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斷橋」應該說早已名聲在外,很多人都可能聽說過,甚至有很多人親眼看到過,因為去西湖旅遊的人都可以見到。「斷橋」僅從字面上來看,都會理解成是一座斷了的橋。可是,杭州西湖的「斷橋」是一座完整的獨孔長橋,坐落於白堤的東端,是西湖風景裡頗負盛名的橋。
古往今來,根據考證資料顯示,斷橋的名稱,開始於唐朝。唐朝詩人張祜的《題杭州孤山寺》中有「斷橋荒蘚合,空院落花深」的詩句,這被視為今日西湖十景之「斷橋」的最早文獻記錄,可是為何好端端的一座橋要稱其為斷橋呢?這裡傳說和猜測就多了。
有人覺得從孤山通過來的路到這裡斷了,因此叫做斷橋。還有人說,此橋原名為「段家橋」,還列舉了元朝詩人錢思復《西湖竹枝詞》裡的「阿姐住近段家橋」的詩句,以及張仲舉的「斷橋春水綠初柔」等詩句作為證明,覺得是後來人同音成「斷橋」了。如果這一說屬實,具體是什麼時候把這兩個同音字給偷梁換柱了,是無從考證的了。
目前最通用的解釋為「斷橋」之所以稱「斷橋」,是冬季下雪以後人們從遠處觀橋時形成的一種幻覺而被稱為「斷橋」。當寒冬白雪紛飛的時候,橋頂橋墩全都堆滿了白雪,太陽剛剛出來,橋頂上邊的積雪先融化了,露出了一截黑的牆面,可是橋堍地勢低下,仍舊白皚皚的一片,從遠處一看,中間黑,兩頭白,就如同橋在中間斷了一截一樣。因此起名為「斷橋」。景點「斷橋殘雪」的得名也是由此而來。
斷橋不僅僅是上面關於名字的這些熱議問題,它最著名的是那個美麗的傳說,就是在中國盡人皆知的神話故事《白蛇傳》。現今的名氣和這個故事也是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的。
傳說《白蛇傳》裡的主人公白素貞由蛇變化成人,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在斷橋巧遇到許仙的,以致後來終結為夫婦。後來許仙被法海和尚逼騙的金山寺,直到許仙逃出金山寺以後,一路尋找白素貞,又是在斷橋上遇到白素貞。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給斷橋增添了無窮的浪漫色彩,使斷橋成了家喻戶曉的風景勝地。
關於「斷橋」這個名稱的問題,每一個說法有數有理有據,不可反駁。在今天看來,它的傳說越多越說明它越值得我們探討。更重要的是「斷橋」給我們留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