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年僅18歲的梅豔芳在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那時候有人說她是徐小鳳第二,有人卻嫌她醜,結果梅豔芳紅透了八九十年代,是天皇巨星、是影后,是大姐大。二十二年彈指即逝,梅豔芳完成了一個無可超越的傳奇。
對梅豔芳來說,好像沒有低沉期之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她願意,隨時都可以稱王。
肯定很多人都會記得她那張與11位都是天王天后級別的歌手共同合作的專輯《with》,而這時的梅豔芳也從容淡定地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尊敬。
單看《with》專輯裡那一串合作的歌手就應接不暇:張國榮、林憶蓮、王菲、黃耀明、張學友、譚詠麟……無一不在顯示梅豔芳的影響力和尊貴級別。可以說通吃整個香港樂壇,仿佛當時能和梅豔芳合唱是那些歌手的榮耀。
這張專輯製作精良,與11位歌手的合作不同歌曲出色的完成梅豔芳擅長的傳統主流音樂和當時各式非主流音樂的結合。梅豔芳更像是一種催化劑,在與不同的歌手合作中頗具融合激發之能事,在自然、動聽中將其他歌手的其他特質提取出來,完成每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化學作用。
《with》總共收錄12首歌,有蔡一智監製,其實光從合作歌手的陣容,就足夠讓歌迷自動掏腰包了。
當年首先派臺的是《芳華絕代》,我想除了哥哥和羅文之外,很難再找一位可以與梅豔芳合唱這類舞臺型的歌曲了吧。還有和張學友合作的《相愛很難》,這首歌對於他們兩人來說,這樣的難度根本不在話下。
這張專輯其實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突顯一種悽美的意味,如與黃耀明合作的《約定》就帶有唯美的實驗電子風的感覺。下半部分則多為輕鬆點的都市情歌,唱男人與女人,女人與女人的心情故事。如與鄭秀文合作的《單身女子》,旋律十分易上口,加上內容談及兩位女子的愛情感覺,日常瑣事,如「伴我走過天后落翠華說天光」,歌詞十分生活化,卻很有趣。
而梅豔芳和陳慧琳合作的《夏娃,夏娃》則是將的同性戀,和王菲合唱的《花生騷》,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火熱效果,但是兩人一剛一柔的演出,值得一聽。而和林憶蓮翻唱葉德嫻,劉天蘭的《兩個女人》,兩大歌姬大賽唱功,林憶蓮在這首歌裡更是以嶄新唱腔挑戰梅豔芳,實屬不可多得的合作。
梅豔芳以這張專輯為自己的藝途作為總結,而這個總結也讓所有人矚目,她的成功是浩大的,不可複製的。她不僅代表了上一個時代,就算現在斯人已逝,她的歌曲仍與這個時代沒有脫節,她並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個蒼涼的背影而去,她仍然出手不凡,仍然豔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