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最好的心境是活得樂觀!

2021-12-27 開心

人生,總會在跌跌撞撞中得到和失去一些東西,人生走過半輩子,歷盡千帆,最難得的就是保持一個好的心境。

好的心境能讓你守住幸福,活出更好的自己,讓生命變得豐盈。

王陽明曾說:「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裂蝕,然後才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到此已是識得仁體矣。」

意思就是說,常人的心,裝滿了汙垢雜質,要經歷過一番磨練之後,才能呈現出鏡子般的剔透光澤,才能不沾纖塵,懂得大體,諒解別人。

人生,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這輩子會遇到過很多挫折和困境,特別是到中年的時候,身上的擔子會越來越重,要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唯有保持一個好心境的人,才能頂住生活的千軍萬馬,戰勝生活,讓生活發光發亮。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心境是活得樂觀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的模樣,取決於你凝視它的目光,生活的模樣,取決於你看待它的心態。」

人生下半場,過得好不好,取決於心態。

人生很難,磕磕絆絆,只有心態好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甘甜。

有一種人,他們從來都不會抱怨生活,不管人生下半場過得難不難,他們都會苦中作樂,去除消極,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開。

而他,是街坊鄰居口中的「好好先生」。

他的下半場人生,因為遇到兩個不同家庭的人而從此改變了他的生活。他敞開懷抱去擁抱他們,從而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那就是《以家人之名》中的李海潮,他就是一個性格非常樂觀善良的人,當他的妻子因為生病去世一年之後,樓上搬來了一家人,鄰居也給他介紹了一個新對象。正是因為認識了這兩家人,所以,李海潮這一生註定變得不平凡。

李海潮這個人,很熱情交朋友,當來了新鄰居的時候,就主動提出去幫忙搬家。他心地善良,遇到了一個新的對象,沒想到借了錢之後就跑了,留下一個孩子給他,他願意做那個孩子的父親,給予孩子父愛和溫暖的依靠。他為人慷慨,在他的麵館中,看到街坊鄰裡來吃飯,都會送他們小菜。

在看李海潮的人生中,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妻子去世之後,自己帶著女兒相依為命,開著一個小麵館,每天忙來忙去,雖然很辛苦,但是臉上卻掛滿了笑容,對家裡家外的事情,全部辦得妥妥的,而且他和樓上的凌和平組成了一個新家,變成了兩個男人帶三個孩子的家庭,他每天無怨無悔地付出,照顧好家庭的生活起居,都要顧著麵館的生意,其實早已累到腰疼肩膀痛了,但始終沒有半句辛苦的話說出口,好像能把所有的心酸都化解成溫情暖意,傳遞給了孩子們。

大人的心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所以,在他的照顧下,三個孩子長大之後都是非常樂觀的人。

人生下半場,一定活得樂觀,才能讓生活如虎添翼,樂觀地活著,才是生活的希望,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活出非凡的人生。

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心境是看透人生

苦是人生常態,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就是看透人生,不要想太多,學會看淡,看開,放下人生的種種不開心。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裡有一個叫胡喬木的人,他是錢鍾書的同學。

而有一個人這樣評價胡喬木,說他是天下世界,最苦惱的人。

為什麼呢?就因為他面對一個問題,從事三百六十度地去想,想到天昏地暗,總把自己折磨到累死累活,痛苦不堪。

相由心生,想得太多並非是好事。

人生到了下半場,最重要就是活得開心快樂。自己怎麼開心怎麼過,別為難自己,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步。

身邊有一個朋友,如今四十五歲了,離異,孩子跟自己過。

其實也有不少人給他介紹對象,他就不想再婚了,想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也挺好的。

大家都知道,其實一個人帶著孩子肯定會比較辛苦,但是在他的生活,從孩子的吃穿到家庭的起居,他都是操辦得井井有條的,瞬間感覺他妻子不識貨,遇到寶貝都不珍惜。

但是別人為什麼會離婚,也不好判斷,而單看朋友現在的生活,臉上總算有了笑容,以前沒有離婚的時候,他被妻子氣到進了醫院,整個人都是憔悴的。

而現在的人,感覺更加年輕了,一個人無憂無慮地帶著孩子過,只需要想著孩子的問題,而不用被其他的事情煩惱著,只要他一下班,他就開心地唱起了歌,吃完飯之後帶著孩子在廣場上蹦蹦跳跳。

他說:「辛苦是人生的本色,只要開心就好。」

活得通透的人,才是領悟幸福的滋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會看開看透,這才是人生最好的模樣。

