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小香港」如今的模樣 | 中山碼頭的前世今生.

2021-02-20 行緣在汕尾

一個什麼都有的汕尾公眾號

全國只有  1% 的人關注了

你看你多不一樣

「年華已不再」



汕尾有過一個名字,叫「小香港」。

很多人嘲諷過這個名字,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的汕尾,配不上這個名字。

可曾幾何時,他是真的擁有這個名字的。

中山碼頭,沿著在如今的二馬路中段,一直走到大馬路,有一條街,叫「碼頭街」。碼頭街的街頭,就是昔日的中山碼頭,這個碼頭也是「小香港」這個名字的來源。

而如同今日的中山碼頭一般的物是人非,汕尾這座城市,也漸漸的被世人遺忘。

中山碼頭,如今已經不在了。

只留下這一條名叫做碼頭街的巷子,還向世人證明著他的存在。

香港90年代曾經有一部電影,叫《馬戲小子》。這部片由午馬導演,元彪、甄子丹、溫碧霞等主演。

這部片,在汕尾的各大地方取景。城區的5千噸碼頭,中山碼頭,麻皮街都有涉及。 

碼頭街的老人告訴我們,其實中山碼頭並不是消失很久,他的離開,也就是10幾年前,而他從落寞到繁華,卻經歷了快100年。

當年商鋪林立,而如今只剩下一座座破爛的老房子,或者即將被變成商品樓的它們。

清末民初,是汕尾最繁華的時期。

沿著碼頭街往上面走,順著成興街,可到關帝廟。由於靠港的船隻和前來朝拜關帝廟的人越來越多,而逐漸搭建了做買賣的棚寮貨棧和住宅,由於較早期的潮商、客商和廣府商的遷入與本邑殷富地主的加盟,便在這裡形成了「百商開泰」的汕尾港古商埠。

據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整汕尾關帝廟前街碑記》記載:「汕尾一鎮,舟楫雲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區會也」。

故碼頭街當年的街道兩側,商鋪遍地,琳琅滿目。

碼頭可直通香港,廣州等地,所以每一次香港客一回來,踏上祖國土地的第一個腳印,就停留在碼頭街。

帶來的東西被世人稱為「香港貨」。

汕尾的老話把「肥皂」叫「番兒皂」,而水泥叫「紅毛土」。

「番」指的是「外國」,「番兒皂」就是外國來的皂,而「紅毛土」指的是這種東西來自於英國(英國人的頭髮為紅色),故把水泥叫做「紅毛土」、

諸如此類的,還有「番薯」,「火水」。

可見當年的外貿能力。

汕尾人也總是會有一個當年「偷渡」去的香港親戚。

每次過年就會帶著香港貨回來,在汕尾的家庭來說,已經是常態。

參考汕尾民俗老師黃吉慶老師的文章中書寫到:在碼頭街一帶,是汕尾港當年酒肆旅館最為集中的地段,有中興、大興、東亞、南京、金陵、大同、東南、貴安、泰安、廣安等眾多旅店。

民國時期設有麻將賭座、舞廳、鴉片煙榻等娛樂設施。據說南華旅店招客很有特色,在競爭客源方面屢出新「招」,每當香港船泊港時他們就主動打著「南華旅店」的紅燈籠到中山碼頭候客,雖然檔次低,但主動出擊生意不差。

檔次較高級的東亞酒店則聘請講「白話」(來自珠三角)女迎賓前去碼頭接行李。酒樓食肆方面這裡有「雲泉」、「春利」、「良友」、「眾友」、「天天」、「謙頃」、「金龍」、「銀龍」、「有德棧」等多家。

在飲食方面,當時最出名的要算海城人張迓所開的「春利茶樓」。據說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曾在此宴請故舊親朋。1925年3月16日,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徵時,廖仲愷乘「永豐艦」來汕尾時就在「春利茶樓」參加當地商家各界20餘人的歡迎座談會。

「雲泉茶樓」在汕尾港也很出名,其茶樓商號系民國時期當地著名的書法家鄭祖武(系我地下黨情報組長)所書,據說一字值一錢黃金,故民間有著「一字值金」之美談。該茶樓的茶點也是非常出名的,其「廣式點心」深受食客們的青睞。

