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響時至今日任然是禁止著各種聚集性的場所營業,這也就包括了全國的各大影院,本來熱鬧爆棚了影院行業現在是慘不忍睹,甚至導致破產,所以很多影視大片也就選擇了在網絡上首映的方式,也還是收穫了很多,今天我們就說說首部同時登陸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這三大網站聯合獨播的網絡電影《龍虎山張天師》。
本片導演是吳鷹翔,樊少皇、張冬、蘇茂、李璐兵等主演。吳靜、趙志強擔任總製片。影片講述了以張道陵收到友人求助信為開端,張道陵在攜弟子王長將其深入巴蜀被捲入一場驚天陰謀中,弟子王長在巫族身中蠱毒,並且是蠱毒中最為厲害的幻蠱,幻蠱在劇中說是有將人的內心欲望無限放大的能力,這樣是劇中亮點之一吧。全劇以幻蠱為重點,也是基於幻蠱而展開故事情節,正是憑藉幻蠱,大巫師才聚集八部鬼將,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而死,張天師為救徒弟開始調查背後真相,發現是在巴蜀很有威望的三眼大巫師古瑪所為,古瑪巫師被民眾尊為三目神。古瑪陰毒狡詐,在調查中張天師並被污衊成山鬼。差點被處以處以火燒之死,幸好被巫鹹和紅纓所救,最終拆穿了隱藏在山鬼殺人背後的真相,同時解除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心結。救出了徒弟剷除了三眼巫師古瑪。
民間流傳張道陵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天師道法通玄,諸魔所不能敵,各個降服,願意皈依正道,於是天師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黃帝壇下盟誓,人處陽間,鬼處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於北陰酆都城,八部鬼帥流放於西域邊地。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臺、鬼界碑等古蹟。至此我們也可以有所了解,本片《龍虎山張天師 》是根據張道陵平定巴蜀巫教的歷史改編而來。
說回本片,本片從頭到尾的節奏很快,影片對細節還是缺失了很大一部分,雖然在沒有使用過多的現代科技來過多的誇大打鬥場面,但是缺失了道家道法的一些細節,內地的古裝劇有武俠、道法、佛法為主體。武俠類為武俠江湖的爭強好勝、兒女情長,雖然其中難免也會有道家和佛家的參與其中,但是道家和佛家各自也有自己最優勢的一面,相信很多人的都會知曉,道家主要是捉拿妖魔鬼怪並超度為主,而佛法最主要是超度亡人、和參與江湖的行善除惡。
所以在本片中以講述道教祖師張道陵巴蜀除巫的故事,片中除了在兩個地方很簡單的凸顯了道教應有的元素外,沒有過多的凸顯出道教的道法。片中第一次尋找巫族祭祀地點,是用到了八卦圖推演的,片中使用的一點科幻元素,而真實的場景中是不可能用劍去畫出八卦圖的 ,作為道家的法寶之一,隨身的八卦羅盤是必不可少的,而整部劇中張天師手中未出現一次八卦羅盤, 片中第二個場景打開龜殼使用了道法八卦原理,但是都還是很簡單的描述,並沒有過多的去進行展現。
在張道陵第一次去見巫師古瑪的時候,出來後知道這個古瑪很不簡單,可是在大殿中和古瑪交談時候並沒有幾句話和凸顯古瑪有陰謀的表現,反而只是在徒弟的蠱毒發作了,遷出了影片中後面出現幫助張道陵打敗古瑪的大巫師巫鹹,巫鹹跟古瑪是師兄弟,多年前巫賢發現了古瑪的陰謀後被古瑪偷襲,巫鹹假裝死去本打算去告訴師傅時,而師傅確被古瑪害死,並誣陷巫鹹是兇手,從此巫鹹便身敗名裂只能隱身躲藏。而最後也是多虧巫鹹的幫助才瓦解了古瑪陰謀。這個片段中,這個片段中缺少了對後續故事情節的細節。影片的武打場面拍攝還是給人一種比較真實的場景。沒有過多的運用後期的科技技術場面。兩次打鬥場面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還是可圈可點,片中的張道陵兩次出現的回憶中的陰影有些不太讓人懂,作為當時的天師級別的張道陵來說在那種時刻應該是使用道家的經文法術來抑制巫術的幹擾幻想,但是最後還是拼盡全力發揮自己的意志戰勝了魔幻。
片中第三點不如人意的劇情,原本以為在最後打敗古瑪應該是充分發揮道法時候,畢竟一邊是巫師一邊是張天師的道法,在這種正邪對立場景下應有的一場較量,不管是打鬥的較量還是法力的較量都應該是有的,而劇中的古瑪最後確是不堪一擊的就被打倒,更可惡是最後居然醒了把劇中女主角紅纓射殺了,在這個劇情段中編劇還是考慮稍微不夠完善,沒有突出張天師或者說道教道法的本質角色。可能本片注重道家的心理性,而非道法,因為影片連續多次展示張天師自己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心魔的世界。
劇情結束,張道陵與巫鹹說,教派本無好壞,好壞在於人心,在本片中也就充分說明了這點,巫教並非壞類,只是古瑪的心生貪婪,殘害百姓,才至巫教被損,影片最後的巫教巫鹹是跟隨了張天師回了龍虎山。據現有資料查據張道陵天師是天師派第一代,其繼承者為第二代張天師張衡,張道陵,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因為是第一代,所以又稱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採用世襲嗣教制度,祖天師升化去後,由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衡升化去後,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到了第四代孫張盛時,回歸遷居江西鷹潭龍虎山,關於後續的一些傳說網上資料不一,真正要確明相關可能需要仔細的去追溯查證,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道家養生功法改革,宋朝之前道教所修功法多是從黃老列莊等道家諸子書中所體悟與發展,按教法編書說這是太上法脈嫡傳。
自明清以來天師一脈竟是自傳,無帝王詔書認定,時至今日更無法傳承天師之位,從六十三代之後的延續情況來看,歷代天師血脈駁雜不輕可見一斑。民間流傳出第一、二、三、四代天師得太上老君道法親授全部成仙。第五代張昭成、第六代張樹……張道陵傳說分布區域豐縣、龍虎山、雲臺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授民取鹽之法,後人稱「陵井」(用鹹井水熬鹽)。百姓得其益,教傳弟子眾多。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並立條制,使諸弟子隨事輪流出米絹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罰,以善道治人。張陵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極經》為主要經典,並著《老子想爾注》,宣揚人君按「道意」治國,則太平;循「道意」治民。民間奉龍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在全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也獨樹一幟。
受市場因素,這部影片的市場推廣模式的選擇還是很新穎的,代表了網絡電影文化功能的擴展升級。整部影片節奏快速,雖然犧牲了細節性的東西,但是場景的描述還是很到位,從開始可怕的蜈蚣到蠍子都是栩栩如生,對迷信、信仰、正邪的探討有著相互啟發,能直觀地引發觀眾思考。該劇是目前內地此類作品中一部精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