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穿黑衣為冰川送葬,為全球氣候危機敲響警鐘

2021-01-12 中國經濟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為冰川辦葬禮!據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瞥報》23日報導,當地時間22日,瑞士氣候人士為阿爾卑斯山脈冰雪枯竭的皮措爾冰川舉辦了一場莊重的「告別儀式」,正式宣告這座冰川的「死亡」,為全球氣候危機再次敲響了警鐘。據世界氣象組織觀測,人類在最近五年間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最熱時段」,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持續上升,大自然的反噬就在眼前。

瑞士的「冰川輓歌」

當地時間22日,一支奇特的「出殯」隊伍在瑞士格拉魯斯山集結。約250名當地居民、登山愛好者和環保權益人士身著黑色服飾,向海拔2700米處的皮措爾峰進發。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跋涉,一行人抵達目的地,並為迅速消融的皮措爾冰川舉行了「告別儀式」。伴隨著阿爾卑斯長號奏出的哀樂,隨行的牧師與環境科學家分別發表紀念冰川的「悼詞」,活動參與者還特意獻上了花圈。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冰川學家馬特亞斯·胡斯表示,自1850年以來,瑞士境內有超過500座冰川消失。其中只有50座擁有自己的名字。所以今天人們紀念的皮措爾冰川不是瑞士失去的第一座冰川,但可以說是人們研究得比較徹底的冰川當中第一座消失的。

「冰川」通常是指極地或高山地帶存在的天然冰體。在冰川形成的地區,降雪、積雪的速度常年超過融雪的速度,一些巨大冰川的成形能跨越幾個世紀。冰川的大小並無明確標準,國際慣例通常把覆蓋面達到10萬平方米的冰體視為「冰川」。據科學家回顧,皮措爾冰川早在1893年就已經被納入冰川監測系統。受氣候變化影響,它在2006年起開始迅速消融,短短十幾年間竟「蒸發」了80%至90%,面積僅剩2.6萬平方米,「還不到4個足球場大」。瑞士氣候保護協會的負責人德賈科米表示,從科學角度上說,冰雪成分的大量流失已令皮措爾失去了「冰川」的屬性,成為全瑞士第一座正式被學界「宣告死亡」的冰川。

德賈科米說,它的消失極具警示意義:在瑞士,80%冰川的規模與之相仿,如果現在不做出應對措施,那麼皮措爾的命運可能代表了瑞士冰川生態的未來。瑞士《新蘇黎世報》稱,瑞士研究人員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阿爾卑斯山上的冰雪可能將在80年內完全融化。冰川的消失,將嚴重影響瑞士的旅遊業,並可能出現各種自然災害,對瑞士來說將是一大打擊。瑞士人已開始採取各種辦法拯救冰川,包括用布遮住冰川、製造人造雪等。

全球冰川加速消融

冰川變化是環境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的重要參照,它們直接影響著人類農業灌溉、日常用水供應、動植物生態,以及海平面的高度。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稱,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全球冰川生態經歷著劇變:自1912年以來,素有「非洲屋脊」之美譽的吉力馬札羅山的冰川成分持續萎縮,截至2009年已經減少了85%左右。學界早在10年前就已發出警告,「赤道雪山」的奇觀或將在2022年左右完全消失。「世界屋脊」狀況也不容樂觀:學界預計,喜馬拉雅山中部和東部大部分區域的冰川將在2035年消失。

「德國之聲」稱,瑞士並非首個為冰川舉行「葬禮」的國家。2014年,冰島奧基庫爾冰川被宣告「死亡」、「享年」700歲;今年8月,冰島政府為這座冰川舉行了「國葬」——冰島總理雅各布斯多蒂爾親自出席了儀式。奧基庫爾冰川的「墓志銘」極具警示意義:「謹此紀念國家首個失去冰川地位的山峰……在未來200年間,我國的所有冰川皆有可能會面臨同樣命運。」

在科學家看來,類似的活動極具教育意義:因為「氣候變化」的概念對於普通人來說往往不過是一堆「駭人的數字」和「複雜的科學模型」,而這種活動形式卻能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危害。

 氣候問題難成共識

就在皮措爾冰川的「葬禮儀式」第二天,2019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在一片「抗議聲」中艱難開幕。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從上周五起,全球多地爆發大規模的氣候抗議活動,覆蓋了墨爾本、柏林、紐約和孟買等國際大都市,總參與者高達數百萬人;這場全球性運動受到了瑞典氣候問題活躍人士桑伯格的「號召」。這位備受爭議的未成年「氣候鬥士」宣稱,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罷工(罷課)」運動。21日,法國巴黎舉行的氣候遊行活動迅速轉變成一場大規模暴力事件,當地無政府主義者混入遊行隊伍,肆意放火、打砸商鋪,法國警方向暴力人群發射煙霧彈,並逮捕了160多名不法之徒。美國的氣候團體更是準備在當地時間23日發起「華盛頓停擺」運動——阻斷街道、中斷通勤,行動時間與氣候峰會同步。

