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暑假期間積極參與社區垃圾分類 用「志願藍」守護環保綠

2020-12-21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用「志願藍」守護環保綠

時下,正值大學生返校階段,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正在分階段、錯峰返校。今年暑假,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不平凡的。他們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也參與了社區垃圾分類的桶前值守工作。身穿藍色馬甲的大學生深入北京社區,化身為垃圾分類宣講員、指導員,讓「志願藍」在綠色北京建設中展現青春風採。

桶前值守

校園內外處處開花

這個暑假,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與人大社區居委會聯合推出「校園就是家園」志願服務項目,組織暑期在校學生走進人大社區,開展社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

人大青年志願者協會與人大社區合作,根據社區站點分布、分類工作難點設定了暑期服務崗位,並對志願者進行了專業的崗前培訓。為了保證志願者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開展服務工作,學校還為志願者配發了消毒洗手液、口罩、遮陽傘、馬扎等防疫防暑物資。志願者們化身「分類指導員」,通過開展輪班值守、定向宣傳、生活幫扶等十幾天的志願服務,彌補了基層社區工作力量短缺的問題。

「人大社區裡老年人居多,僅靠網絡宣傳和展板介紹,很難將垃圾分類的詳細標準和具體辦法傳遞到居民心裡。因此,我們暑期留校學生組成了『桶前值守』服務隊,用『講給你聽』的方式,幫助社區居民養成綠色新風尚。」人大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陳誠表示,參與這次志願服務活動讓這個暑假充實而有意義。

「桶前值守」不僅在校內集中發力,校外也是多點開花。在京的人大學子也主動向社區報到,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知識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工作。「能讓街坊鄰裡多看一眼宣傳海報,就能在大家心裡多埋下一顆綠色的種子。」藝術設計專業的張歡雨家住石景山區海特花園第三社區,在開展桶前值守服務的同時,發揮自身平面設計方面的專業特長,為社區設計了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宣傳海報,她想用自己的筆為大家畫出一份綠色的倡議。

家住房山區閻村鎮的人大環境與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徐術,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對社區各類垃圾回收容器的比例設置、垃圾回收運輸的具體方法等提出了優化建議。「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中,我才深刻理解,垃圾分類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居民、物業、企業等利益相關方深度協同,是對基層社區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驗。」徐術說。

桶邊調研

把垃圾分類作為實踐課題

走進鄰近社區,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穿梭在有「煙火氣」的街巷,以路人、商販、居民為採訪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製作科普視頻,發布公益海報,展現當代科技環保應有的模樣……這個暑假,北京科技大學的學子們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課題進行了調研。

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社區垃圾分類的每一個細節,北科大「見圾行事」實踐團成員崔晶走進北京豐臺區長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區,當起了垃圾分揀員。「垃圾分揀也有自己的學問。」崔晶告訴北青報記者,在上崗前,她專門請教了之前一直守在桶邊的分揀員,在了解分揀員的日常工作、如何讓分揀更加「精細化」、如何引導居民做好分類等事宜後,才開始了正式工作。每天,她都將自己的工作內容寫成報告,總結其中經驗和不足。

作為崔晶的隊友,韓月的工作是進行線上科普和調研,同樣通過報告的形式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總結。依照調研中問卷數據及訪談內容,最終調查報告顯示,垃圾分類標準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各有不同,初始施行時以培養居民習慣為主,而後續推進應逐步細化內容,提高要求。目前,垃圾「拒不分類」「先分後混扔」問題仍有存在,居民定時、定點投放,專人負責接收是較好的分類投放方式。同時,多元的宣傳方式、嚴格的獎懲制度,都是鞏固分類成果、推進位度實施的必要舉措。

「你知道廢紙如何再生嗎?你聽說過紙質濾水器嗎?你做過易拉罐燈籠嗎?」北科大的另一支團隊——「SPQ圾不可失實踐團」則在暑假期間向社區群眾科普廢棄資源分類回收與再利用的相關知識,通過直播講解、動畫視頻和廢物利用系列DIY實驗等內容,吸引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們的注意,讓他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儘可能提高環保意識,做到垃圾分類;同時,實踐團也通過趣味實驗提高中小學生們的科學素養,培養其科學思維。

