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 中國詩歌網 ,讓詩歌點亮生活!
冬日的河水比秋日更寂靜。把自己
在一個平坦的河床展開,放出心中青山
白雲,放出自上遊一路精心打磨的鵝卵石
放出一個沿河而上的漫遊者,放出他佝僂的背脊
在一個更緩的河灘,漫遊者拾掇一塊薄大理石
掄圓胳膊幫助它用優美的水上漂方式泅渡
他的慈悲在河中央消失了,就像上帝的慈悲一樣
只把每個人推向人間宿命,並未賦予他們抵達的途徑
河流的源頭是一座巨大的山,進山的林間路旁
有廢棄的伐木場,木頭在鋸子下只剩突兀的頭顱
埋在荊棘叢中,有樹樁被連根拔起,作為
更值錢的根雕原材料,那些造型一般的,曝露在林中
螞蟻們在上面建立了王國,它們的士兵列隊而行
來來回回,不知道在忙碌著什麼樣的國事
泥土築就的王國,有延綿不絕的城牆,像微型土長城
再往深處,野草越來越茂密,未被伐盡的杉木和山毛櫸
之下,有一些稀疏的喜陰植物,蕨類或刺類
小灌木上的鳥兒們,拍著翅膀躲避不速之客
飛上高高的喬木,嘰嘰喳喳低頭打量著闖入漫遊者
沒有惡意啊。腐葉陳舊的腥味兒那麼厚重,聽聽
野畫眉,該原路返回了,山林最深處,是神的領地
「漫遊者」在現代主義詩歌書寫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意味和文化內涵。在波德萊爾那裡,城市的漫遊者,是作為現代性的精神主體出現的。現代性的意義表述裡,「漫遊者」往往與城市連在一起,他們「關於城市的知識是實踐性的和感官性的,是通過反覆的身體感觸而獲得的」(塞爾託)。
不過,這首詩中的「漫遊者」並不遵從現代性的歷史本意,他並不遊走於城市空間,而是逡巡於山林河道旁。如此的「漫遊者」見到的景觀,便與波德萊爾筆下的「漫遊者」大異其趣了。
他看到了什麼?有冬日的河道,有河流源頭巨大的山巒,有山林旁廢棄的伐木場,還有低處數不盡的野草和灌木叢,以及高處令人仰望的喬木。諸般的景物並非新奇,也不神秘。或許,最神秘的地方,應藏在大山深處。
「漫遊者」是精神的遊牧者,是沒有強烈現實功利的散漫客。這意味著,他並沒有進入深山探個究竟的顯在衝動和強烈意願。
詩歌的收筆由此顯得恰到好處,「聽聽/野畫眉,該原路返回了,山林最深處,是神的領地」,既言明了「漫遊者」真實的精神狀態,又讓山林的神秘性得以保留。
這首詩前面的句子排得太密,意象繁複多重,令人有緊張乃至窒息之感。好在結尾輕巧收住,給人帶來一絲難得的輕鬆和快慰。
特邀點評:張德明
柳 燕,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人,雲南大學研究生在讀,有作品見於《長江文藝》《草堂》等刊物。張德明,1967年出生,文學博士,南方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學術專著《新詩話•21世紀詩歌初論》《現代性及其不滿》《網絡詩歌研究》《當代藝術思潮論》等,主編有《中國當代文學專題教程》等,現居廣東湛江。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程繼龍、耿佔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鑑、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李雲、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張光昕、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中國詩歌網"是國內最大的詩歌網站,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管,《詩刊》社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網際網路出版平臺。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專家點評。其中每周四為詩友點評,向廣大網友徵集評論(300元稿酬)。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每日好詩·創作談」徵集啟事
喜歡這首詩,點 在看,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