的模仿者,甚至有記載馬麟的畫很多是馬遠替他畫的,然後提款馬麟的名字,目的是爸爸想讓兒子在畫院快速升達重要地位。這樣的歷史記載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馬麟的繪畫功底絲毫不用馬遠作弊幫他樹立地位和信心。
02《秉燭夜遊》的預示
從現存馬麟作品看來,他並不是馬夏畫派單純的模仿者,他的繪畫獨見一己的能力並不比馬遠差。例如除了絕妙的《靜聽松風》外,很多收藏家都收有他的落款小幅作品,其中就有《秉燭夜遊》這幅精彩的作品。
《秉燭夜遊》畫風秀雅而細緻,在許多南宋的繪畫中,它是一幅表現唐詩意境的上乘之作。畫面中馬麟繪製了一座黃昏降臨庭院,一位宋代達官貴人坐在亭閣的入口處等待夜宴的來客,僕從準備點上花徑兩旁的燭臺,恭敬侍奉在院外。
畫中設色和其他景物也特別巧妙地烘託出這一場景的氣氛:黯淡天空,幽藍的山脈,一輪淡月掛在薄暮之中。屋簷空隙處透出鬱黃的燈光,蒼綠的樹,淡紫色的花,這幅畫表達是唐人李白的詩,詩中大意是「既然生命這樣短暫,我們不妨點上燭火好好靜享夜的時光吧「。很多人看過這幅畫真跡後認為,它似乎能把觀者一下拉進那個時代,讓人們隱隱地能感覺到即將滅亡的南宋杭州朝廷最後幾年中的氣氛。
03《芳春雨季》的預示
如果說馬麟的《秉燭夜遊》預示著即將滅亡的杭州朝廷,那麼接下來這幅畫卻準確預示了中國繪畫的方向。《芳春雨霽》描繪了樹林竹叢,荊棘複雜的溪岸。在這幅畫中,春天的霧在水面上漂浮,在樹林間瀰漫,石叢中頑強地結成出一株新芽正茂的古梅,在萬物齊發的時節,可以看出馬麟並沒有刻意去美化這棵樹古梅,但它卻展現出難以駕馭的力量。他似乎在告示後世的人們:中國畫的前途和生命力總是建立在畫院以外的。
而溪岸的另一邊,一株裂開的樹突兀地立著,好像象徵著死亡和枯萎,這是所有典型宮廷馬夏畫派作品都要盡力迴避的,這幅畫好像把人們從馬夏畫派構建的完美世界,突然一下子帶回到那兵荒馬亂,殘酷的現實世界。儘管畫中馬夏畫派的風格,石是馬夏的石,樹是馬夏的樹,但可以看到馬麟這幅畫整體構圖和意境卻與畫院的準則背道而馳,它從宋代畫院那種一味地迴避、粉飾,轉向一種想表達真實感受的激情!可以看出《芳春雨霽》這幅畫的確也預示了元代以及元以後諸代繪畫的發展路線,馬麟作品也總是透露著他的心聲。
04客觀評價馬麟
就算《靜聽松風》他的代表作、其實畫面中人物姿態並不是很自然,似乎隱隱地表現了一種緊張和不安,而這種畫面感覺也是宋代院畫山水盡力避免的。很多中外研究人員對馬麟的評價存在偏見,總是認為馬麟只是在馬遠這棵大樹下乘涼,沒有太多自己東西。但從馬麟的這些作品看,他不但不是馬夏畫派的模仿者,而且他把馬夏山水似乎又向前推了一步。
各位朋友對此文章觀點有什麼看法,歡迎留下評論!
宋代傑出畫家趙伯駒青綠山水欣賞
明代著名畫家「二王」的作品賞析,你覺得評價的對嗎
明代王謙的梅花圖真的是一大貢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