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於本平臺2015年4月12日
人雖不去,攻略還是要寫下來的,接下來已經一票朋友預定要去京都,免得臨時抱佛腳給你們。
村上春樹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一文中,寫到應該如何去京都:
「獨自趕來,租一間屋子,不受任何人打擾地靜靜看書,把氣味好聞的泥炭放進火爐,用低音量聽維瓦爾蒂的磁帶,在茶几上放一瓶高檔威士忌和一個玻璃杯,拔掉電話線。」
現在,大家都知道清明節,去年中國遊客把好好的京都生生擠成了外灘。有朋友說這次去是帶著雞血君的「買空日本」去的。
一窩蜂的去一個地方,下場都差不多。
其實任何時間去京都都能有收穫。
因為這是京都呢。
題圖把自己和你們最愛的謝小嚶賣一下,出個鏡。
因為看了川端康瑞的《古都》,就堅持要把四季的京都都要收集齊。目前冬、春、秋去了三次。
秋天
楓葉季在11月底。
第一次遇到的是京都的秋天,這事一場和崔斯坦小姐的匆匆兩日遊,一早從東京新幹線出發,第二天夜了趕回東京。
深秋的京都顏色最豐富,黃到瞎眼的銀杏,火燒一樣的楓葉,配之京都的肅穆之黑,太醉人了。
那次是特別隨意的行動,就沒有怎麼做攻略,就是那麼短短兩天一夜時間,轉了下衹園,東本願寺,八坂神社,還一大早坐公交車去了嵐山(可見真是很隨意)。
晚上無處可去看到貼著青蓮院夜遊 ,一路上山去了青蓮寺,後來才知道這樣的夜遊一年也就兩次。深秋的京都略有寒意,幾乎赤腳走在夜裡的古院 ,腳冷到鑽心,京都庭院夜晚的燈光打得分外美。
第二次是和姐妹們的櫻花團,春天的京都真的是粉紅色的夢。
這一行程有所規劃,有魔羯座的icing小姐做行程半年前就定好酒店,有人肉gprs名聲的我找路,有為拍照而生的謝小嚶掌鏡,有大美人澍心小姐負責貌美如花。
為了趕在清明假期前走,我們去的時候是早櫻,眼見著從花苞到盛開,離開的的時候開始極盛。
第三次是和時分小姐二人遊,這是一次在北京三裡屯吃飯時說走就走的旅行,從決定到定好酒店買好機票就花了兩個小時。雞血君後來因為身體問題一度想取消行程,後來還是去了。
冬天的京都冷清肅靜,但有種特別的意味。
有一天下大雨,一個人去金閣寺旁的龍安寺(實在不想去第三次金閣寺)裡那些沒有發苞的櫻花樹,每一個結節都滴著水珠,如眼淚一樣憂傷,和枯山水一起看也是有趣極了。
很可惜沒遇到雪中的京都。
至今,只剩下了夏天沒有達成了。在二條中會會有一條朋友拍攝的京都夏日。
圖by 白白
朋友說夏天的京都非常熱,也熱不過上海北京杭州,一片綠色在熱暑中,別有風情,可以去看看夏天綠鬱的苔寺(需要預約,朋友剛去了,進門要抄金剛經)。
可以在手衝咖啡館裡喝一杯冰咖啡,加入小半杯cream,靜靜看它們交融在一起。
來一張我最會拍照的女朋友白白的作品。
夏天的苔寺,是一個夢想。
如果以後還要去京都,我想騎行。
自行車前有一個夜燈,只有騎起來的時候會閃光。
京都市區平平整整非常好認,稍微認點路就可以
除了比較遠的金閣寺,銀閣寺、嵐山、稻荷大寺之外,京都市區的經典都是可以用自行車舒服逛完,當然前提是要有個人比較會認路。其實騎到到嵐山,不過是2個小時。
作為一個對民族服飾超沒有熱情的人,到了京都也有想要換上和服的欲望。不過在京都景區穿和服的,真的大部分都是非日本人哦!分別是否是日本人的方法是,首先當地人穿的和服顏色比較素雅,髮型上比較少裝飾。
已經借過兩次了,也算有了點小經驗,和服日租都是5000yan左右開始比較有得挑。
第一次住在烏丸御池鬧中取靜的酒店,靠近錦市場,酒店前臺幫在旁邊小路一家店預訂了租借和服的業務,名字叫「京裳庵」,是傳統和屋,非常古樸,酒店老闆說是當地人借和服的地方,遊客不多,可選擇的和服花樣不多,面料不錯。
你們喜愛的謝小嚶出鏡啦!