然而有輿論認為,聯合國制定的減排目標難以達成共識。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由於氣候峰會組織方只允許有新的減排目標宣布、或是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發言,仍舊支持使用煤炭的日本、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在此次大會上不具備發言資格。就在多國元首22日趕往紐約、準備參會時,美國總統川普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還在俄亥俄州共同參觀工廠,擺明了是要「高調缺席」。

有媒體評論稱,各國在氣候事業上「四分五裂」的現狀,難免要讓氣候權益人士感到失望。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尼古拉斯·斯特恩直言:「我認為現階段我們無法期待重大突破。」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瑞士人穿黑衣為冰川送葬 為全球氣候危機敲響警鐘
    來源:環球網為冰川辦葬禮!據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瞥報》23日報導,當地時間22日,瑞士氣候人士為阿爾卑斯山脈冰雪枯竭的皮措爾冰川舉辦了一場莊重的「告別儀式」,正式宣告這座冰川的「死亡」,為全球氣候危機再次敲響了警鐘。
  • 瑞士人為冰川送葬怎麼回事? 冰川因氣溫上升正在消失 為全球氣候...
    隨著世界工業時代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是工業化時代發展所遺留的巨大問題之一,隨著大量有害氣體、汙染物等進入大氣層,導致臭氣層不斷受到破壞,全球氣溫不斷升高。近日,瑞士氣候人士為阿爾卑斯山脈冰雪枯竭的皮措爾冰川舉辦了一場莊重的「告別儀式」,正式宣告這座冰川的「死亡」,為全球氣候危機再次敲響了警鐘。
  • 瑞士人為冰川送葬 皮措爾冰川因氣溫上升正在消失
    瑞士人為冰川送葬 皮措爾冰川因氣溫上升正在消失時間:2019-09-27 11: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瑞士人為冰川送葬 皮措爾冰川因氣溫上升正在消失 (22日),數百人聚集於瑞士格拉魯斯阿爾卑斯山,為山上的皮措爾冰川舉行葬禮。該冰川因氣溫上升正在消失。
  • 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
    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不少人已經明顯感覺到地球上的環境遭到破壞,很多資源日漸枯竭,尤其是汙染嚴重。此外還有一大問題也是頭疼事,那就是全球變暖,全球氣溫變暖,致使海平面直線上升。尤其是地球的南極變暖之後,發生很大的改變,就連很多覆蓋多年的冰雪層都漸漸融化。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
  • 氣候危機再加劇?美國10起氣候敏感事件數據曝光,為人類敲響警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破紀錄的熱浪接踵而來,全球氣候危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雖然很多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並加劇全球不平等現象,但仍然缺乏足夠的證據確定氣候敏感事件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可公開獲得的數據和政府資料庫,估算在2012年發生於美國11個州的10個氣候敏感案例造成的與健康有關的費用,確認此類事件導致917人死亡,20,568例住院和17,857例急診就診。這相當於約10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 白色警鐘敲響,中國有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位於西藏那曲市比如縣羊秀鄉的薩普雪山與冰川湖泊。新華社 圖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4個月前,冰島失去了奧克冰川。當地人聚集在一座碎石坡上,為它舉辦了「葬禮」。紀念碑上,刻著一封給未來的信:這是第一條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川。
  • ...百名環保人士穿黑衣「送葬」;東京迪士尼和迪士尼海洋樂園門票...
    讓更多人看到更優質的旅遊文章 旅遊圈更精彩、更及時的早報 【LookerMedia】與旅遊精英對話這樁標誌著商業航空領域數十年來最大轉變的交易,將重塑全球客機雙頭壟斷格局,同時強化西方飛機製造商對來自俄羅斯和日本公司的競爭。來自@執惠
  • 又一冰川將消失,格陵蘭島冰原再次敲響警鐘,人類還能堅持多久?
    受到全球變暖影響,地球極寒地區都出現嚴重變故,比如格林蘭島的一座冰川,因為氣候直接上升讓它徹底坍塌,在2020年的6月份,格陵蘭島出現意外,一座冰川和它的「母親」徹底分離進入到海洋內。通過2020年的衛星影像,可以看到在spalte冰川完全融化的前幾天,它已經開始分裂成碎片,向79N冰川西部開始移動,目前79N也出現了各種裂痕,預計再過不久,這座冰川徹底從格陵蘭島消失,這意味著有更大冰川即將崩潰,最新研究表明。格陵蘭等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很多冰川都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變故,這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 全球冰川消融不可逆,喪鐘為誰而鳴?
    然而,冰島並不是唯一一個正在經歷大規模冰川融化的國家,隨著氣候變暖,全球範圍內的冰川都處於加速融化的不可逆困境之中。冰川是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
  • 11000多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稱地球氣候已經向人類敲響了警鐘
    如果繼續下去,地球的生態真的會非常不妙,於是在2019年11月5日,來自全世界的11000多名科學家聯合發布了一份聲明,稱地球正處於氣候緊急狀態,再一次向全人類敲響了「氣候警鐘」。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全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就籤訂了1997年《京都議定書》和2015年《巴黎協定》。
