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20日-28日舉行。這次黨代會將選出新的越共中央領導機構和領導人,由於實行差額選舉,人事變動存在懸念,愈發吸引了外界的關注。
越南的基本問題是謀國家發展和保持政治穩定,它的經濟形勢較好,在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後外資湧入越南的勢頭強勁。與此同時外部政治影響也滲透進越南社會,堅持國家現有政治道路受到的挑戰若隱若現,這逐漸成為越南內外談論的一個重要話題。
西方輿論把人事安排作為關注越共十二大的焦點,它們在越共內部劃出各種「派別」。以往的經驗顯示,西方人常常會誇大這種「黨內派系鬥爭」的情況和意義,使分析變得偏激。
越南的國家路線很可能會比西方預測的穩定得多。首先,無論誰做越共領導人,越共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大方向不會變。越南的改革可能快點或慢點,但它與越南「有意識向西方式政治制度靠攏」不會有關係。世界上的教訓那麼多,越南自己的改革之路迄今又獲得內外都認同的成就,越共在這種時候改弦更張不合邏輯。
當然,會有一些內外的力量借越南改革煽動「政治自由化」,如何應對它們也將是越共的長期考驗。
越南的外交大思路也不會因黨代會人事安排而有牽動地區局勢的變化。越南會繼續重視對華關係,注意維持越中友好合作與兩國島礁爭議之間的平衡。越南也會發展對美關係,把握越中關係同越美關係的更高「戰略均衡」。越南不會為了對華友好就停止領土之爭,也不會因為要藉助美國加強自己在南海爭端中的地位就毀掉同中國的戰略關係。
中越摩擦恐長期存在,但中國對越南的重要性正被河內精英階層看得越來越清楚。中越除了兩國關係,兩黨關係扮演了超級穩定器的角色。別看中越磕磕碰碰的,但與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為鄰是越南抵禦國家政治風險最重要的力量來源之一。
越南保持政治穩定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在西方政治滲透依然活躍的今天,中越這一層的國家利益交織和對接,使得兩國關係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性,也使得中越關係的各種複雜性都在這裡受到規制。
中越貿易額2015年高達900多億美元,中國是越南連續12年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儘管越南加入了美國主導的TPP,但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幾乎不可能被取代。中越實為非常典型的「命運共同體」。
越美關係亦有繼續深化發展的潛力,但是美越社會大規模交流的潛在風險很難消化。當年南越被打敗時跑到美國的越裔非常希望顛覆越南現有政治制度,美國主流社會一些力量是他們的盟友。越南維持國家政治穩定恐怕將是它的長期挑戰。
我們希望越南十二大開好,為這個國家迎來新的穩定發展的5年甚至更長時間。中越雖有分歧,但不影響很多中國人對越南的這份善意。兩國「山連山,水連水」,如能在相近的國家道路上結伴向前走,對兩國人民來說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