我們四個人選的風格完全不一樣,我就選了淺綠一色,被嘲笑為「戰後苦難婦女」,澍心小姐選得比較漫畫感,icing小姐的小碎花讓他看上去就像,一休的女朋友。
而謝小嚶的黑底粉色碎花——你們自己說吧。
因為客人不多,穿戴體驗挺好,一邊穿店員一邊給你講解,前後花了一小時。因為怕走不動,我們選擇穿自己的平底鞋,記過從頭到尾都沒有敢拍腳,真的蠢哭了好嗎?後來才發現木屐真的非常好穿,一點都不磨腳哦。
因為穿了自己的鞋子,走進高島屋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丟臉,等電梯的時候有個日本老太太走過來,指指我的鞋子,嗚哩哇啦說了一大堆,後來還幫我把衣服從頭到尾整理一遍,老奶奶真的好熱情啊。
第二次住在清水寺,清水寺旁攻略上有名的「岡本」(這名字跪了),就直接橫衝直撞進去了,因為去的早,沒預約也讓借了,名聲在外的店嘛,就是很程式化,換衣服的房間起碼有十幾個人,做頭髮都只要5分鐘。
時分小姐借的相當成功,深色大花紋配黃色腰帶,加上她天生一張富貴臉,被我認為豔壓清水寺,一路上沒少被各國人民拉著去合照。
原本我借的事一色的鵝黃色和服,遇到較真的日本店員看到我選的和服下面有點皺,就硬不讓借,搞來搞去我穿的像一個時分小姐家的老媽子。
網上有各種各樣的京都攻略,做景點推薦這方面,雞血君就不跟大家嘮嗑了。雞血君推薦的京都比較推薦「長空出版」的「食玩買終極天書」日本系列,非常實用。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門外漢的京都》舒國治
《古都》 川端康成
《古都》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晚年於1962年發表的一部中篇小說。書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該書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最美的,莫過於一簇簇紅垂櫻,裝點著神苑」。
當然也可以觀看1980年 和2005年的電影版,1980年的電影版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定情之作。
《京都一年》 林文月
林文月以一個旅遊者的眼光來看待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為讀者呈現了日本的秀美風光、民情風俗、鬼神傳說乃至宗教迷信。用清新動人的筆墨,向讀者轉述自己對日本這個遠東國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雅俗共賞的內容與筆觸,不同的讀者會得到不同的體驗與啟示。
影像
《鴨,去京都》
去年的一個日劇,講的是東京財務女專員回京都接管老酒店的故事。總而言之是一部妥妥的京都宣傳片,全京都每一個角落都沒有放過。
最喜歡看的場面就是,京都酒店女老闆聚會大場面,各種淡雅的和服出場,美得千姿百態。在這部劇集中,驚人的發現,自己第一次在京都借的綠色和服,都是酒店服務員指定服飾……以後就別借綠色的和服哦。
《晚春》
小津安二郎
雖然是一個在北鎌倉發生的故事,但很多情節都和京都有關,最後父女還一起去了京都旅行,晚春是小津導演在47歲的作品,侯孝賢導演說:「:「最喜歡的是《晚春》,小津四十六歲時拍的,透徹極了,厲害。」 」小津導演無疑是京都、鎌倉掛的代言人。
這部電影去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主競賽電影亮相,講得是來自伊豆得小姑娘從小立志要追隨母親的足跡當藝妓,就跑來京都,從練習生做起一路成為舞伎,這裡面要說明,舞伎是藝伎的入門,但標準依然非常嚴格。
小姑娘來自伊豆,開始連京都話都學不好,整個學習過程都特別有意思,取景主要祗園一帶。周防正行是為數不多懂如何拍攝和表現舞蹈的日本導演,電影把藝伎們拍的萌爆了,比同樣京都取景的《藝伎回憶錄》有意思多了。
關於日本平安時代陰陽師安倍晴明的故事,在日本民間流傳很廣,正史、野史中都對他有所著墨,漫畫、動漫、小說
怎麼有那麼多為什麼
就是因為拍照好看啊
本文感謝
謝小嚶
icing徐
澍心
時分徐
白白
趕緊輸入關鍵詞來看看!有問題的話私信告訴我 設立的「大關鍵詞」如下:買空日本|囤物志|雞血女神1|雞血女神2|雞血男神1|雞血男神2|愛分享|style|戲夢|紅毯|過萬精讀1|過萬精讀2| 每個關鍵詞都有幾篇文章。
雞血君和文章中涉及的品牌沒有利益關係。
圖片源於網絡和個人
原創不易,轉載合作請後臺私信,如果你喜歡雞血君的文字,感受到了那麼一點雞血,歡迎你分享給朋友看。
真心謝謝你讀到最後。
長按圖片可以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