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文/本網駐濟南記者楊文、吳書光、孫曉輝)

中國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賢孔子的誕生地,以推動不同文明交融互鑑為使命的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近期在此舉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共襄這場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為何經久不衰?讓中國風景這邊獨好的東方智慧又有著怎樣的魅力?

抗疫行動彰顯儒學價值

在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150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以「現場」和「在線」兩種方式進行文明對話,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在中國工作多年的加拿大學者、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說:「人們都認同相互尊重的跨文化對話的必要性,但更為重要的是,將認同轉變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切實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人類歷史推向了一個新的重要節點。與會者認為,中國秉持「協和萬邦」理念,在國內疫情尚未解除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共同抗擊疫情,向出現疫情的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派出醫療隊,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更加閃亮。

2000多年來,以孔子學說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構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已在全球廣泛傳播,不僅在東亞等地區影響深遠,在西方文明主導的地區也湧現了一大批和貝淡寧類似的孔夫子「追隨者」。

「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在世界共同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作出了重要貢獻。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說過『德不孤,必有鄰』,讓我們繼續將這種不朽的智慧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集思廣益中團結一心,共同努力。」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一份他籤名的中文賀信中表示。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發起者和倡導者、83歲高齡的中國人文學者許嘉璐在賀信中說,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和大自然本身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大洲、各個國家和民族必須攜手並進,和諧共生。

韓國國立安東大學名譽教授李潤和說,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不能再把個人的自由作為至高無上的原則,不能永遠將立足於市場經濟的利益追求視為最高價值。

疫情暴發後,以中國、韓國、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國家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圈國家在社會組織方面的優勢,以及對人類社會責任和個體生命的高度重視。人們期盼從2000多年前的儒家文明中,尋找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文化密碼。

東方文明推動全球治理

在論壇上,有專家指出,在抗疫過程中不同文明也在悄悄地碰撞、對話。比如,有的國家採取零和博弈,而中國一直強調合作共贏。這就是一種文化交流,更多人會清楚地看到儒家文化的優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在致辭中指出,應對共同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迫切需要增信釋疑、溝通心靈、凝聚共識,更加需要從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納有益成分,在各種文明的交流互鑑中獲得破解難題的智慧和方法。

專家們指出,人類想要戰勝災難,既要靠經濟和科技,也要靠文化和文明。中國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實現經濟復甦,背後的文化力量就是中國精神。這種精神蘊含著仁愛理念、家國情懷、道義擔當等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蘊含著不屈不撓、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等紅色文化基因。

「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出自中國思想家孔子傳世的言論集《論語》。這些理念是中國人的處世準則,也使中國以禮儀之邦聞名世界。如今,中國對外交往中秉承的「和而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命運共同體」等也與「和為貴」有異曲同工之妙。

《論語》雲,「四海之內皆兄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立文說,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勝利後,無私幫助別國抗擊疫情,這樣才能守護共同家園。

新文明觀讓世界更和諧

與會專家屢屢提及「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仁愛」「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下和合、休戚與共、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等理念,這些理念不僅滋養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是亞洲儒家文化圈的文化根脈,也是人類文明積澱的寶貴財富,在當今世界舞臺上依舊閃爍著東方智慧的光芒。特別是今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態勢,中日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共同書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友好佳話。」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視頻致辭中說。

專家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提出了以文明互鑑為中心的文明觀,這是一個以中華文化為背景和基礎的新文明觀,內容豐富、全面,代表了中國文明對當今時代的深刻回應。

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說,這一文明觀強調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文明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充滿了中國文化『厚德載物』的精神,人類的現實處境呼喚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相得宜彰,呼喚古老文明的智慧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他說。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或新的飛躍時,人們總是能在「軸心時代」的先哲那裡獲得教誨和啟迪。如今,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古老國度的智慧和優秀傳統文化留給人類的啟示——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鑑,是讓世界變得更和諧、各國人民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參與採寫:本網駐濟南記者張武嶽、張昕怡)