此路段還有4家相館和供有錢人租用的「專合」單車鋪,據云當年的單車大多是舶來品;最受人青睞的是「客家路」牌,其次是「瑪麗」、「獅牌」等,租者以小時計算租金。

此路段還有吳友香開的香菸鋪,據云供售的有英國的老刀牌、黑貓、哈德門、金帆,美國的紅錫包和國內上海產紅金龍、白金龍、黃金龍、美麗等國內外香菸牌子。

汕尾進出口商行都是官商大戶,他們資金足、批量大,與各大商埠都有聯莊、聯號經營,因而行情信息靈通,甚至壟斷了汕尾鎮、乃至從汕尾出貨的海陸豐各主要墟鎮的市場。

如汕尾「泰昌行」用大量白銀與香港「美孚行」作押,承辦火水銷售,壟斷了海陸豐以及惠來縣的「火水」(煤油)市場。

其它從香港輸入的棉布、百貨、西藥、洋雜等也在汕尾有較大的行口,其中的「上盤行」也在操縱市場。

潮商的「南通公司」也是本港大鹽商之一,時諺有云:「發財有沒有發過南通。」據說該公司曾組織潮劇「榮福班」(系澄海籍人)赴安南(現越南)、高棉(現柬埔寨)、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時間一個多月。

