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人有毒,他們在沙漠不僅能種水稻,還能把沙漠變成湖

2020-12-09 明觀環宇

中國發展至今,已經收穫多個稱號,環保大國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只知道中國被譽為環保大國,可是並不知道中國為了環保做了哪些功夫,筆者今天的工作就是跟大家聊聊中國做的環保措施,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跟大家聊聊科技,因為目前很多事情都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上的,沒有科技的力量,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辦法實現,簡單舉個例子,智慧型手機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命脈,試問有多少人能離開智慧型手機,手機在把我們變自由的同時也將我們奴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沒有自控力,被手機給奴役,每天就宅在家玩手機哪也不去。換到剛才環保的問題,中國其實一直都在做環境保護的工作,沙漠植樹造林就是一個大工程,尤其是三北防護林,這個工程期限70年,跨越了半個世紀。

值得一提的是從工程實施開始,過了幾十年才小有成績,可見沙漠植樹造林是有多難,不過中國一直沒有放棄,這就是值得其他國家尊敬的地方,其實中國不僅能在沙漠種樹,還能在沙漠種水稻,而且還可以把沙漠變成湖!

美國:中國人有毒,他們在沙漠不僅能種水稻,還能把沙漠變成湖。庫布齊沙漠是中國面積第七大的沙漠,中國歷經25年的時間,將黃河水引入沙漠,把沙漠大部分區域都變成了湖,當地村民還在湖裡養螃蟹,而且收益不少,據說從沙漠治理至今,收益高達300億元。