最讓「SPQ圾不可失實踐團」引以為豪的是,他們還製作了趣味宣傳片,通過改編一些居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中的歌詞來宣傳垃圾分類。他們還借鑑了「我的世界」小遊戲製作了宣傳視頻——當科普環保遇上我的世界:視頻以勇者和巨龍戰鬥的故事展開,堅持垃圾分類的勇者在歷經千難萬險後,消滅所有的垃圾與巨龍,將「美麗」帶回了王國。這個視頻一經發布,點擊量立刻過萬。

桶前普法

引領垃圾分類綠色風尚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中國政法大學採用線上圖文推廣、組織垃圾分類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身邊人開展了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今年暑假,中國政法大學的在京團員志願者們也回到社區報到,積極加入推進垃圾分類的志願服務之中。

此次線下志願活動為法大學子提供了全新的普法實踐平臺,讓社區居民了解相關法律政策、明晰垃圾分類標準、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成為所有參與該項活動的法大志願者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就垃圾分類的標準、方式、責任主體等事項作出詳盡規定。而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也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條明確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法大刑事司法學院學生崔譜化在指導居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時,總是不忘跟居民們說上兩句法律知識。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將普法宣傳融入志願服務,讓他覺得很有意義,也很有獲得感。

「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的一個重點,就是講清楚分類的具體標準。這項工作並不難,但很考驗耐心和溝通能力。」人文學院學生陳一說道,來來往往的居民中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垃圾分類的規則,他們需要很耐心地向居民說明具體標準。炎炎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但當看到垃圾被投放到正確的桶中後,一切就變得格外值得。

垃圾分類不僅是個人履行應盡義務的重要要求,更是新時代綠色生活的環保風尚。來自外國語學院的王竹溪認為,垃圾分類重要的是培養居民自主分類的習慣。她說,「要在讓居民從『要我分類』的被動要求向『我要分類』的主動習慣上精準發力,而不是用法律來制約。」王竹溪認為,志願者要做的,就是引導居民形成主動分類的習慣。

時下,正值大學生返校階段,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正在分階段、錯峰返校。今年暑假,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不平凡的。他們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也參與了社區垃圾分類的桶前值守工作。身穿藍色馬甲的大學生深入北京社區,化身為垃圾分類宣講員、指導員,讓「志願藍」在綠色北京建設中展現青春風採。

桶前值守

校園內外處處開花

這個暑假,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與人大社區居委會聯合推出「校園就是家園」志願服務項目,組織暑期在校學生走進人大社區,開展社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

人大青年志願者協會與人大社區合作,根據社區站點分布、分類工作難點設定了暑期服務崗位,並對志願者進行了專業的崗前培訓。為了保證志願者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開展服務工作,學校還為志願者配發了消毒洗手液、口罩、遮陽傘、馬扎等防疫防暑物資。志願者們化身「分類指導員」,通過開展輪班值守、定向宣傳、生活幫扶等十幾天的志願服務,彌補了基層社區工作力量短缺的問題。

「人大社區裡老年人居多,僅靠網絡宣傳和展板介紹,很難將垃圾分類的詳細標準和具體辦法傳遞到居民心裡。因此,我們暑期留校學生組成了『桶前值守』服務隊,用『講給你聽』的方式,幫助社區居民養成綠色新風尚。」人大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陳誠表示,參與這次志願服務活動讓這個暑假充實而有意義。

「桶前值守」不僅在校內集中發力,校外也是多點開花。在京的人大學子也主動向社區報到,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知識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工作。「能讓街坊鄰裡多看一眼宣傳海報,就能在大家心裡多埋下一顆綠色的種子。」藝術設計專業的張歡雨家住石景山區海特花園第三社區,在開展桶前值守服務的同時,發揮自身平面設計方面的專業特長,為社區設計了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宣傳海報,她想用自己的筆為大家畫出一份綠色的倡議。

