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二戰時期4大戰略家,曼施坦因排第二,石原莞爾排第四

2020-12-15 Hei白歷史

一個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出名將容易,但是出戰略家,卻是極難;戰略家交手,如下圍棋一般,不計較一時一子的得失,而是全盤戰略的構想,以取得最終戰爭的勝利為目標;整個二戰時期,誕生出了無數名將,但是真正算得上大戰略家的卻寥寥無幾,現在來盤點下四個出來。

TOP、4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是日軍侵略戰略的規劃者、理論家、思想家、政治家,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

石原莞爾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其父石原啟介曾任鶴岡市警察署署長,用「武士道」精神教導石原莞爾要勇敢而不懼艱險,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使年幼的石原養成不信邪,不畏權勢,頤指氣使的作風。

1902年進入仙臺陸軍地方幼年學校第六期學習。1905年轉入日本陸軍中央幼年學校。1907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9年,以第21期步兵科第6名的成績畢業。1915年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8年以第2名的成績從陸大第30期畢業。

而且石原莞爾應該是如今學生們最恨的一類人,在讀書期間,石原莞爾好像是終日無所事事,吃了飯就到處串門,串門就和人侃大山,天南海北的胡吹,結果聽他侃大山的人學業就成了問題,但石原莞爾卻每每都是第一……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考察,石原莞爾終於完善了他的「世界最終戰爭」理論,他為日本策劃了完整系統的戰爭理論,幸好因為石原莞爾自身性格問題和被稱為「東條上等兵」的東條英機矛盾重重,導致石原莞爾被貶,計劃也因變化被擱置。

否則二戰亞洲地區的戰事發展,還真的難以預料,如果說來,東條英機還算是做了件好事了;而日本除了石原莞爾,幾乎就沒出天資卓絕的戰略家了,所以在二戰正式爆發後,日本的戰略簡單地說就是「一通亂打」。

TOP、3 朱可夫

應該會有很多人都說為什麼朱可夫都可以上榜?在無數人看來,朱可夫的戰績都是用數量堆出來的,而且傷亡遠遠大於德軍,根本不配稱之為「名將」。但是前面說了,戰略家是不計較人數傷亡這些數字的,他們在意的是怎麼擊敗對手。

朱可夫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德軍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裡。

導致這個結果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德軍偷襲,其次蘇聯當時因為內部鬥爭,損失了大量骨幹級軍官,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在基輔會戰時,蘇聯被德軍殲滅了足足66萬軍隊,而且基輔的丟失,對整個戰局的影響極大。

此時蘇聯高層才開始慌張,將打入冷宮的朱可夫放出來,並給了充分的指揮戰役的權力;在之後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等等一系列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雖然蘇聯損失慘重,但卻挽轉了整個戰局。

也就是因為德軍在蘇聯損失極大,精銳近乎喪失殆盡,以美國、英國為首的盟軍才開始展開反攻。整個蘇德戰役期間,蘇軍共計投入3460萬兵力,傷亡2960萬;德軍共計投入1420萬兵力,傷亡1180萬。

從戰術角度來說,朱可夫的確稱不上是名將,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朱可夫是當之無愧的大戰略家;如果沒有朱可夫,莫斯科早就陷落了,丟失首都的蘇聯,後期還能有什麼作為就不清楚了。

TOP、2 曼施坦因

其實在本人的內心中,曼施坦因在戰略上的造詣是比不了朱可夫的,但是曼施坦因是個絕對的天才啊,不僅戰略上修為極高,而且戰術上表現也頗為不俗,關鍵是如今名氣太大了,每每有關於二戰的文章,都是高呼曼帥第一……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

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區的行動。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德軍高層所採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

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裡木作戰。翌年7月佔領塞瓦斯託波爾,晉元帥。8月率部轉戰列寧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圍在史達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未果。1943年2月對蘇軍發起反攻,再克哈爾科夫。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

在二戰期間,曼施坦因策劃的計劃包括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入侵法國的改良版「施裡芬計劃」等,結果終於幕後到臺前後,卻倒在了保盧斯所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之下,也的確是個悲劇,好好的當個戰略家不行麼,非要當名將……

TOP、1 馬歇爾

馬歇爾是二戰時期的第一戰略家,與朱可夫相比,也許是美國太遙遠德軍打不到,也許是馬歇爾技高一籌,反正美國在馬歇爾制定的全球計劃下,以最小的損失獲取了最大的戰果;而且馬歇爾恐怖在,不僅贏了眼前的戰爭,還為將來的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礎。

馬歇爾出生富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家焦炭熔爐公司的董事長,在賓夕法尼亞擁有富煤礦。但馬歇爾小的時候學習不好,考試總得最後一名。他後來承認,9歲時他便認定自己註定是「全班的劣等生」。即使他父親用「棍棒教育」也無濟於事。

或許馬歇爾的出生就註定屬於軍隊,後來也不知道他父親花了多少錢,反正就是把他送進了軍校,馬歇爾的天賦才得以展現;在一戰時期,馬歇爾表現極為優異,得到了美國遠徵軍總司令潘興的青睞,當了潘興的助理。