人生下半場,最珍貴的心境是順其自然

人一旦走過了半生,就要好好善待自己,保持一個平和的心境,面對人生,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人到中年以後的蘇軾,他給我們最好的心境便是「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其實蘇軾一生經歷過多次被貶,然後被流放到各個地方,但是無論他走到哪裡,居住的環境怎麼樣,也不管吃什麼,他都是很坦然接受,而且他還非常喜歡遊山玩水,自己去找食材弄吃的,所以他的人生都是樂觀的,到哪裡而能隨遇而安。走到哪裡,也吃到哪裡,便有了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豐子愷也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人生到了安身立命之年,就太焦慮,要學會知足常樂,放慢自己的腳步,好好活在當下,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學著取悅自己,簡簡單單地生活,不失為一種幸福。


人生猶如蘇軾說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一個心境,在悲喜交織的人生中,物我兩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切都放下了!

閱讀是一種習慣,分享是一種美德!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也歡迎把開心驛站推薦給你的家人好

讀更多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開心

相關焦點

  • 守住一份淡泊,修得一顆素心,擁有一份樂觀豁達的心境
    01 人活一世,歸根到底,就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修得一顆素心,才能獲得內心的真正安寧,抵禦生活的種種磨礪,淡然為人,坦然處世,心簡單,生活就簡單。一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理會就是清淨,不解釋就是堅持本心,做到以上三點,方能在這世間保持一顆自我的心。
  • 人生下半場,請於這樣的人在一起!
    人生短暫,前半生使命在身,不能為自己而活,後半生應該活的精彩。那麼,怎麼樣才算精彩呢?人生下半場,請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和他們在一起心裡沒有灰暗,人生沒有雨天。2、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人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有個好心情。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態度感染著你,不知不覺中驅散心中的霧霾。
  • 人近中年,心境澄明豁達,人生下半場必將精彩紛呈(深度好文)
    人生旅途裡,中年承受的責任最大,從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頭都是辛勤奔波,一刻也得不到停歇。跨入中年,很多人可能會經歷親人的離世,事業的止步不前,理想的幻滅,疾病的困擾……各種煩惱和不順不斷襲來,讓人不堪重負,如不到及時的宣洩和疏導,將會陷入中年危機。
  • 獨處,也是一段人生的風景,人生,說到底還是活一回心境
    人生聚散無常,起落不定,別人再好,也是別人。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不要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長大了,成熟了,很多事情看透了。累了,難過了,蹲下來,給自己一個擁抱。
  • 人生最好的心境:笑看人生幾度春秋!(好文)
    放下過往,不糾結於過去的人和事,珍惜眼前的擁有,快樂地活在當下,能玩就玩,能唱就唱,能寫就寫,能畫就畫。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在靜謐的歲月中享受餘生,優雅地老去,已然美好!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花開無聲,花落無語。願世間所有的等待都溢滿永恆的回憶;願世間所有的相遇總有不期而遇的暖。
  • 人生下半場,且行且珍惜
    而且,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按照道理說,時間滴滴答答,一直都是迅速在溜走,但到了我們的人生下半場,生命後半程,總會感覺,時間在加速,原本還很長的人生好像瞬間就變短了。當一個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不再年輕,已經來到了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可以這樣說,相比人生的上半場,下半場也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福分,但總歸是因為離死亡更近了幾分,心裏面要多一些憂患的意識。也因此,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時光,珍惜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人事事,珍惜生命中不會再重來的風景。
  • 5元旅店的那些離家出走的女人們:人生下半場,多為自己而活
    在吉林某地,旅店開了20多年,老闆孫二娘,68歲了,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錢就交,沒錢拉倒。」論價格,倒是從原來的2元、3元漲到了5元。而這家旅店的存在就像燈塔一樣為她們照亮了通往自我世界的微光,就像孫二娘把這些女人當作自己的朋友一樣,教會她們自食其力,幫助她們找工作,告訴她們「活一天,幹一天的活,怎麼總比呆著不幹的強」。
  • ​中年是智慧的分水嶺,人生下半場,越活越好的人擁有三種普世智慧