家住房山區閻村鎮的人大環境與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徐術,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對社區各類垃圾回收容器的比例設置、垃圾回收運輸的具體方法等提出了優化建議。「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中,我才深刻理解,垃圾分類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居民、物業、企業等利益相關方深度協同,是對基層社區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驗。」徐術說。

桶邊調研

把垃圾分類作為實踐課題

走進鄰近社區,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穿梭在有「煙火氣」的街巷,以路人、商販、居民為採訪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製作科普視頻,發布公益海報,展現當代科技環保應有的模樣……這個暑假,北京科技大學的學子們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課題進行了調研。

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社區垃圾分類的每一個細節,北科大「見圾行事」實踐團成員崔晶走進北京豐臺區長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區,當起了垃圾分揀員。「垃圾分揀也有自己的學問。」崔晶告訴北青報記者,在上崗前,她專門請教了之前一直守在桶邊的分揀員,在了解分揀員的日常工作、如何讓分揀更加「精細化」、如何引導居民做好分類等事宜後,才開始了正式工作。每天,她都將自己的工作內容寫成報告,總結其中經驗和不足。

作為崔晶的隊友,韓月的工作是進行線上科普和調研,同樣通過報告的形式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總結。依照調研中問卷數據及訪談內容,最終調查報告顯示,垃圾分類標準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各有不同,初始施行時以培養居民習慣為主,而後續推進應逐步細化內容,提高要求。目前,垃圾「拒不分類」「先分後混扔」問題仍有存在,居民定時、定點投放,專人負責接收是較好的分類投放方式。同時,多元的宣傳方式、嚴格的獎懲制度,都是鞏固分類成果、推進位度實施的必要舉措。

「你知道廢紙如何再生嗎?你聽說過紙質濾水器嗎?你做過易拉罐燈籠嗎?」北科大的另一支團隊——「SPQ圾不可失實踐團」則在暑假期間向社區群眾科普廢棄資源分類回收與再利用的相關知識,通過直播講解、動畫視頻和廢物利用系列DIY實驗等內容,吸引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們的注意,讓他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儘可能提高環保意識,做到垃圾分類;同時,實踐團也通過趣味實驗提高中小學生們的科學素養,培養其科學思維。

最讓「SPQ圾不可失實踐團」引以為豪的是,他們還製作了趣味宣傳片,通過改編一些居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中的歌詞來宣傳垃圾分類。他們還借鑑了「我的世界」小遊戲製作了宣傳視頻——當科普環保遇上我的世界:視頻以勇者和巨龍戰鬥的故事展開,堅持垃圾分類的勇者在歷經千難萬險後,消滅所有的垃圾與巨龍,將「美麗」帶回了王國。這個視頻一經發布,點擊量立刻過萬。

桶前普法

引領垃圾分類綠色風尚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中國政法大學採用線上圖文推廣、組織垃圾分類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身邊人開展了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今年暑假,中國政法大學的在京團員志願者們也回到社區報到,積極加入推進垃圾分類的志願服務之中。

此次線下志願活動為法大學子提供了全新的普法實踐平臺,讓社區居民了解相關法律政策、明晰垃圾分類標準、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成為所有參與該項活動的法大志願者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就垃圾分類的標準、方式、責任主體等事項作出詳盡規定。而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也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條明確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法大刑事司法學院學生崔譜化在指導居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時,總是不忘跟居民們說上兩句法律知識。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將普法宣傳融入志願服務,讓他覺得很有意義,也很有獲得感。

「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的一個重點,就是講清楚分類的具體標準。這項工作並不難,但很考驗耐心和溝通能力。」人文學院學生陳一說道,來來往往的居民中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垃圾分類的規則,他們需要很耐心地向居民說明具體標準。炎炎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但當看到垃圾被投放到正確的桶中後,一切就變得格外值得。