相關焦點

  • 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
    (文/本網駐濟南記者楊文、吳書光、孫曉輝)中國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賢孔子的誕生地,以推動不同文明交融互鑑為使命的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近期在此舉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共襄這場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為何經久不衰?讓中國風景這邊獨好的東方智慧又有著怎樣的魅力?
  • 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
    【原標題】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疫情暴發後,以中國、韓國、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國家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圈國家在社會組織方面的優勢,以及對人類社會責任和個體生命的高度重視。
  • 「齊」心「魯」力|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
    中國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賢孔子的誕生地,以推動不同文明交融互鑑為使命的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近期在此舉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共襄這場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為何經久不衰?讓中國風景這邊獨好的東方智慧又有著怎樣的魅力?
  • 參考消息特稿|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
    【原標題】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 文/本報駐濟南記者 楊文 吳書光 孫曉輝 疫情暴發後,以中國、韓國、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國家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圈國家在社會組織方面的優勢,以及對人類社會責任和個體生命的高度重視
  • 參考消息特稿|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
    【原標題】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文/本報駐濟南記者 楊文 吳書光 孫曉輝疫情暴發後,以中國、韓國、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國家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圈國家在社會組織方面的優勢,以及對人類社會責任和個體生命的高度重視。
  • 「齊」心「魯」力丨戰疫讓東方智慧綻放新魅力——第六屆尼山世界...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中國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賢孔子的誕生地,以推動不同文明交融互鑑為使命的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近期在此舉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共襄這場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為何經久不衰?
  • 尼山共識!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會學者達成共識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會學者達成共識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孟一2020-09-28 19:04:4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28日下午,為期兩天的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在閉幕式上,宣讀了本屆論壇的重要成果: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會學者共識。
  • 著名歷史學家王學典解析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核心議題
    著名歷史學家王學典解析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核心議題 發布時間:2020-09-28 12:18: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7日訊 (記者 郝亞松 胡高彤 攝影 畢冉) 9月27日,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開幕。今天我們圍繞文明照鑑未來這一主題,回顧儒家思想傳承發展的厚重歷史,把握文化交流互鑑的時代潮流,從歷史積蓄的智慧與精華中探尋新的時代背景下世界發展、人類進步的文明密碼,這正是本屆文明論壇的意義所在、責任所在。隨後,陳竺宣布大會開幕。今年國際孔子文化節主題為: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主題為「文明照鑑未來」。
  • 側記|尼山毓秀之地文明照鑑未來
    尼山毓秀之地文明照鑑未來——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側記學者在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發表演講。(□趙琳孟一報導)尼山毓秀地,金秋迎賓朋。9月27日,孔子誕生地尼山,備受海內外矚目的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首次「強強聯合」,一體舉辦。
  •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行主旨演講和分組對話
    昨日,在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結束後,來自海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文明照鑑未來」展開交流和對話,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對此,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表示,當今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著文明衝突,文明交流博弈,我們從新的文明觀體系出發辦好這個文明論壇,就有了更堅實的理論基礎,方向也更加清晰,就可以跟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觀展開對話,促進交流。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行
    本報曲阜9月27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9月27日,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開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積極響應聯合國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的倡議,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
    魯網9月27日訊(記者 宋莉)9月27日上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尼山講堂舉行開幕式。來自海內外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嘉賓齊聚一堂,共話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響應聯合國關於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的倡議,以致力於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使命,以世界文化巨人孔子的誕生地—尼山命名,以世界文明對話為專有主題的文明交流互鑑平臺。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陳竺講話 許嘉璐致賀信 劉家義講話9月27日上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尼山講堂開幕。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從今年開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融為一體,由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今年孔子文化節的主題是: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主題是:文明照鑑未來。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
    9月27日上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尼山講堂開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開幕式。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從今年開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融為一體,由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
    2020中國(曲阜)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定於2020年9月27日至28日在山東曲阜舉辦。本次活動由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外事辦公室、山東社會科學院、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濟寧市人民政府承辦。
  • 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今日開幕
    時間:2020-09-27 07:15:55 來源:消費日報網 消費日報網訊 (孫明閣 山東報導)2020中國(曲阜)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定於2020年9月27日至28日在山東曲阜舉辦本次活動由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外事辦公室、山東社會科學院、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濟寧市人民政府承辦。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行
    本報曲阜9月27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9月27日,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開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積極響應聯合國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的倡議,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
    李幹傑出席並講話9月28日下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尼山講堂閉幕。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出席並宣布閉幕。李幹傑在講話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本屆節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
    >9月28日下午,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尼山講堂閉幕。李幹傑指出,面向未來,我們共同倡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從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識,促進人類文明和諧共生、共存共榮,攜手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我們鄭重承諾堅定自信、立根鑄魂,扛牢文化大省使命,著力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章,積極探索傳統文化研究成果轉化新模式、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守護好中華民族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