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法國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從法國土倫軍港出發,參加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對於薩科齊的反覆無常,卡扎菲是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的:「我的朋友薩科齊一定是瘋了」。
當地時間13點10分,航母在拖船牽引下離開了停泊的港口,艦隊由航母和3艘軍艦、一艘補給船和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航母上載有「陣風」戰鬥機、「超級軍旗」戰鬥機、「噴射」直升機和「鷹眼」預警機等20餘架飛機,曾經把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奉為座上賓,籤訂大量商業協定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突然用當年極力推銷的陣風戰機去轟炸曾經看好卻沒有下單的買家。
利比亞經過1986年被美國實施軍事打擊之後,海空軍力量已經大為削弱,又遭封鎖制裁了這麼多年,已經不具備對西方國家進行了有效的反制能力,此時正是「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維護法國利益最好時期,儘管法國是除美國之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而法國的航母之路也並不平坦。
法國這艘航空母艦的發展之路,從二戰結束之後到現在一直是獨立自主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按照自己的思想,包括對航母的認識,對遠洋海軍的認識,獨立自主完全自己建造出來的,還有一個是唯一,所謂的唯一是法國在戰後航空母艦的發展史上,包括艦載機的發展史上佔了很多唯一。
法國第一代「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是在上世紀70年代除了美國之外唯一能夠在中型航空母艦上常規起降戰鬥機的一型航空母艦,因為這時英國的早期航空母艦都已經退役了,所以「克萊蒙梭」級是當時唯一的一型中型航母,到它的第二代「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又是當時除了美國之外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包括美國在內唯一能在4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上使用核動力的國家。
法國作為傳統上來講雖然不能算頭號海軍強國,但也是海軍大國之一,在地中海人也算一號,從海軍角度來講,地中海戰場英國老大它就是老二,義大利要排名在它後面,當時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航空母艦發展熱潮。
早在1935年,當時法國海軍把兩艘大型巡洋艦改裝為1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後來覺得太小就廢除了計劃,1938年,也就是二戰中的歐洲戰場爆發的頭一年,當時正式確定建造2艘2萬噸級的「霞飛」級航空母艦,這在當時也基本上接近為大型航母標準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62個師160萬人進攻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此後,德軍接連向歐洲西、北和東南大規模進攻,從1940年4月到次年6月,德軍出動7個師攻陷丹麥、挪威,動用130個師擊潰西歐國家的147個師,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迫使英法聯軍40個師33萬人從敦刻爾克跨海退守英倫三島,之後德意南北合擊迫使法國敗降,而此時2萬噸級的「霞飛」號已經完工了30%左右,因為戰事最後被廢除了。
在戰後初期,剛剛重建的法國海軍馬上就開始租航母,現造根本來不及,從英國租了幾艘,從美國租了幾艘,大概最後在二戰初期先後一口氣租了50艘航空母艦,開始是以租借的形式過來的,後來付點錢基本上就算買過來了,1944年12月建成的英國「巨象」號航母,1946年,租給法國,1951年正式轉讓給法國更名為「阿羅芒什」號,在中印半島戰爭中該航母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空中支援,1956年,埃及獨立之後宣布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英法兩個國家急眼了,英法兩國都派遣航空母艦包括空軍聯合對埃及的運河區發起攻擊,1953年9月,法國以「共同防禦援助計劃」的名義從美國租借「貝勞·伍德」號航空母艦,法國後來把它命名為「博伊斯·貝萊奧」號,1954年初,該航母參加了東京灣戰鬥,1954年底回到法國,1960年9月,該航母還給美國。
二戰時的老航母逐漸轉入退役,法國開始考慮自己獨立自主的建造國產航空母艦問題,我們都知道如果單純從需求角度來講,當然是越大、越先進越好,但是國力允許嗎?我們講任何事情都要在需求與可能之間達成一個妥協,找到一個最佳的契合點,法國當時就是這樣。
法國海軍在二次大戰後初期曾擁有5艘航空母艦,最舊的是法國在大戰前所建造的「貝亞恩」號,但其使用價值有限,法國海軍為了淘汰這些舊航母,因而設計了「克萊蒙梭」號和「福熙」號2艘航空母艦並於1950年代起建造。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是法國著名的一級航空母艦,它是法國海軍自行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起飛固定翼飛機的中型航空母艦,法國在二次大戰後初期的航母實際操作上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克萊蒙梭」級就是吸收了這些經驗和技術而建造的,法國海軍開工建造的國產的第一代「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27000多噸,滿載排水量3萬多噸,是典型的中型航空母艦,除了排水量直接走的中型航母發展之路外,
它在艦載機的配置上,包括作戰飛機的使用上也是獨樹一幟的,當然在這其中有一些問題法國自己也無法解決的,如彈射器的問題,自己當時技術過不了這一關怎麼辦?買美國的,如艦載機第一代還開發不出來,我的艦載戰鬥機怎麼辦?買美國的,能獨立自主解決的就獨立自主,解決不了的從盟國的手裡引進,但是我的標準配置一定要高,起點一定要高,這就是我們看到戰後法國發展的第一代3萬噸「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在第一代「克萊蒙梭」級國產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投入服役之後,法國就開始考慮建造他的後繼型航母。
1940年5月,強大的法國軍隊在德國軍隊的突然襲擊下幾個月之後就被徹底擊敗投降了,但有一個人拒不接受這個失敗、投降,他就是被稱為維護了法蘭西榮譽的戴高樂,1958年12月,戴高樂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他對後來法國航母時代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了紀念他,法國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命名為「戴高樂」號,1994年,「戴高樂」號航母下水了,2000年9月正式服役,這艘航母承載著無數法國人的思念、夢想和希望。
「戴高樂」號全長240.8米,寬31.4米,吃水8.5米,標準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40600噸,主機為兩座K15一體化循環壓水堆,總功率為76200馬力,最大航速27級,編制定員1700人,其中航空人員550人,該艦飛行甲板長260.5米,寬64.4米,其軸向甲板長115米,斜角甲板長196.1米,斜角為8.5度,2部美制C133蒸汽彈射器分別設在軸向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前端,每次可以140節的速度彈射22噸重的飛機。
在斜角甲板上有三道攔阻索,可攔阻140節19噸重的飛機,另有一道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攔阻網,斜角甲板兩側有寬闊的場地,每波次可起降20架飛機,在艦橋上層建築後部有2部飛機升降機,每部載重35噸,可同時運送2架飛機,它的機庫長138米,寬29米,高6.1米,總面積4600平方米,可同時停發25架「陣風M」戰鬥機,「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可載各型飛機40餘架,一般情況下搭載30到33架「陣風M」多用途戰鬥機和3到4架「E2C鷹眼」預警機,另有4到6架「NH90」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