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浪微博——田院長的圍脖
一位在網上跟我懟了幾年的古玩收藏人士,曾經將他在地攤花幾百幾千元收來的所謂「極品清代玻璃種帝王綠翡翠」送到國檢中心檢測,結果相信大家都猜到,漂白充填染色處理,後又送到香港玉石鑑定中心檢驗,結果依然還是一樣。後來跟我懟的時候知道了美國GIA實驗室比較權威,就送了幾件去檢測,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檢驗結果備註上就明印著:染色和聚合物灌注。
混淆視聽顛倒黑白偷換概念、再多的讚美也只不過是掩飾這些是假貨的事實,並希望將這些假貨洗白,最終的目的還是想忽悠給下家牟取非法暴利,畢竟這樣的假貨隨時能再買到,也特別的便宜,跟普通工藝品沒有什麼區別,到過廣東四大翡翠批發市場的行家們都知道這些地方就有不少批發這類假貨的攤檔,現在做這些假貨批發生意的也做到網上來了,貨品應有盡有五顏六色,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士認為找到了一條發大財的路子,買了這些東西回去編故事、編造謠言傳播歪門邪說,詆毀污衊國家標準以及權威的檢測機構,目的就是希望買家不要相信檢測,買家接受了他的洗腦不去檢測,那當然就不知他賣的只是假貨,只能乖乖的掏高於這些假貨千倍萬倍的價錢購買。
現在有相關合法檢驗資質以及國內外比較權威的檢測機構,對於珠寶翡翠玉石真假、處理與否的檢驗都是相當成熟的,斷不會在經過一系列綜合檢驗的情況下還會將真的翡翠珠寶檢驗為假貨或處理。
2018年5月份新的檢驗標準就會實施,這些夢想手中的假貨會翻身的人士,認為國標經過修訂,就會令他們的「極品老翡翠」變成A貨,以為之前檢驗機構將他們的那些假貨判斷為(處理)是因為浸蠟的原因造成的,我為此而鼓勵他們,要是覺得這樣的話,不妨趁新國標還沒實施現在就進行大量掃貨,分這一羹的「極品老翡翠」盛宴。
而事實上,檢驗機構判斷他們那些是處理(漂白充填染色)翡翠並不是因為浸蠟的緣故,而就是確確實實的酸洗、充填有機聚合物、染色。即使是浸蠟的原因,最多也會被鑑定為B貨,而不會加上「染色」這樣的結果。
我們遇到不認識或認識不足的東西的時候,最好不要偏聽偏信,更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當有人向你推銷這些東西的時候,不要聽信任何的故事以及其巧舌如簧般的洗腦程序,直接了當告訴他你堅持要到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他自然會知難而退。
清代並不存在大量的高品級的翡翠,這從國內外國家級、省市級博物館、國際大型拍賣市場中都可以觀察得到,而那些售假、藏假人士幾乎人手都有至少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件「極品老翡翠」。
我同意這二三百年間民間確實是存藏了不少清代、民國時期的翡翠,但精品不多,普殘品佔大部分,不少老翠或散失或損毀,而地攤上、他們手上則有這麼巨量、便宜得嚇人的「極品玻璃種帝王綠老翡翠」?並且絕大多數無論工藝和形制都無法與清代翡翠拉扯上關係,古玩的收藏價值往往取決於工藝歷史文化和出身,材質往往是其次的。而這些所謂的收藏人士卻張冠李戴將現代人對翡翠的審美與價值評判搬到了古玩中去,我就覺得他們不是玩古玩的、或者說根本不適合收藏古玩,收藏只為喜歡、量力而為將喜愛的東西收聚蓄藏,是否增值、一本萬利本不應作為收藏的唯一目的。
收藏老翠新翠選擇種色水頭好的沒錯,但不要搞錯了方向甚至鑽牛角尖,不要把現代人收藏的特點直接放到收藏老翠的收藏上,那些拿來冒充老翡翠的,往往只仿色澤,卻仿不了雕刻工藝、拋光工藝,機工、超聲波的模具工、電腦工都能在這些「極品清代老翡翠」得到很好的展現,穿越....就是這麼回事。另一些形制還是這十多二十年才創作出來的,完全脫離清朝時期翡翠玉器特有的工藝特徵和水平,有的更是染得天馬行空五彩斑斕。
下面這些所謂的「極品」,任何一件都堪比館藏、大拍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清代極品皇家玻璃種帝王綠老翡翠」,你值得擁有!要是有人向你兜售,價格超過500元一件的都可以報警或到工商部門舉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