1938年夏,馬歇爾準將被任命為陸軍部副部長。在整個二戰時期,馬歇爾並沒有到過戰場,在辦公室制定了北非登陸的「火炬」計劃以及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計劃;但是最可惜的還是馬歇爾嘔心瀝血制定的「沒落行動」沒有實施。

而且馬歇爾看人的眼光也相當毒辣,一眼就相中了當時還是上校的艾森豪,並保薦艾森豪升任準將,是艾森豪的「伯樂」,別看小小的保薦,從校級到將級是絕大部分軍人一生都無法跨過的鴻溝,各國都是一樣。

當然,除了這四人外,還有一人也完全有資格上榜,但是不方便寫出來,大家覺得他能排第幾呢?

相關焦點

  • 盤點二戰時期4大戰略家,曼施坦因排第二,石原莞爾排第四
    一個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出名將容易,但是出戰略家,卻是極難;戰略家交手,如下圍棋一般,不計較一時一子的得失,而是全盤戰略的構想,以取得最終戰爭的勝利為目標;整個二戰時期,誕生出了無數名將,但是真正算得上大戰略家的卻寥寥無幾,現在來盤點下四個出來。
  • 石原莞爾
    給你們講下石原莞爾的地緣政治觀點。-石原莞爾(1889年1月18日-1949年8月15日),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日本陸軍中將。日軍侵略戰略的規劃者、理論家。日本思想家、政治家,軍國主義鼓吹者,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在二戰前,石原莞爾對世界的預判是德國、蘇聯、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最後均分世界。
  • 石原莞爾:9.18事變的締造者為何反對全面侵華
    石原莞爾:9.18事變的締造者為何反對全面侵華石原莞爾(1889-1949)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崗市,舊日本時代陸軍中將,舊日本軍國主義的追捧者,日本入侵戰略的締造者,日本為數不多的真正的戰略家,有第一兵家之稱,9.18事變便是由此人一手策劃和實施的
  • 日軍侵華戰略家,石原莞爾因計劃不被採納,竟然「不算戰犯」
    這也是日本軍隊在戰爭初期佔據戰略優勢但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早期,日本軍隊中沒有一個人具有出色的戰略眼光,例如石原莞爾。與臭名昭著的日本戰犯相比,這個人真的不算什麼人物。因為他在整個戰爭中的整體作用有限,所以權力和聲望很快就消失。然而,石原莞爾的一生風調雨順,他在日本擁有眾多粉絲,他甚至被提為」日本第一兵家「。
  • 日本第一兵家,九一八事變的背後主謀——石原莞爾
    導語:日本第一兵家,九一八事變背後主謀——石原莞爾電視劇《少帥》中冢越博隆扮演的石原莞爾雖然出場不多,但他的狡詐,機智和老謀深算,給小編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日本,石原莞爾也極受狂熱的軍國主義粉絲追捧,甚至被稱為「日本第一兵家」。
  • 石原莞爾曾說的那些話:對張學良的評價令人深思
    他是"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同時也是二戰時期世界公認的日本軍事戰略家。由於言行過於刻薄,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就坐了冷板凳,最終逃過了戰爭審判。這位有日軍最後的軍事戰略家之稱的牛人就是石原莞爾。下面,小編就和大家整理介紹一下石原莞爾哪些尖酸刻薄的言論。
  • 石原莞爾:9.18事變的締造者為何反對全面侵華
    石原莞爾:9.18事變的締造者為何反對全面侵華石原莞爾(1889-1949)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崗市,舊日本時代陸軍中將,舊日本軍國主義的追捧者,日本入侵戰略的締造者,日本為數不多的真正的戰略家,有第一兵家之稱,9.18事變便是由此人一手策劃和實施的
  • 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主動申請當甲級戰犯
    東京大審判中出現了一個證人,他叫石原莞爾,經退役多年的日軍前陸軍中將。庭審中檢察官說證人只需回答「yes」或「no」,其他的事都不要說。於是檢察官問石原莞爾,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給中國方面造成了多大損害?石原莞爾本來就對法庭的這個只能說「yes」或「no」感到無語,現在問這樣一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
  • 日軍侵華戰略家,石原莞爾因計劃不被採納,竟然「不算戰犯」
    這也是日本軍隊在戰爭初期佔據戰略優勢但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早期,日本軍隊中沒有一個人具有出色的戰略眼光,例如石原莞爾。與臭名昭著的日本戰犯相比,這個人真的不算什麼人物。因為他在整個戰爭中的整體作用有限,所以權力和聲望很快就消失。然而,石原莞爾的一生風調雨順,他在日本擁有眾多粉絲,他甚至被提為」日本第一兵家「。