  • 瑞士冰川列車被公認為瑞士旅遊的一大特色(圖)
    冰川列車瑞士境內雲集了阿爾卑斯山脈90%以上的著名冰川和冰河谷地,所以搭乘觀光列車觀賞冰川的線路不下七八條。「火車冰川遊」被公認為瑞士旅遊的一大特色。  據國際冰川研究院報告顯示,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在過去兩年,瑞士境內主要的雪山加速融化,冰川表面積已減少1/5,形勢頗為嚴峻。
  • 普吉島翻船事件敲響警鐘,救生衣要這樣穿才對!
    普吉島翻船事件敲響警鐘,救生衣要這樣穿才對!泰國普吉島事情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我們在為逝者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期盼著有更多的遇難者夠死裡逃生,創造生命的奇蹟。其實說到底啊,還是得靠自己,很多我們在旅行中不注意的事情,在危機來臨時可能就會決定你的命運。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一說救生衣的問題。有關注普吉島事件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其實有些遇難者是穿好了救生衣的,那這就讓人納悶了,難道救生衣都是騙人的嗎?不不不,其實是大家都沒有很好的Get到救生衣的正確穿法。在關鍵時刻,那些平時我們都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才最能決定成敗。
  •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極地渦旋可能就在地平線上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極地渦旋可能就在地平線上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預計本月晚些時候北極渦將席捲美國東海岸,造成多年來最嚴酷的冬天之一。大氣與環境研究所的Judah Cohen告訴該報,他的氣候模型表明渦旋很可能在12月底或1月初撞擊。當平流層(大多數天氣都發生在平流層)突然變暖,導致風力減少或改變方向時,就會發生極渦中斷。然後,渦流將被移動並分離,將冷空氣溢入中緯度。
  • 聯合國公布一則壞消息,北極出現異常現象,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這一數據明顯偏高,正常來說,北極地區在這一時間段的溫度一般都保持在5℃上下,而西伯利亞直接翻了數倍,這樣的異常氣候在北極地區比較罕見。我們都知道,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北極地區已經多次出現異樣,這一狀況相當於給全世界敲響警鐘,如果長此以往,整個地球都可能受到影響。
  • 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去年行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這個項目團隊的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曾表示,北極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震中」,卻是人類在氣候系統中了解最少的一環。在當前氣候研究領域的諸多氣候模型中,北極地區都是存在「最大不確定性」的區域,但又是全球變暖最快速的地區。
  • 給全球敲響警鐘!日本首次出現變異病毒人傳人,中國布下天羅地網
    【撰文丨為你寫詩/編輯丨小懶】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越來越危險,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在英國發生突變,這意味著這種病毒在英國和歐洲的傳播速度將更快。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取了嚴格措施防止變異冠狀病毒進入,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預防。
  • 加拿大傳來一個壞消息,北極冰架出現異常情況,給全人類敲響警鐘
    該國有關負責人指出,導致坍塌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氣候在不斷變暖。有關專家早前做出過預測,近三十年來,北極的變暖速度比全球變暖的速度快了將近兩倍,而在今年,這種速度又再次達到了頂峰。因為今年極地溫度比往年高出了整整五度,這就意味著,一些體積較小的冰架將最先開始融化。然而,現在最大的冰架也斷裂了,這讓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再次被擺到了明面上,也給全人類敲響了警鐘。
  • 亞洲國家2500萬人確診,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陷入了公共衛生危機,就連「世界霸主」美國也沒能抵擋住疫情的威脅,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國家,累計確診人數超過420萬,佔據全球確診總數的四分之一,而就在近日,一個壞消息從亞洲國家傳來,疫情或將捲土重來。
  • 西海岸歷史性大火為全球變暖敲響警鐘
    華盛頓州整座城鎮被大火吞噬俄勒岡州成千上萬人被迫逃離家園「世界末日」般的場景正在加州上演天空中漂浮著灰燼,每一次的呼吸都是煙霧的味道大火仍沒有熄滅的預兆,整個州都已染成了「末日色」這是大自然在敲響警鐘,全球變暖將影響世間萬物目前,正在美國西海岸燃燒的熊熊大火是歷史性的
  • 阿爾卑斯山驚現「血雪」,專家發出嚴厲警告,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據環球網報導,就在近段時間,阿爾卑斯山驚現「血雪」,對此,專家發出了嚴厲警告,並且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對大自然的維護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全球的生態系統都將面臨嚴峻的災難。並且有研究表現,如今各大冰山正在加劇融化,已經導致全球的海平面上漲了0.7英寸,而在未來的時間內,這樣的融化現象和海平面上漲的現象都將持續發生,全球必須對此提高警惕。當這樣的景象被傳播到網絡上的時候,或許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項世界奇觀,但其實是一種嚴肅的生態問題,這與全球氣候變暖一定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全人類對於生態保護的行動必須加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