在治理沙漠的同時,還能居民帶來收入,這樣一箭雙鵰的事情也就中國能做到了吧,都說沙漠環境惡劣,可是在中國人的眼裡也不見得,不僅種樹種水稻,還能把沙漠變成湖。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看完後你有什麼見解呢?都可以說出來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中國反人類操作,沙漠植樹造林不算什麼,沙漠種水稻才可怕!
    很多人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還不知道中國的現狀咋樣,其實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強國,當然這個話不是筆者自己說的,很多國家都認同中國是個強國,在部分科技領域上中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領先全世界,這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而且現在是靠科技說話的時代,科技水平越高代表國家越強大。
  • 杜拜專家:中國人是真的有毒,好好的把海「種」在沙漠去了
    而對於一些中東國家來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裡的杜拜,作為世界上出名的富裕城市,他們就是如此。杜拜專家:中國人是真的有毒,好好的把海「種」在沙漠去了。作為典型的沙漠中的城市,水自然是一個老大難了,所以當地的地質學家對於其他國家的水資源問題相當的關注,然後他們就發現了中國這個奇葩,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裡居然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像海一樣,實在是讓他們羨慕不已。
  • 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海水稻,這波神操作真能把沙漠變綠洲嗎?
    在這裡種水稻嗎?我們沒聽錯吧?並在當年取得成功畝產549公斤遠超科研團隊畝產200公斤的預期看到效果後今年他們又擴大了試種規模這些稻苗以機械化方式播種如今,嶽普湖縣卻已被300畝綠色的稻苗覆蓋那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能讓沙漠變成綠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杜拜與中國差了個袁隆平,中國早有了沙漠水稻,連專利都好幾個了
    水稻外交的產物——沙漠水稻這次袁隆平的水稻竟然種在了杜拜的熱帶沙漠中,熱帶沙漠出現"人造綠洲",而且還長出了中國水稻!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近日對在杜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
  • 英國人:中國人有毒,不僅讓沙漠長出70萬棵棗樹還順帶脫了貧
    英國人:中國人簡直有毒,不僅讓沙漠長出70萬棵棗樹還順帶脫了貧。這個英國人所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在新疆臨近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所做的事情。 於是就決定在當地種棗,沒有資金就只能將自己的退休金,以及自己在烏魯木齊的學區房給賣掉,然後跟別人借錢,很顯然之前是沙漠,如今也不可能一下棗樹就種了下去,於是乎他先是種了三年的防風林
  • 我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水稻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題:我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水稻新華社記者高晗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一片綠油油的300畝海水稻田。這裡是「90後」女孩布合麗切木·沙迪爾的工作地點。又到秋收,這些天布合麗切木正組織農民在試驗田裡選種、收割,為來年基地育種和種植做準備。作為一名海水稻田管理員,布合麗切木幾乎每天都會來察看水稻長勢。「這塊地就像我的孩子,見證了3年間戈壁到良田的變化。」她說。布合麗切木居住在新疆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裡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
  • 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的小夥,花3億在沙漠種水稻,如今怎樣?
    但是從2013年開始,騰飛就開始嘗試在沙漠裡面種水稻,科爾沁沙漠的天氣非常惡劣,不是烈日暴曬就是風沙漫天,騰飛和他的20多個隊友住在兩個小小的帳篷裡,每天風餐露宿。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騰飛團隊堅持不懈,從最開始的500畝試驗田有了很好的收成,這給騰飛以及他的團隊帶來了更多的希望,他們明白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上級看到了他們成果後,給他們團隊發放了一些資金,讓他們繼續種植水稻。
  • 中國農業科學家在阿聯沙漠中種出海水稻(圖)
    資料圖片  在熱帶沙漠裡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 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的小夥,花3億在沙漠種水稻,如今怎樣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小夥子卻在沙漠裡種起來水稻。其實種植水稻的計劃在上個世紀末就有人提出來了,那個時候內蒙古就有種植水稻的計劃,但是在那個年代科學技術並沒有那麼先進,在沙漠是種不了水稻的,所以種植水稻這個計劃一直沒有開展。
  • 杜拜專家:中國人有毒,沙漠地下藏著海洋,堪比3000青海湖
    對於沙漠國家來說,水就是黃金一樣重要的資源,甚至於如果讓他們用黃金來換水資源的話都是沒問題的。比如說杜拜就是一個典型的沙漠國家,他們起源之處只是很小的一片綠洲,直到現代發財了才開始千裡迢迢從海邊淡化海水輸送到城市來用。
  • 讓杜拜人崩潰的中國種族天賦:在沙漠種水稻很牛,但其實早就在沙漠...
    本月月初,庫叔寫了一篇文章《穿35元衣服,餵飽8億人,這個令美日德吃驚又羨慕的中國專家,剛剛竟在杜拜沙漠種出了水稻..》,主要是說袁隆平團隊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在杜拜的沙漠裡種水稻,並且畝產超過了500公斤。   文章發出後,很多讀者都在後臺留言,嘆服袁隆平團隊給人類帶來的一項項水稻「黑科技」。
  • 6年前對於種田一竅不通,非要在沙漠裡種水稻的騰飛,現在怎樣了
    導語: 沙漠種水稻,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腦子可能會停那麼幾秒,隨後產生質疑,你擱沙漠裡面種植水稻,且不說水的問題,那麼沙漠能種東西嗎?沙漠條件這麼惡劣,都是沙子,想要重點綠植都難,還要種水稻大米,這是有多異想天開,或者又是有多想不開。
  • 杜拜專家:中國人有毒,沙漠地下居然藏著海洋,堪比3000青海湖!
    對於沙漠國家來說,水就是黃金一樣重要的資源,甚至於如果讓他們用黃金來換水資源的話都是沒問題的。比如說杜拜就是一個典型的沙漠國家,他們起源之處只是很小的一片綠洲,直到現代發財了才開始千裡迢迢從海邊淡化海水輸送到城市來用。
  • 種一斤沙米,讓2平方米沙漠變成綠洲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最早都是以粒食為主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稻子從一叢叢青翠的秧苗,出落成為沉甸甸的稻米,被一雙雙巧手收割去殼,成為了飯桌上一顆顆微白Q彈的米粒。吃碗米飯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事實則不然,時光回溯至改革開放70年前,中國因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人都能吃上大米飯這件小事最初是立在軍功章上的一道生死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主持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成功後,普普通通的一碗白米飯才真正成為13億中國人的餐餐日常。從絕對的主角退居二線,大米降級成為飯菜中的配角也不過是近些年的事情。
  • 這個中國專家又在杜拜沙漠種出了水稻
    杜拜的沙漠裡能長出水稻,你相信嗎?  近日,袁隆平團隊就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沙漠裡種水稻,畝產超500公斤。  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示範田查看超級雜交水稻。袁隆平為什麼跑到杜拜的沙漠去種水稻?
  • 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從草原變成沙漠,再變成綠洲
    現在全球化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隨著大量森林被人們砍伐、耕種荒地,各國沙漠化面積逐漸擴大,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國都在阻止農民隨意採伐,支援森林歸還,保護原始森林,開發原始森林旅遊產業等措施,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毛牛沙漠」即將消失的消息震驚了世界各國。
  • 中國用「逆天之舉」治理沙漠,水稻直接種沙漠裡,各國:不可思議
    在如今的世界,荒漠化可以說的最嚴重的環境惡化了,像是中國的西北部地區,或者是非洲大陸甚至是中東地區,沙漠化的範圍非常廣泛,而這個時候治理沙漠就成為了一大重要問題,然而中國用「逆天之舉」治理沙漠,水稻直接種沙漠裡,各國:不可思議。
  • 俄國人:中國人真的有毒,在沙漠中養螃蟹,簡直是「反人類」操作
    眾所周知,沙漠的環境非常惡劣,許多生物都無法在沙漠中順利生存。但就有一位俄國人評價中國,直言:中國人真的有毒,在沙漠中養螃蟹,簡直是「反人類」操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俄國人如此評價中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當初那個想法太天真,在沙漠用了6年種水稻的小夥,結局如何了?
    當我們提到沙漠時,腦海中往往浮現出一個漫天風沙、枯燥炎熱的畫面。水源極度的匱乏,晝夜溫差等因素都限制著人類在這一片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但如果有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這片沙漠中種出了大米,你敢相信嗎?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當初那個想法太天真,在沙漠花費6年種水稻的小夥,結局如何了?
  • 奇觀——千湖沙漠
    另一種說法是,這裡的沙是由眾多河流攜帶而來,在流經大海的途中受到海流阻滯,被海風吹向陸地,形成沙丘。要知道,嚴格意義上千湖沙漠並不算是「沙漠」,因為這裡的年降雨量可以達到1600毫升,是撒哈拉沙漠的近300倍,甚至可以與我國的海口相當,這樣的降水量也給沙漠中形成湖泊提供了第一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