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8月5日電(記者 孔巍) 說起"桃源村",老一輩的南京人對它店中的傳統糕點耳熟能詳,麻油綠豆糕、馬蹄糕、桂花餅都是那個年代獨有的舌尖記憶……民間廣為流傳的"北有稻香村,南有桃源村"也正是由此而來。
圖源:受訪者供圖
經過近代百十餘年的發展,起起伏伏的桃源村這幾年又煥發了南京百年老字號的活力,但你知道嗎?這一切竟要歸功於一個蘇州人。日前,本網走近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廠有限公司(下稱"桃源村")董事長謝建明的日常生活,探尋他那些不為人知的"中華傳統文化情結"。
傳統文化融於血脈
步入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白下路264號的桃源村大廈八樓,陣陣墨香撲鼻而來,穿過狹長的走廊,廳堂中一卷卷磅礴大氣的水墨畫映入眼帘。在這裡記者見到了現在桃源村的掌舵人--來自蘇州的謝建明。說起來,他之所以要振興桃源村老字號,源自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情結。謝建明的爺爺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戲曲服裝設計師謝杏生,從小受到爺爺故事的薰陶,讓他對中國傳統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謝建明在打理院中的植物圖源:受訪者供圖
1929年,年僅13歲的謝杏生隻身一人"離蘇赴滬",師從上海戱衣作坊王錦榮,此後的作品中善於吸收國畫中的章法、技巧,並加以創新。1979年,他在全國工藝美術創作人員代表大會上被評為工藝美術家。
圖源:受訪者供圖
中國字畫中的俊美與傳統戲袍的激烈碰撞,在年幼的謝建明心中刻下了烙印。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大慶版蘇州園林"的建造,到南京夫子廟重建工程,謝建明均參與其中,也是從此開始,他開始在工作中真正接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
謝建明在作畫圖源:受訪者供圖
此後的近三十年間,謝建明賣過工藝品,也賣過食品,但他心中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與熱愛,最終讓他與"桃源村"相遇。
桃源村--一家百年老店的滄桑棋劫
桃源村誕生於清朝同治年間的北京城,創始人馬氏家族的清真奶茶乃是京城一絕,後經輾轉上海,"桃源村"老字號最終落地南京。"北有稻香村,南有桃源村"的盛景由此開啟,桃源村從此緣定金陵。
"桃源村"品牌創始人馬氏家族後人馬鉞先生圖源:受訪者供圖
如今,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邊,桃源村門店內客流不斷,年輕人趨之若鶩。老門東歷史街區的"問渠"茶館與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廠合作打造了"有南京溫度的精品糕點店",人們可以在此享受健康的產品、體驗親切的環境。
"別看現在的桃源村很受歡迎,2013年剛接觸到時,桃源村只有白下路一家小門店,銷售大多靠在蘇果超市開專櫃。因為一直用老一套方法經營,產品也沒什麼更新。"講起當年剛接觸到"桃源村"這個品牌時,謝建明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實際上,桃源村在經過改制後,一直處於自負盈虧的狀態,員工工資也發不出來,眼看著老字號的招牌就要丟了。"
為了讓"桃源村"這個百年老字號品牌得以傳承下去,當時桃源村的負責人找到了謝建明。"為了不讓老字號的品牌在他手上消失,他們輾轉找到了我。當時我正在廣州出差,當時我就覺得一定要保住這個老老字號品牌,對這種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我覺得我是有義務、有責任去把這個重任接下來的。"
然而,接下這麼一個"燙手山芋",想要讓它重煥新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沒有人願意去接這個'爛攤子',那麼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情節、然後又有一些資金積累的人來說,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更合適。"
2013年4月,謝建明正式接手"桃源村"。為改變虧損狀態,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
首先就是廠房的重建。謝建明說:"當時看到原有的生產廠房已經破舊不堪,2014年我就在保留原有廠房的基礎上,重新在周圍加蓋新廠房,併購買新的設備。最後建成了大概2萬平方米的一個工廠,前前後後花費差不多四千萬元。"
"桃源村"新廠房圖源:受訪者供圖
光是廠房設備的提檔升級還不夠,老字號品牌的傳承更加離不開人才技術的深化改造。
據了解,當時謝建明攜團隊在外聘請了多位糕點大師一同研發新產品,"傳承老的產品,更要懂得創新,同樣的一款產品我們也要改良,後來就開始"試水"蛋糕、麵包等西式食品,每年研發投入超百萬元。"後來,由其自主研發的"紅樓夢美食系列糕點""民國美食系列糕點""老南京正宗糕點",已暢銷各大商場、車站、機場、景區,海鹽脆脆團、紅豆切糕等針對年輕群體開發的新品,也成為新一代"網紅"產品。
同時,為宣傳品牌歷史,"桃源村"在南京老門東又開了個糕點文化博物館,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向顧客介紹"桃源村"自清朝以來的百年歷史,提升"桃源村"的文化含量。在南京人的印象中,老門東的"桃源村"不僅是一家糕餅店,它還與文化相結合,推出紅樓和民國為主題的產品。在謝建明及其員工不斷的創新和南京政府、老字號協會等的支持下,部分產品已經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桃源村"不僅一炮走紅,還成為2014青奧會唯一的糕點、烘焙類食品供應商。
圖源: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桃源村",已成集傳統中式清真食品、新式休閒食品、清真蛋糕麵包研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擁有商超專櫃、自營門店、OEM代工、微商城等多方位經營渠道,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烘焙類、全品項清真食品工廠。
情懷、責任都不能放下
說到情懷,老南京人最愛的經典糕點首當其衝,作為在南京生活幾十年的企業家,謝建明自然是對它們如數家珍:"這是麻油綠豆糕,這是黑芝麻椒鹽酥餅、這是蘇式五仁月餅……都是小時候的味道,還有綠豆冰糕、海鹽脆脆團,這些都是我們的新產品。不論是延續傳統味道,還是創新新的味道,我們都會盡大努力。"麻油與綠豆的碰撞、芝麻與椒鹽的融合……中秋節在即,"桃源村"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創作?我們拭目以待。
圖源:受訪者供圖
儘管如今"桃源村"門店已多達11家,產品深受年輕人喜愛,但卻依然沒能給謝建明帶來盈利,"我們從13年接手自然之後就是投入了很多的資金,但是每年還要虧損,因為大量的資金投入進去之後,銷售是一步一步來的,從1000多萬現在做到了8000多萬,直到去年仍然在虧損。"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種沒有盈利的情況下,謝建明依然熱衷於公益事業。"我們每年的中秋、端午還有過年的時候,都會做一些禮品送到孤寡老人院、殘疾人院還有學校裡。今年年初疫情席捲全國,眾多一線工作人員奮力拼搏在一線,對我們當下的穩定環境功不可沒。我們把大量的產品送到了派出所民警、基層工作人員手中,也算是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這幾年,桃源村在轉型升級後,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謝建明也一直熱心公益與傳統文化活動,真正體現了一個成功企業家對於國家和社會的一份情懷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