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多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亭子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牆,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亭子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築之中。高處築亭可統覽全景,臨水築亭而倒影成畫,林深築亭則平添情趣。
與此同時,亭子也是自古以來文人雅士輓聯題對點景的絕佳之地,正所謂「山以人名,亭以文名」。
下面,就讓我帶你了解中國的十八座歷史文化名亭。
第十八位:景真八角亭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始建於清朝。它是典型的西雙版納佛教建築,既吸收了東南亞建築風格,又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亭為八角磚木結構,高21米,有31個面,32個角。八個亭角上都塑有金雞、鳳凰和色彩鮮豔的異卉奇葩雕刻。亭頂為木結構呈錐形攢尖頂式的多層屋簷,12根10米長的橫梁撐起10層別致的八角形樓閣,面鋪平瓦,如魚鱗覆蓋。亭最頂端是蓮花華蓋及一桿風玲,微風傳過,一片悅耳之音。
第十七位:風波亭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始建於南宋。原是南宋時杭州大理寺(最高審判機關)獄中的亭子,現為今人重建。正面亭柱上對聯: 有漢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風關嶽並; 奇才絕代,奇冤絕代,千秋毅魄日星懸。公元1142年 ,宋高宗趙構暗旨秦檜誣陷嶽飛謀反,因無確切證據,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一代名將嶽飛在此殺害。臨刑前,嶽飛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第十六位:十王亭
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在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第十五位:百坡亭
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內。始建於1928年。當地人為紀念蘇東坡,並希望眉山有更多的東坡式的人物出現,在三蘇祠瑞蓮西池修建此亭。亭長二十米,中間為八柱小亭,攢尖式屋頂,筒瓦房面。亭邊設飛來椅,供遊人臨池俯照。每當夏季蓮花盛開,遊人觀魚賞荷趣味甚佳。
第十四位:獨醒亭
位於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屈子祠。始建於東漢。取名於屈原《漁父》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亭為六角形狀,花崗石輔基,紅柱碧瓦,彩繪藻井,內繪二龍戲珠。亭前有著名文學家茅盾、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分別題寫的「獨醒亭」匾額。
第十三位:問月亭
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始建於明朝。亭名取自李白謫夜郎時所寫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著名詩句。後湖廣總督張之洞題寫楹聯:「有亭翼然,可許題詩玩明月;斯人宛在,曾經把酒問青天。」問月亭是恩施著名的文化勝跡,歷代墨客題詠問月亭的詩文不計其數,含墨沉香,蔚為大觀,是一道積澱深厚的人文景觀。
第十二位:放鶴亭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始建於北宋。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的好友彭城隱士「雲龍山人」張天驥所建。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簷,古樸幽雅。張天驥養了兩隻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亭因此得名。為此,蘇軾寫了《放鶴亭記》,描繪了雲龍山變幻莫測的迷人景色和張山人的隱居生活,塑造了一個超凡出群的隱士形象。此文後被選入《古文觀止》,從此放鶴亭與雲龍山聞名於世。
第十一位:少陵草堂碑亭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始建於明朝。象徵當年杜甫草堂的茅屋,以紀念詩聖。亭以茅草作頂,內樹石碑。碑上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為康熙的第十七個兒子果親王允禮所題。碑亭背靠荷花池,周圍為生機盎然的花草竹木所環抱、掩映,景色秀雅宜人。是杜甫草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第十位:煙水亭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甘棠湖中。始建於唐朝。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臺故址。唐代詩人白居易建亭於湖中,取其《琵琶行》 '別時茫茫江浸月'詩句,名'浸月亭'。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名'煙水亭'。明朝末年,重建煙水亭於浸月亭舊址。
在煙水亭向南遠眺,甘棠湖面波光粼粼,廬山山脈起伏迤邐,別有一番景色。它是歷代文人騷客宴遊之地。亭內有風格各異的楹聯匾額,遊亭觀聯,雅趣盎然。
第九位:沉香亭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興慶宮公園。始建於唐朝。為當時興慶宮的重要建築之一。唐玄宗與楊貴妃等經常在此聞歌起舞,飲酒賞花。李白在《清平樂.其3》一詩中寫道:「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南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中也有對沉香亭的描述。
第八位:歷下亭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始建於北魏。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亭子八柱矗立,紅柱青瓦,鬥拱承託,八角重簷,簷角飛翹,攢尖寶頂,亭脊飾有吻獸,蔚為大觀。二層簷下懸掛清乾隆皇帝所書匾額「歷下亭」紅底金字。亭內立有乾隆皇帝撰書的《大明湖題》詩碑。
詩人杜甫路經濟南,忘年交北海太守李邕在此亭宴請。杜甫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使得濟南城和歷下亭從此聲名遠揚。
第七位:鵝池碑亭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始建於清朝。石質三角亭。亭邊池水清碧,白鵝戲水,訴說著王羲之愛鵝、養鵝、書鵝的傳說。亭中碑上書「鵝池」二字,相傳「鵝」字為王羲之所書、「池」字王獻之所書,父子合璧,成為千古佳話,被人稱為「父子碑」。
第六位:蘭亭碑亭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始建於清朝。是蘭亭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亭呈四方形,磚石結構,單簷頂建築,古樸典雅。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所書。十年動亂時期此碑被砸成四塊,後雖修復,但已留下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的遺憾。許多民眾都喜歡用手去摸這塊殘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稱「君民碑」。
第五位:湖心亭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建於明朝。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清乾隆皇帝題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亭前有他手書「蟲二」石碑,寓意此處風月無邊。湖心平眺被列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在此寫下了名流千古的《湖心亭看雪》。
第四位:滄浪亭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宋朝。宋人蘇舜欽買下廢園,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好友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題詠此事。亭立山嶺,高曠軒敞,石柱飛簷,古雅壯麗。
亭上刻有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此聯為清代學者梁章鉅為蘇州滄浪亭題的集句聯。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於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
第三位:陶然亭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公園內。 始建於清朝。亭名取自白居易「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詩句。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半。東向門柱上懸林則徐題寫的「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對聯。後成為文人墨客眼裡「紅塵中的清淨世界」,龔自珍、秋瑾等都曾在此留下詩文。全國各地文人來京必遊此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毛澤東、李大釗、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曾經在此開展革命活動。它也是高君宇與石評梅愛情的見證,兩人後來合葬於此。
第二位:愛晚亭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始建於清朝。由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的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後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更名為愛晚亭。亭子佔地面積50平方米,邊長6.23米,臺基高0.4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簷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簷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
20世紀初期,毛澤東在長沙省立第一師範求學期間,常與同學蔡和森等人攜遊愛晚亭。毛澤東和楊開慧相愛,也經常結伴來愛晚亭談心。1952年,時任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題寫「愛晚亭」三字,並製成紅底鎏金匾額。1956年,於亭內窗欞懸飾黑底描金橫匾,上刻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
第一位:醉翁亭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始建於北宋。由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修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亭為中國傳統的歇山式建築,吻獸伏脊,亭角誇張地飛起,如鳥展翅。亭內可容十多人,南北框門設有格花和浮雕花卉,亭內有晚清時製作的八幅「八仙過海」浮雕。亭中新塑歐陽修立像。沿亭四周有木攔圍護,以供觀覽山景。
1045年,歐陽修被貶至滁州任職,與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結為知音。智仙敬重仰慕歐陽修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於山中建亭為其遊山助興,歐陽修親為作記《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遊樂飲酒,「醉翁亭」因此得名。
這些歷史文化名亭,你去過的有哪幾個?除了以上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