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全國非遺曲藝傳承發展研討座談會在濟南召開。與會人員就本省(區、市)如何貫徹落實和組織實施《曲藝傳承發展計劃》進行發言,有關保護單位代表、傳承人代表就如何具體執行《曲藝傳承發展計劃》,做好曲藝傳承發展工作進行發言。
記者了解到,《曲藝傳承發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了開展調查評估,完善檔案信息;加強項目管理,夯實保護責任;做好項目記錄,加強成果利用;擴大傳承隊伍,提高傳承能力;推出優秀作品,滿足人民需求;扶持曲藝演出,增加實踐頻次;組織展演活動,繁榮曲藝市場;開展曲藝普及,擴大曲藝受眾;支持學術研究,加強專業指導9項主要任務。
記者從濟南市文旅局非遺處獲悉,截至目前,濟南有山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書、山東評書(評詞)、墜子、山東漁鼓、山東落子共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市級非遺項目15項。有全國為數不多的國有曲藝院團公益二類單位,並在城市中心旅遊區設立專業書場明湖居。此外還有「星樂匯——周周演」、「中國夢·非遺行」泉城曲壇名家進基層等活動。
2018年濟南啟動了非遺活態傳承八大工程,其中非遺與學校融合工程便聚焦於山東琴書的校園傳承,由省級代表傳承人魏務良擔任濟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山東琴書教師。歷經一年的校園教學,由魏務良教授的濟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山東琴書表演隊參加了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展演活動,其《七律·長徵》的表演獲得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充分彰顯了非遺與學校融合工程的顯著成果。
濟南市還積極挖掘老一輩曲藝名家的經典曲目,拍攝泉城藝術名家系列專題片,開展了經典曲目、傳承人記錄工程。一批經典劇目如山東琴書《梁祝下山》《劉伶醉酒》、山東快書《戰馬超》等仍活躍在舞臺,讓人百聽不厭。同時創作了一批反映現代生活的新作品,如融合多種曲藝形式的《孔子說》、山東快書《孔子學琴》、山東琴書《曹鼐不可》《親加親》等。
濟南市文旅局副局長郭象崢介紹,根據《曲藝傳承發展規劃》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濟南市將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立足於傳承與發展兩方面,從開展調查評估,完善檔案信息;激發演出市場活力,打造曲藝品牌;擴大傳承隊伍,提高傳承能力;支持學術研究交流,加強專業指導;藉助全國重大非遺活動優勢,重塑「曲山藝海」品牌等方面,開展曲藝保護傳承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