  • 石原莞爾曾說的那些話:對張學良的評價令人深思
    他是"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同時也是二戰時期世界公認的日本軍事戰略家。由於言行過於刻薄,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就坐了冷板凳,最終逃過了戰爭審判。這位有日軍最後的軍事戰略家之稱的牛人就是石原莞爾。下面,小編就和大家整理介紹一下石原莞爾哪些尖酸刻薄的言論。
  • 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主動申請當甲級戰犯
    東京大審判中出現了一個證人,他叫石原莞爾,經退役多年的日軍前陸軍中將。庭審中檢察官說證人只需回答「yes」或「no」,其他的事都不要說。於是檢察官問石原莞爾,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給中國方面造成了多大損害?石原莞爾本來就對法庭的這個只能說「yes」或「no」感到無語,現在問這樣一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
  • 「九一八」前夜:石原莞爾等日本陸軍「革新」派的登臺
    此外,板垣徵四郎亦基於石原莞爾的構想,認為「滿蒙資源頗為豐富,近乎保有國防所需全部資源,明顯是帝國自給自足所絕對必要之地域」,且「通過將戰略樞機之滿蒙掌握為據點,帝國便可於此形成國防之第一線,消極而言可保全朝鮮之防衛,積極而言可牽制俄國之東漸,並掌握對支那之強力發言權」。他從而極力主張滿蒙是自給自足圈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供給地,同時也是東亞國際政治的重要戰略要地。
  • 「九一八」前夜:石原莞爾等日本陸軍「革新」派的登臺
    此外,板垣徵四郎亦基於石原莞爾的構想,認為「滿蒙資源頗為豐富,近乎保有國防所需全部資源,明顯是帝國自給自足所絕對必要之地域」,且「通過將戰略樞機之滿蒙掌握為據點,帝國便可於此形成國防之第一線,消極而言可保全朝鮮之防衛,積極而言可牽制俄國之東漸,並掌握對支那之強力發言權」。他從而極力主張滿蒙是自給自足圈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供給地,同時也是東亞國際政治的重要戰略要地。
  • 石原莞爾,一個「激進」而「務實」的軍國主義分子
    其深耕「滿洲國」的計劃實際上是一種漸進的,卻又更加「務實」的侵華戰略。在侵華問題上,石原莞爾既「激進」又「務實」,可謂日本軍國主義者中的一個奇葩!行動派!「下克上」!典型的激進分子! 九一八事變其實是一次激進軍官的軍事冒險。
  • 《東方戰場》裡,石原莞爾只是個少將,為何敢和大將杉山元叫板?
    整個二戰中日軍就是一群自大症患者指揮的禽獸兵團,尤其是日本陸軍,在整個日軍體系中,只有石原莞爾算得上一個比較傑出的軍人。可是就這麼一個在戰略上有一點眼光的人才,日本軍界還不怎麼用,最後甚至被打擊報復退出了現役。
  • 石原莞爾奇遇記
    石原參謀瘋了 !緊急關頭 ,石原莞爾選擇了讀檔 ... ...石原莞爾向東條告假,說自己家中有事,要回一次日本 ... ...東條早已對石原在私下的言行有所耳聞,這小子竟然敢對自己的上司大不敬,背著我回日本,肯定又是想要在暗中來偷偷追查我老婆(東條勝子)在外頭花錢的事情 !
  • 現在看石原莞爾的戰略,是否感到一絲後怕,特別是他對戰爭的判斷
    石原莞爾是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規劃者、理論家,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從這個稱號就可看出,此人不簡單。石原莞爾的戰略思想集中在《戰爭史大觀》,《迴轉國運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案》和《關東軍領有滿蒙計劃》這三篇論文中。
  • 石原莞爾,一個「激進」而「務實」的軍國主義分子
    其深耕「滿洲國」的計劃實際上是一種漸進的,卻又更加「務實」的侵華戰略。在侵華問題上,石原莞爾既「激進」又「務實」,可謂日本軍國主義者中的一個奇葩!行動派!「下克上」!典型的激進分子! 九一八事變其實是一次激進軍官的軍事冒險。
  • 岡村寧次僅第三,有一人比石原莞爾還聰明
    日本的「三羽烏」,在二戰前可是相當有名氣的,是當時日本軍方青壯派的領軍人物;但是在二戰爆發後,一般人都只記得「三羽烏」中的岡村寧次,現在來看看另外兩人都是誰吧,其中有一人比石原莞爾還恐怖。比日本昭和第一參謀石原莞爾還要聰明,而且石原比他差得還不是一個數量級。陸軍大學畢業。1913年去德國留學研習軍事,翌年歸國。1916年任駐丹麥、瑞典官員。1921年任駐瑞士公使館武官。1923年入參謀本部,任教育總監部課員,次年任陸軍大學教官。
  • 《東方戰場》裡,石原莞爾只是個少將,為何敢和大將杉山元叫板?
    整個二戰中日軍就是一群自大症患者指揮的禽獸兵團,尤其是日本陸軍,在整個日軍體系中,只有石原莞爾算得上一個比較傑出的軍人。可是就這麼一個在戰略上有一點眼光的人才,日本軍界還不怎麼用,最後甚至被打擊報復退出了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