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西蘭達尼丁2月26日電 通訊:探訪紐西蘭泰厄羅阿角信天翁之家
新華社記者 郭磊 盧懷謙
夏末的紐西蘭泰厄羅阿角,來自南極的西南風肆虐著,讓人無法自如站立,溫度驟降到最低4攝氏度。陽光伴驟雨,雲湧如波,信天翁自如地展翼滑翔,如同一個個沒有被線牽扯的風箏。
泰厄羅阿角距紐西蘭南島南部城市達尼丁約40分鐘車程,這裡有紐西蘭環保局下屬的南半球唯一一個信天翁自然保護區。記者日前來到泰厄羅阿角,實地探訪這種主要分布於南半球的大型海鳥。
保護區主管索菲·巴克告訴記者,紐西蘭南島的信天翁被稱為「北方皇家信天翁」,信天翁是地球上最大的飛鳥之一,雖然成鳥體重不足10千克,但其翼展可達3.5米,飛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20公裡左右,每24小時可連續飛行1000公裡。每對成鳥每兩年只產一枚卵,孵育期卻長達11周。當一隻信天翁孵卵時,它的配偶負責覓食。由於信天翁繁殖周期長,加上環境汙染等問題,全世界的信天翁均瀕臨滅絕。
據介紹,2018年底,保護區創紀錄地收穫了41枚卵。如果全部孵化,將打破多年來信天翁在該保護區的生育紀錄。要知道,信天翁終其一生以海天為伴,只有在繁殖期才會靠近島嶼登岸。而且,它們通常在遠離人類的島礁育雛。自1920年第一對信天翁在泰厄羅阿角產卵以來,到現在每年才有近百隻信天翁回到該棲息地產卵育雛,信天翁數量在這裡以極緩慢的速度增長。
「如同愛情一樣,信天翁做事專一,一旦選定繁殖地,終生都不會改變,」在距離3個信天翁巢穴約50米的一個觀察點內,保護區工作人員黃琪雰對記者說,「泰厄羅阿角是人類最容易看到這種珍稀鳥類的地方。」
為最大限度避免人類幹擾信天翁的正常生活,觀察點設置得很隱蔽,玻璃兩側做了特殊處理,每次參觀人數控制在18人以內,每組定時30分鐘。人類的所有活動和聲音都不會被信天翁察覺。為便於觀察記錄,保護區還設置了一個近距離每天24小時拍攝的攝像頭,實時將這個機位能拍到的畫面發布到網際網路上。現在,這裡代號LGL的信天翁一號夫婦和它們的寶寶已經成為世界級網紅。
正在黃琪雰講解時,幾隻成鳥從海上捕食歸來,它們落地後就開始與留守的伴侶耳鬢廝磨打招呼,小雛鳥不時從草堆裡冒出腦袋,嗷嗷待哺。一名現場巡查員進入繁殖區內,原來,他要給雛鳥稱體重。只見他慢慢靠近大鳥,熟練地從大鳥腹部羽毛下方抱出雛鳥,小心翼翼地放進一個袋子裡,稱重、記錄,然後再把鳥寶寶還給大鳥。
「由於長期海上生活,信天翁對人類的戒心並不大。同樣的道理,它們對鼠鼬類小型哺乳動物一樣沒有防範心,所以卵常常被其他動物破壞,」黃琪雰說,「隨著雛鳥慢慢長大,體重增加,父母陪伴的時間會變短,外出捕食的時間間隔逐漸拉長。雛鳥每周可以長差不多1千克,最大時比成鳥體重還重10%,需要的食物也快速增多。如果成鳥無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捕獲足夠魚類支持自身和雛鳥的營養,雛鳥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記者探訪時,信天翁孵育期已經結束,41枚卵中只孵化出29隻雛鳥。巴克說:「(沒有全部成功孵化的)原因很多。今年夏季氣溫很高,成鳥常常因此行為失常,自己把卵踩破。」她還表示,氣溫升高可能導致魚群遊向更深海域,信天翁捕食周期變長,雛鳥可能會因此被餓死。
紐西蘭環保局對這裡的每一隻信天翁都進行了追蹤研究。結果發現,信天翁在泰厄羅阿角成年後的第一次長途飛行,往往要飛經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亞南端,繞地球一周再返回紐西蘭,飛行數萬公裡,歷時4至6年。此後,它們通常花費2至3年選擇伴侶。一旦選定,此生不離不棄。
「信天翁是愛情鳥,還是和平鳥。在毛利文化中,信天翁是神聖的化身。只有毛利族長可以去碰信天翁的身體,毛利人通常用信天翁的羽毛代表和平,」巴克說,「我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一直看到這種純潔、美麗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