垃圾分類不僅是個人履行應盡義務的重要要求,更是新時代綠色生活的環保風尚。來自外國語學院的王竹溪認為,垃圾分類重要的是培養居民自主分類的習慣。她說,「要在讓居民從『要我分類』的被動要求向『我要分類』的主動習慣上精準發力,而不是用法律來制約。」王竹溪認為,志願者要做的,就是引導居民形成主動分類的習慣。

相關焦點

  • 桐柏路街道晶華城社區垃圾分類進社區 小學生爭做環保達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致遠 實習生 張薏 暑假期間,晶華城社區積極開展「倡導垃圾分類 保護美麗家園」的活動。保鮮膜、塑膠袋、碎玻璃、剩菜剩飯,這些都屬於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呢?7月5號上午9點,在晶華城社區組織的小學生爭當環保小達人的現場,隨著河南卓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王經理的現場提問和解說,現場小同學們都認真聽講,踴躍舉手回答每個問題。社區工作人員也希望現場的小朋友可以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垃圾分類不光是為了完成作業,更是要通過此項活動讓垃圾分類成為每個人的好習慣。
  • 北京正式垃圾分類已十天,經開區分的咋樣?
    公示牌在小區內設置的廚餘垃圾專用投放點和其他三類垃圾投放桶架上均有增設,公示牌上對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別用不同顏色字體和區塊劃分,並對每類垃圾包含的投放物種類和投放要求進行分別羅列。據介紹,目前,聽濤雅苑小區內共計37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均已在4月底完成新版LOGO的安裝。
  • 扮靚綠色社區 引領青春風尚——團鄭州市委開展「綠風尚」環保實踐...
    中原網訊(通訊員 高燕)為深入推動「綠風尚」鄭州青少年生態環保攻堅行動,積極動員廣大青少年在暑假期間走進社區開展「綠風尚」主題環保實踐活動,在全社會廣泛倡樹綠色時代風尚。7月17日至7月20日,團鄭州市委聯合愛心聯盟、相關高校的環保團隊以及河南百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以「扮靚綠色社區 引領綠色風尚」為主題,在文化路實驗中學家屬院、升龍城社區等場所,帶領青年環保志願者們,深入開展「綠風尚」環保實踐進社區活動。改變環境要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身體力行地參與文明環保活動開始。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2020-11-13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人人參與」 ——李家花園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垃圾分類,人人參與」 ——李家花園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2020-11-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生一樓一社區 蘭谿市振興小學學生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為有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11月9日,蘭谿市振興小學聯合蘭江街道蘭花社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展「一生一樓一社區 垃圾分類齊步走」小手拉大手活動啟動儀式。活動現場,振興小學學生通過垃圾分類兒歌表演、倡議書宣讀等,向社區居民介紹了垃圾分類知識,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同時,蘭谿市教育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及蘭花社區工作人員向家住金信村的學生代表授牌。今後,這些學生就成了垃圾分類小小導行員,每人負責一個樓道的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工作,做好垃圾分類齊步走。
  • 「暑假玩出新花樣」 青島寧夏路小學學生參與垃圾分類社區實踐
    如果我們隨手丟垃圾、不保護環境,以後的青島就會變得很可怕。」「你知道用過的餐巾紙應該放在哪個垃圾桶裡?」「你知道乾電池屬於可回收垃圾還是有害垃圾?」在鎮江路街道辦事處的社區教育教室,來自青島寧夏路小學2年級6班的同學們正在為社區老人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 東城龍潭街道CC·社區青年匯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6月5日上午,東城區龍潭街道CC·社區青年匯在光明社區黨委的支持下,聯合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北京崇建公司團委以及河湖管理處等團建單位,在光明社區小廣場開展「龍潭CC志願藍管家·五大主題闖關等你來!」垃圾分類主題活動—走進光明社區專場。
  •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王海燕同志是晨月園社區雙報到在職黨員,長期堅持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垃圾分類等社區服務活動,海燕的父親十四年前進行了換腎手術,常年需要照顧,海燕的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海燕和她的母親、女兒三人是當之無愧的半邊天、巾幗不讓鬚眉!
  • 開福區幸福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 幸福一起分」 環保主題活動
    星辰在線4月28日訊(通訊員 楊甜)為深入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改善環境的積極性,4月28日上午,開福區幸福橋社區聯合長沙市綠動環保服務中心在社區四樓會議室開展「垃圾分類 幸福一起分」環保主題活動。
  • 垃圾分類齊參與,走進三裡屯幸福一村社區,朝陽分小萌在行動
