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12月14日11時,在地月軌道上飛行的嫦娥五號在2臺25N發動機的發力下進行了第一次軌道修正,正在向地球飛奔的路上。
全世界都在關注嫦娥五號,不,準確來說是它挖回的2kg月壤。歐洲、俄羅斯、還有美國,嫦娥五號還沒有回到地球,他們的科學家就紛紛索要了。
如果說其他國家索要還能理解,可是為什麼美國還索要月壤?這就有點令人費解了。因為美國在上世紀60~70年代進行了震驚世界的「阿波羅登月」任務,他們共成功地發送6次阿波羅飛船,送上12名太空人踏上月球,共帶回了382kg之多的月壤,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科研成果,使人們對月球的認識更為清晰和深入。
人們總有一種「別人家的就是比自己的好」的心理,嫦娥五號無人採樣的月壤就是香?難道美國就掉進了這樣淺的坑?
不,科學都是嚴謹講實證的,不是像村婦那樣胡亂地想當然。這幾大證據都說明嫦娥五號挖的土確實跟美國與蘇聯的月壤有不同之處。
一、最年輕
在以前的月球軌道探測器顯示的數據,嫦娥五號著陸的蒙斯·呂姆克山脈位於月球正面的西北部邊緣,是一座相對年輕的火山,大約在25億年前還有火山噴發的跡象,而其它大部分火山在35億年前就已停止活動。是什麼原因讓這座火山能維持這麼久的活躍壽命?答案就在這裡的土壤中。
50多年的阿波羅登月就顯得倉促,他們急於比下蘇聯,只需要在月球上做一下秀就行,至於月壤是否含有特殊成分那是其次。再說阿波羅是載人的,為了安全考慮,多集中在月球正面居中位置,而且彼此距離不會太遠,那些有特色的「偏遠」地區就不得不捨棄。這樣一來,阿波羅計劃採回的月壤雖然數量可觀,多達382kg,但年齡集中在32元~42億年之間,時間跨度跟月球年齡有很大差距。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做到載人登月,足以讓全世界仰視了。
二、元素含量更豐富
呂姆克山脈是月球上火山「小鮮肉」,它在約25億年前還在將月球深處的物質通過噴髮帶到表面,於是形成了元素更豐富多樣的月壤特質。通過據遙感器的數據,這裡的月壤中富含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稀土礦較多,東部發現有20億~13億年前年輕的玄武巖。這些數據可知填補阿波羅登月的缺陷,讓月球資料更完善。
另外此地山勢陡峭,通過研究分析月壤,能找到這裡山勢的形成變化及形成原因。
阿波羅登月帶回的多數是月巖不是月壤,如果能得到中國帶回的月壤,也就是填補了他們的空白。嫦娥五號帶回2kg年輕的月壤,也填補了阿波羅古老月巖的空白。
三、土特產不同
嫦娥五號挖土的地方是美國與蘇聯太空探月中從未涉足之地。
就像地球上一樣,平原、高山、沙漠等地的土壤成分與結構差異很大,有黃土、黑土、砂土、紅土、黏土等。那月球上的土壤或巖石亦有「橄欖石」、低鈣輝石、玄武巖、角礫石等。
美國採回的月壤初步了解到其中含有50%左右的二氧化矽,並且含有大量的鐵、鈣、鎂等金屬,可知是一個重金屬的月面。在美國登陸的靜海主要是35~39億年的玄武巖;澄海主要是37.1~37.9億年前的玄武巖碎塊與玻璃;豐富海與雨海區域主要是34.2~34.5億年的玄武巖。不難看出,阿波羅登陸的這些地區巖石差別不大,都是玄武巖,只是古老程度不同。
科學家還發現,月壤中最低比地球土壤多50種天然元素,比如金屬錸與鈰。
嫦娥五號降落的呂姆克山是一個1千多米高的火山孤峰,周圍都是平原,峰頂是熔巖冷卻的幾個環形山,表面光滑,有很強的月海光譜特徵。多產高鈣輝石等礦物,以及低鈦玄武巖巖石。嫦娥五號通過鑽取2米深的巖芯,以及表面採收兩種樣本,可以進行表面與地底較全面的研究分析。
總之,世界各國索要嫦娥五號的月壤,免不了讓他們的月球研究更全面,以填補自己對月球科研上的某些空白。自己不用耗費成本就能獲得的月壤樣本自然能得到就儘量得到。不過給不給,我們沒有決定權,還得取決於使嫦娥五號登月採樣又順利返回的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