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解放熱線·夏令行動」報導《兩個月居民投訴18次!徐匯濱江工地土方車違規穿行社區通道,管不了嗎?》,曝光了徐匯區龍吳路410弄一段約200米長的裡弄道路上,幾個月來不斷有圖方便的土方車「光顧」穿行,隆隆噪聲、巨大震動,以及大型車輛擠在狹窄道路帶來的安全隱患,攪得弄內居民睡不好、吃不香。而由於裡弄道路不是市政道路,未禁止大型車輛通行,公安部門沒有執法權,使得居民反覆投訴卻得不到解決。
在7月13日當天的「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中,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稱龍吳路東側是徐匯濱江建設的重點區域,徐匯全區52個市區兩級重大工程一半在濱江,工地和施工單位多,出土量大,土方車數量也多,因而,精細化的管理一天都不能怠慢鬆懈。方世忠要求徐匯區濱江管委會牽頭,對整個濱江二十多個建設工地的施工單位進行培訓和指導,從源頭治理土方車的亂象;同時,公安部門也應該跨前一步,和其他部門聯手,對非市政道路按照市政道路的標準來加強日常管理,對「盲區」進行覆蓋。
報導上線已逾一周,龍吳路410弄的土方車亂象是否還在?7月21日,記者再次來到龍吳路410弄了解情況。
還沒抵達弄內,北側弄口龍耀路上一根光禿禿的杆子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而在此前,這根杆子上掛有「喜泰路」的指引路牌,在弄南端的黃石路上掛有另一塊「大型車輛可以左拐」的指示牌。正是由於上述路牌、標誌的不當指引,使得龍吳路410弄弄內道路性質模糊不清,拿著裡弄道路的身份卻承擔了市政道路的功能。記者隨後在黃石路上確認,「大型車輛可以左拐」的指示牌也已摘除,看來,身份上的錯位已經不存在了。
△龍耀路上原有的「喜泰路」指引路牌,如今僅剩了光禿禿的杆子。
此前反覆投訴的居民張阿姨守在弄口,遠遠看到記者後,她高聲地打起招呼,興奮地說:「土方車現在徹底沒了」。據她稱,報導刊發後,相關措施很快跟進,公安部門聯合生態環境局,從14日晚上起,連夜在弄南端黃石路路口蹲守執法,「14日晚上還有車過來被抓了個正著,後面車子就明顯減少了。」7月17日,公安部門又在弄口加裝了禁行標誌和探頭。記者在現場看到,在410弄南側的黃石路喜泰路路口,除了弄內道路不能設立禁行標誌外,其他3個方向路口都已豎起了大型號牌禁行的指示標誌。相應的,在這3個路口的另一端也設置了大型號牌禁行的指示標誌,杜絕了3個方向的大型車輛駛入410弄的可能性。從弄北端大型車輛也同樣無法駛入,因為即便駛入,到了黃石路喜泰路路口面臨三面禁行,大型車輛也只能掉頭原路返回。
△公安部門提供的調整道路標識和增設「電子警察」的示意圖。
△龍吳路410弄南側的黃石路上,可以看到兩個方向均設有了大型號牌禁行的指示標識,並增設了抓拍大型號牌車輛闖禁的「電子警察」設備。
△從弄北端大型車輛也同樣無法駛入,因為即便駛入,到了黃石路喜泰路路口面臨三面禁行,大型車輛也只能掉頭原路返回。圖為弄內新增的掉頭標識。
與此同時,據稱公安部門在黃石路、龍水南路、天鑰橋南路等路口增設了6處抓拍大型號牌車輛闖禁「電子警察」設備,並於17日完成相應調試後正式啟用。公安部門表示,將加強非現場執法力度,提高視頻巡邏和實地巡邏的頻率,全面消除執法真空地帶,形成長效化機制;會同各相關部門一起,消除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道路頑症,還居民一個安靜祥和的居住環境。
△圖上為龍吳路410弄南端弄口處新增的「電子警察」。
此外,公安部門還根據前期排摸發現的車輛號牌,約談了所屬運輸車隊法人,讓其約束大型車輛駕駛員按規定路線行駛,從源頭上杜絕擾民現象。
「不僅土方車沒了,其他大型車輛也很少了」,張阿姨告訴記者,「居民們早上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