如果你有空去碼頭街走一走,你會發現如今的它,兩旁除了破爛的房子以外就是由現人更改的商品樓。

碼頭街的老人很熟悉的說到,這家人以前是賣米的呀,他們是賣餅的。

商鋪如數家珍,現在卻都門窗緊閉。

碼頭也已經是一條平淡到無奇的街道了,小小的街道,只能通行一輛小汽車。

如果不留意,路過此處,他就是一條無人知曉的街道。

當年的繁華已經不再,如同汕尾之前那個當年名副其實的美稱「小香港」一樣。

如今的汕尾,也在廣東省的經濟排名中墊底多年。

人們甚至開始嘲笑當年「小香港」這個名字,如今的汕尾,是真的配不上這個名字了,只是他真的存在過,汕尾,也真的曾經繁華過。

一代又一代,年華已不再。

但願家鄉,有一天,也能重拾年華。


「汕尾,也曾經繁華過。」


相關焦點

  • 【老院子③】走近"聯一大樓"的前世今生,探秘瀘州民國時期老建築
    近日,廣電報記者深入城區鬧市,走進悠悠古巷,尋找曾經的深宅古院,看看它們如今的模樣。它是民國時期瀘州的西式建築風格代表之一,為四川工商企業「寶元通」公司修建。如今,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寶元通」公司,其實它是由瀘州風雲人物肖則可一手創辦,可以說是現在重慶百貨的前身。上世紀30年代,肖則可在瀘州成立「聯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了聯一公司大樓,也就是「聯一大樓」。
  • 暢遊西區,看中山「尖沙咀」的前世今生
    長洲碼頭:長洲碼頭過去是來往石岐長洲的渡口。有橫水渡三艘,以人力搖櫓載人,每艘可搭載20人。碼頭至東村和後山村口,有寬闊的水泥鄉道直通。碼頭已難覓舊蹤,舊址只留下榕樹一棵見證歷史的滄桑。    長洲17號黃氏舊居:長洲石臺街17號黃氏舊居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該舊居坐北向南,為三進兩層的磚混結構建築,建築佔地面積約290平方米。
  • 探尋鼓浪嶼上老碼頭的前世今生
    如今鷺江潮水依舊,新路頭卻早已消散了它的原來模樣,只剩下點點殘石,在退潮之際證明著自己的存在。我們將陸續採訪廈門本土權威的文史專家以及老鼓浪嶼人,還原鼓浪嶼老碼頭曾經的模樣,講述老碼頭曾經的故事——希望在對歷史變遷的敘述中,重拾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脈,讓更多的人知曉鼓浪嶼的這部分歷史;更希望以此更深入地認識鼓浪嶼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推進對鼓浪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進一步深化。
  • 滄桑民國範兒變身時尚亮麗風 修繕後的中山碼頭引發「修舊」爭議
    原標題:滄桑民國範兒變身時尚亮麗風 修繕後的中山碼頭引發「修舊」爭議 民國  民國時期的南京中山碼頭。昨天,西祠上一個疑問帖讓諸多市民將注意力放在出新後的中山碼頭上。改建過的中山碼頭變成顏色鮮豔,外觀時尚的「山」字型建築。但這樣的修繕卻在網上引發了一場該如何「修舊」的口水戰。  中山碼頭小歷史  中山碼頭於1928年8月8日竣工,碼頭的修建是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靈柩,竣工之時被定名為津浦鐵路首都碼頭。
  • 千年廣州|神秘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清代廣州手繪地圖可見「山環水抱」格局民國時期地圖到了民國時期,從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府合署樓、中央公園、維新路、海珠橋……各重要建築的興建。可以說。民國時期讓這條大隱於城的中軸線現形。民國時期的中山紀念碑
  • "前方到站,中山碼頭"
    中山碼頭,是老下關的標誌,也是一個聽了名字就想去的地方。曾經的繁華鼎盛,如今褪去歷史滄桑,變成了一番新的模樣,守護著南京,守護著鼓樓濱江。輪渡從早上五點開到晚上22點,大概間隔20分鐘一班,輪渡都叫做中山多少號,比如小資坐的中山15號,輪渡有兩層,一層大多是騎著摩託車去對岸的市民。乘客自然而然都跑到第二層去了,2元的船票,當然可以享受空調待遇了,從夏季的熱流中來到涼爽的第二層,很是舒爽~坐在這裡,特別自然而地想到民國時期,一點也不突兀。
  • 中山艦的前世今生:從日本訂購,見證民國大事件,後被日機擊落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中山艦的前世今生。 此時大清朝早已經滅亡,已是民國。雖然船開了回來,但是錢卻沒有付清,當年1月12日的《申報》報導軍艦回國時說:"中國前在日本訂造之永豐、永翔兩炮艦將駛回國,所欠造艦費議定緩還。"後來,這些欠款是否還清,沒有確切的記載,時局動蕩,大概是不了了之了。 此時,中山艦、永豐艦等軍艦屬於袁世凱執掌的民國海軍部。
  • 盤點各地中山路:南京中山大道鬱郁民國風
    1933年,以鼓樓、新街口為節點,中山大道被分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三段,後又增闢中山南路。  南京民國史研究專家浦效信說,修建中山大道時,為了向孫中山表示敬意,專門將明故宮附近的朝陽門拆除,現址重建改名為中山門。門洞也增加為三個,以象徵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  同時,下關碼頭也被改名為中山碼頭,由碼頭入城的海陵門則易名為挹江門。
  • 鴨洲:香港「袖珍小島」的前世今生