    為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積極響應朝陽區創建國家衛生區的號召,並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增強孩子們和家長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積極影響和帶動廣大社會人士參與垃圾分類實踐中來,近日,朝陽區三裡屯幸福一村社區開展了「垃圾分類齊參與 引領文明新時尚——朝陽分小萌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
  • 市北區開展「守護城市綠肺•垃圾分類環保行」活動
    信網10月6日訊 國慶節期間,為培養時代新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理念融入到全民健身的活動中來,市北區文明辦、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市北區園林二公司和青島中山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舉行「守護城市綠肺•垃圾分類環保行」活動。
  • 垃圾分類丨佛山這個社區開展黨群共建活動!趣味遊戲築文明,垃圾...
    近日,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容山社區黨委聯動啟創社工在芳芳幼兒園和容山路、奇光路一帶開展「趣味遊戲築文明·垃圾分類我先行」黨群共建綠滿家園——容山社區商業街垃圾處理積分計劃啟動儀式。活動共有20名黨群志願者參與服務,100多名社區居民積極參與。
  • 垃圾分類指導課走紅北京社區,「搶手」講師暑假排滿40節課
    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全城推進,很多社區也都抓緊時間利用暑假給老人和孩子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環保課成為今年暑假社區課堂最主要的內容,不少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日程都爆滿,一名資深垃圾分類指導員在這個暑假甚至被安排了近40節課,「幸虧我做了多年推廣,形成了很多課件,否則這個講課密度,備課都來不及。」
  • 杭州餘杭崇賢街道崇文社區垃圾分類——感謝最美銀髮志願者
    在成立大會上,社區給大家分工排班,經過系統培訓後他們一行人便身穿綠馬甲到崗開展志願服務了。  無論颳風下雨,無論驕陽烈日、無論寒冬臘月,小區內總能看到這群身穿綠馬甲的銀髮志願者。社區也積極對接各小區物業和上級部門,對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商討、及時整改,為後續創先評優打好基礎。  社區組織召開「銀杏葉幫幫團」階段會議、分類點位工作人員會議、社區工作會議總結近期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協商、討論下一步工作計劃。
  • 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這些社區各有妙招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我市是如何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走進街道、社區、小區進行實地採訪。  資源回收引導參與垃圾分類  為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號召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近日,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資源回收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居民陸續來到資源回收宣傳點。
  • 「生態新山,環保同行」:成華區新山社區積極參與環保嘉年華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根據各級政府下發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精神,統籌考慮環境保護和生活垃圾分類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成華區青龍街道新山社區於2020年5月30日上午,在新山復郡靠三環路邊籃球場舉辦了「生態新山,環保同行」環保嘉年華活動。
  • 財源街道英雄山社區開展「參與垃圾分類,呵護綠色家園」宣傳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茂寅 通訊員 李雲麗為增強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英雄山社區開展「參與垃圾分類,呵護綠色家園」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爭做環保小達人 小志願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來,近日,內蒙古芸公益協會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伊利方舟 安全童年」——「爭做環保小達人」小志願者垃圾分類宣傳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全市各所小學的50名小學生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如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
  • 紙尿褲牛奶盒是啥垃圾?鄭州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
    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進社區 居民:「只要用心,給垃圾分好類並不難」) 我市實行的垃圾「四分類法」分哪四類?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垃圾桶分別盛放哪一類垃圾?牛奶盒屬於哪一類?寶寶用的紙尿褲、平時常用的溼紙巾是什麼垃圾?……12月1日起,《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