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手工地毯作為軟質地面材料其發展的歷史過程非常悠久可以上述到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時代,伊朗高原上的遊牧民族為禦寒東而用羊毛編制而成的厚實墊子,開始了地毯的發展歷程。今天伊朗地毯以全球地毯市場2%~3%的佔有率為座手工地毯的頭號寶座。同與其風格一脈相承的土耳其地毯、印度地毯、阿富汗地毯等一起被稱為著名的波斯地毯。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地毯的種類和選購小妙招。
地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尤其以新疆和田地區所生產的地毯更為名貴, 有「東方地毯」 的美譽。那裡所生產的地毯不僅質量好,產量也大。人民大會堂新疆廳編織的一條 1250 公斤的地毯,被讚譽為「地毯之王」。
地毯又名地衣即鋪於地面的編織品。中國的地毯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西部的新疆就生產地毯,並能織出各式的圖案。後來織地毯的工藝傳入中原地區,適用面便越來越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紅線毯》詩中有「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的名句。根據文獻記載,在唐宋到明清,地毯的品種越來越多,所制的地毯,常以棉、毛、麻和紙繩等作原料編制而成。中國所生產的編織地毯,使用強度極高的面紗股繩作經紗和地緯紗,而在經紗上根據圖案扎入彩色的粗毛緯紗構成毛絨,然後經過剪毛、刷絨等工藝過程而織成。其正面密布聳立的毛絨,質地堅實,彈性又好。
地毯採用優質的純羊毛,再經過選毛、洗毛、梳毛、染色、織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質優良、技藝獨特、圖案典雅的特點,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工藝品。 地毯是用棉、毛、絲、麻、椰棕或化學纖維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蓋物。包括手工栽絨地毯、機制地毯和手工氈毯。廣義上還包括鋪墊、座墊、壁掛、帳幕、鞍褥、門帘、臺毯等。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獸毛捻紡成線,編織成粗厚的毛織品,用以鋪地。
在現時,新疆又逐步的推廣了地毯燙光新工藝,使地毯的質量又有提高。他們發展的五百四十道和七百二十道以上的地毯,工藝精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地毯的選購
市面上毯子的品種大體有槍刺毯、機織毯、手工毯三種。看一下這三種類別製作工藝的區別。
槍刺地毯是在特製的胎布上,將各種色線用手工刺槍刺出圖案,然後在毯背塗刷膠水,再附上底布,手工包邊而成。材料有羊毛,羊毛加少量真絲、丙綸、尼龍等。圖案色彩可以達十幾二十種。精密度與使用壽命小於純手工毯。製作耗時一般在一兩周左右。
北歐風機織毯的製造方法依賴於當今先進的機器設備,資料多為丙綸、尼龍和部分羊毛。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機織工藝能夠做出十種顏色的配置。儘管顏色圖畫及使用壽命都無法與手藝地毯相提並論,可是價格相對比較低。
手藝地毯以純手藝織造,多以純羊毛和真絲為資料,前後通過圖畫設計、配色、染紗、上經、手藝打結、平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幾道工序加工製造而成。能夠將幾十種顏色調和地糅合在一起。嚴密精緻的毯面能夠使地毯的壽命延長到幾十年上百年。因此有軟黃金之稱。繁瑣的工藝,北歐風使得製造一塊毯子的時間從幾個月到一兩年不等。
手工地毯分類
波斯地毯多以羊毛配桑蠶絲或純真絲織成,圖案顏色繁密,具有濃鬱的西亞風格,整體氣質雍容華貴。
歐式法式地毯同樣採用純羊毛配以桑蠶絲或純真絲織成,圖案華麗浪漫,具有西風油畫的效果,且有濃鬱的北歐風。
京式傳統的中國文化精華以濃鬱的民族色彩凝聚在塊毯之間,讓居室更添文化底蘊。
浩德裝飾選購手工地毯小細節
1、 無論選擇何種質地的地毯,優等地毯外觀質量都要求毯面無破損,無汙漬,無褶皺,色差、條痕及修補痕跡均不明顯,毯邊無彎折。化纖地毯選擇時,還應觀其背面,毯背不脫襯、不滲膠。
2、 選擇地毯時首先應該根據每個家庭的消費水平選擇不同檔次的地毯。同時,應考慮到四防、二耐,即防汙染、放靜音、防黴、防燃和耐磨損、耐腐蝕。
3、 地毯規格、尺寸的選擇也應與房間的功能相適應。通常臥室陳設比較簡單,可採用滿鋪地毯。飯廳採用單張地毯,而且能覆蓋90%的面積。在人們走動較多的地方可鋪設放快地毯(常用尺寸500*500毫米)。選購滿鋪地毯的用量,應考慮剪裁與拼接的損耗,所以在選購時,在房間鋪地實際面積的基礎上,再加8%、12%的損耗量。如果在樓梯上鋪地毯,其選購量應在樓梯的面積基礎上,再乘以1.52的係數,即為選購地毯的面積。
4、檢查一般短毛地毯的密度和彈性,主要有兩種方法。
首先,可利用拇指按在地毯上,按完後迅速恢復原狀的,表示織絨密度和彈性都較好;或是把地毯折曲,越難看見底墊的,表示毛絨織得越密,比較耐用;置於絨毛的含量,則可看標籤上說明。
5、 合同上必須著名地毯的材質、規格、數量、價格、金額。
6、 地毯的品質,除了纖維的特性和加工處理外,與毛絨纖維的密度、重量、搓捻方法都很有關係。毛絨越密越厚,單位面積毛絨的重量越重,地毯的質地和外觀就能保持得好,而基本上,短毛而密織的地毯事較為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