    新華社香港12月2日電 題:鴨洲:香港「袖珍小島」的前世今生新華社記者 王一娟 盧娟在香港260多個島嶼中,最大的大嶼山面積達147.16平方公裡,而有人居住的島嶼中最小的鴨洲,面積只有0.04平方公裡
  • 碧口 收藏在博物館的故鄉前世/今生
    讓我們看到了濃縮了碧口那個時段歷史畫面,再看碧口的今生,會讓人感慨萬千。不揣詞陋記之於後,供有興趣的朋友欣賞。照片珍稀沒兩張,故園縮影可收藏。若將前世加評議,莫嘆光陰記不詳。解放前,碧口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縴夫肩上的縴繩維繫了甘、青與巴蜀,成了甘肅、四川的物資集散地,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有「小上海」之稱。隨著水運業的日益興旺,碧口古鎮繁華至極,各地客商紛紛解囊建館修宮,一時間工商船幫會館林立,成為商鎮發達的象徵。
  • 重慶掌故 | 碼頭與火鍋的前世今生
    數千年來,由碼頭而集市,由集市而城池,開埠以來,遂為一大都市。依山為城,憑水而興,江河碼頭,便成就了重慶的輝煌。中國內陸最早對外通商口岸明清時期,重慶不僅運輸規模空前,商運也十分興旺。此時的重慶,已成為熱鬧的水碼頭,商業發達,酒樓茶舍、商號、錢莊遍布。
  • 這裡曾被譽為「小香港」,如今卻被遊客吐槽:適合拍恐怖片!
    這裡曾被譽為「小香港」,如今卻被遊客吐槽:適合拍恐怖片!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重慶不僅有歡樂的東西,還沒有隻有李子壩,而是有那麼多知名的,不知道的,有人氣的,有人氣的,千年,百年,主城,遠郊的古城。重慶江津區有3個還算有名的古鎮,中山古鎮以吊腳樓建築以及那裡的「千米長宴」而出名,塘河鎮因那邊的老水碼頭,被認為是青石石灰,而長江沿岸的白沙鎮中,又體現了美麗,這裡站立的都是著名的內陸港口,這裡曾是交通便利、經濟繁榮、因而被稱為重慶的「天富明鎮」和「小香港」。
  • 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前世今生
    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前世今生 2020-03-17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旅遊:中山碼頭——體驗民國風情,縱覽金陵風光
    中山碼頭,又稱下關碼頭,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長江南岸的一座渡輪碼頭,現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中山碼頭附近交通發達,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寧浦線(即中山碼頭-浦口碼頭)是最主要的過江通道。
  • 南航明故宮校區的那些前世與今生
    請隨曉航扒一扒南航明故宮的前世今生。 1402年,扼守長江要塞的金川門城門開啟了,朱棣的金戈鐵馬踏進了都城南京。長長的官道直通這個帝國的心臟,厚重的盔甲掩蓋了朱棣的心跳,他微微顫抖的雙手緊緊捏著韁繩。他看到,金碧輝煌的宮殿在烈焰的烘託下發出猙獰的笑聲。
  • 南豐紗廠:前世對話今生
    新華社香港3月7日電 題:南豐紗廠:前世對話今生新華社記者王旭灰白色的牆面上,一幅巨大的工廠妹頭像凝視著遠方,似在向這個時代告別。一個專門在廢棄建築物上蝕刻畫像的葡萄牙藝術家創造了她。面前的南豐紗廠,香港70年記憶的承載者,也是香港工業黃金時代的象徵。假如沒有一個「80後」女子的出現,這些工業時代的巨大廠房,本該與所有記憶一起化為塵土,變成一棟棟高聳的新建住宅樓,正如香港荃灣的眾多老舊廠房一樣。改變老廠房命運的女孩,叫張添琳。
  • 《京城81號》:前世今生的孽緣-《京城81號》,林心如,吳鎮宇-服裝...
    懷著忐忑憧憬的心情走進電影院,對國產恐怖片沒有多高期望,只是想感受一下3D效果的恐怖片。  影片分為兩個主線:現代與近代。主演分別是林心如和吳鎮宇。近代 戲:民國時期,青樓頭牌陸蝶玉(林心如飾演)與81號古宅霍家三少年情深不壽,豈料嫁入 霍家後,發生了一系列讓陸蝶玉痛徹心扉的故事。
  • 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
    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 剛聽到「正佳廣場準備明年1月15日開業」的消息沒多久,又聽聞這只不過是正佳開業前準備做的一場秀——搞一場大型論壇的日子。沒有去核實,心想倘是真的也很正常嘛,幾百米外的天河城,當年不也是把開業時間從1995年元旦連推了四回,捱到來年春節前夕2月9日才打開了「城門」?
  • 它的「前世今生」,承載幾代湛江人記憶
    它的「前世今生」,承載幾代湛江人記憶 2020-09-2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最美中山四路
    ,看一看街道兩旁嫩綠的黃桷樹,品一品時代遺留下的青磚灰瓦,嘗一嘗伴隨幾代重慶人成長的九園包子,一探陪都令人牽絆的前世記憶。最往前走幾步是重慶市人民小學,頗有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教學樓充斥著孩童朗朗的讀書聲,安穩現世,更讓人感嘆這番歲月靜好。旁側的羅森便利店門前,兩尊古羅馬時期的人形銅像,像是戒備森嚴的禁衛軍,不知是在守衛門前讀書的孩童,還是在守護埋藏在身後的歷史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