    真正好的人生是建立在我們對世界的普世智慧,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明白,人到中年,我們需要掌握這三個處世的智慧,你的下半場才會越來越有動力。擁有平和的心境心智的成熟與情緒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懂得控制情緒的人才是最為成熟的人。如果一個人到了中年,還總是愛亂發脾氣,根本無法在事業上有長足的進步。
  • 心理學:樂觀的人活得更久也更受歡迎|「絕望」之父只活了42歲
    其實人類在歷史長河之中也做出了很多為了長生不老的荒誕事,也就是說其實大家都很想活得更久。人類的壽命極限依舊未知,猴子媽媽的我也只能從心理學或者相關學科方面給一點長壽的建議。那這個法寶或者仙丹是什麼呢?就是樂觀,或者說積極向上。
  • 人生下半場,且行且珍惜
    而且,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按照道理說,時間滴滴答答,一直都是迅速在溜走,但到了我們的人生下半場,生命後半程,總會感覺,時間在加速,原本還很長的人生好像瞬間就變短了。當一個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不再年輕,已經來到了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可以這樣說,相比人生的上半場,下半場也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福分,但總歸是因為離死亡更近了幾分,心裏面要多一些憂患的意識。也因此,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時光,珍惜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人事事,珍惜生命中不會再重來的風景。
  • 「心境」是人生最真實的世界
    美麗世界與美好人生,歸根結底源於人的「心境」。譬如,當人心情好的時候,縱使外面颳風下雨,也會靜靜的聆聽,化作人生難忘的回憶;當人心情差的時候,即便面對風花雪月,也無心消遣,對人生充滿惆悵。因此,「心」是世界存在的根本,心境是人生最真實的世界。
  •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是「不爭」
    為了讓自己得到公平,我們總是一味爭辯,爭得頭破血流,結果也並不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模樣。隨著閱歷變多,我們明白了,在特定情況下,有的事情,我們沒必要去在乎。那些聰明的人,更懂得去權衡,不會在那些不值得的事上費時間,費心力。
  • 人生上半場多點認真,下半場才能活得輕鬆
    人們常說,40歲是人生的一條分界線。人生的上半場結束了,下半場即將拉開帷幕。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各種戰略戰術先試試看,反正自己有的是時間,不好用隨時可以換。沒想到,時間一晃來到了下半場,眼看著時間不多,才突然發現自己連對方的球門在哪兒都不知道。於是,出現了中年危機。
  • 從古人的詩文中體會他們樂觀豁達的心境
    而古人的美詩美文中,也蘊含了他們樂觀豁達的心境。塞翁失馬兩漢·劉安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 最好的人生,是樸素著活
    即是說,有人看似耳目聰明,卻不知道怎麼捨棄,不知道捨去就是無事,就是得。人生舍不去的煩惱無非三樣,得不到的物,放不下的人,斷不了的名。一葉障目,看清本質後,就知道我們難以割捨的那些欲望,不過是虛妄,念念不忘的人兒,終究是陌路。捨去這些,你不一定會得到更好的,但捨去了糾纏,得來一身輕。
  • 柳宗元:人生下半場,學會放下
    放下無謂社交,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 被貶謫後,柳宗元的宏圖之志並未磨滅,曾多次寫信,求朋友為自己說情。 可昔日官場上的酒肉朋友,因利益相關,說翻臉就翻臉,甚至還在背後詆毀柳宗元,以劃清與「罪臣」的界限。
  • 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成功,快樂的心境有利於開發人的創造力
    「樂觀是一種優良的心態。」心理學家馬丁·賽格曼創造了「樂觀成功論」,即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他曾對某公司新招收的5000名推銷員進行樂觀心態的測試。有幾位員工在公司的常規知識測試中不及格,而在樂觀素質測試中得了最高分。他稱這幾位是「超級樂觀者」。
  • 有一種心境叫「詩與遠方」
    而對於我來說,「詩與遠方」 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生活的心態。她不在遠處,只在心裡。存在眼前苟且的工作與生活中,她不是與現實生活的分離,而是與現實生活的結合。生活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生活簡單的理解應該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的過程。而最好的詮釋就是:生容易,活容易,合在一起就不容易。
  • 人生最好的心境:笑看人生幾度春秋!(好文)
    放下過往,不糾結於過去的人和事,珍惜眼前的擁有,快樂地活在當下,能玩就玩,能唱就唱,能寫就寫,能畫就畫。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在靜謐的歲月中享受餘生,優雅地老去,已然美好!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花開無聲,花落無語。願世間所有的等待都溢滿永恆的回憶;願世間所有的相遇總有不期而遇的暖。
  • 孔子之意,樂觀人生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一種客觀規律,不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或是一場戲劇,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個主角,心情就會變好許多,「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際雲捲雲舒。守住樂觀的心境呢?」青草池邊處處花」,」百鳥枝頭唱春山」,舉目只是「黃梅時節家家雨」 ,低眉即聽「風過芭蕉雨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