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御用服裝師:目測尺寸做毛式中山裝(圖)

2020-12-17 搜狐網

  1956年,毛澤東親切會見臺灣省籍政協代表。毛澤東身著的「毛式中山裝」,後來成為國內的一種時尚。 中新社資料圖

  提起田阿桐這個名字,在中國時裝界幾乎無人不曉。他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共和國領導人的首席服裝師。由他首創的「毛式中山裝」,在中國公務休閒時裝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那麼,田阿桐是如何走進中南海的?在半個多世紀的裁縫生涯中,他又有哪些難以忘懷的記憶呢?  

「目測」尺寸  做出「毛式中山裝」

  1925年,田阿桐出生於江蘇常熟沙家浜一戶貧農家庭。

13歲那年,經親戚介紹來到上海一位奉化籍師傅那裡學裁縫。三年後,田阿桐應聘到上海南京東路一家英國洋行的服裝公司工作。在這裡,他不僅做西裝,做皮裝,做旗袍,還做各種時尚前沿的淑女裝。憑著聰穎和勤奮,田阿桐很快成為上海灘上頂尖的裁縫高手。不久,他便在上海著名商業街南京路上擁有了自己的「田阿桐服裝店」。上海解放後,田阿桐受聘成為上海一家服裝公司的高級技師。

  說起來,田阿桐被選進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做服裝,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56年的一天,田阿桐接到通知,讓他到上海輕工業局參加會議。會議由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役軍人主持,與會的都是滬上服裝界的好手。令田阿桐感到奇怪的是,會議議題只有一個:為這位退役軍人做一件中山裝。

  其實,這位退役軍人是上級派來招聘為中央領導人做服裝的裁縫的。為他做衣服,實際上就是一場特殊的考試。田阿桐注意到這位退役軍人的肩膀與平常人不同,大約是受過傷的緣故,要做出合身的上衣的確有些難度。幾天以後,當專家對裁縫們上交的作品進行評比時,沒費什麼周折,便選出了一件。拆開縫在衣服上的小布條,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田阿桐」三個字。

  或許是田阿桐做的這件衣服實在是太合身了,這位退役軍人乾脆就委託田阿桐在上海挑選11位服裝師進京,進入專門成立的為國家領導人製作公務和生活服裝的紅都時裝公司。田阿桐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為國家領導人做服裝的生涯。

  談起第一次為毛澤東製作服裝,田阿桐一直記憶猶新:1956年8月的一天,正在忙活的田阿桐突然接到一項為毛澤東做衣服的「特殊任務」。中央辦公廳相關人員再三叮囑田阿桐要做好保密工作。毛澤東從井岡山時期就喜歡穿中山裝,田阿桐此次為他做的服裝自然也非中山裝莫屬了。

  俗話說「量體裁衣」,做衣服自然少不了測量一下人體相關部位的尺寸。然而,田阿桐這次為毛澤東做衣服卻是個例外。出於安全考慮,為毛澤東做衣服的裁縫都不能靠近他,自然也談不上「量體裁衣」了,只能靠「目測」來解決問題。這對當事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考驗。

  當田阿桐在工作人員帶領下來到毛澤東所在的中南海書房時,已是晚上12點光景了。儘管田阿桐從來沒有通過「目測」來做衣服,但憑著幾十年的經驗,他站在離毛澤東5米遠的地方,一次「目測」成功。

  尺寸「測」好了,下一步就是怎麼做了。當時,工作人員給了田阿桐兩件毛澤東的舊衣服,但田阿桐在式樣上並沒有「照葫蘆畫瓢」。初次為毛澤東做衣服,田阿桐對於面料及顏色都親自挑選,並根據毛澤東額頭寬、臉龐大、身材魁梧等特點,對傳統中山裝款式進行了適度改造。普通中山服的衣領較高,領舌小,為了使毛澤東穿起來感到舒服且不失偉人風範,田阿桐設計了一種新型衣領,即將小領改為闊而長的新型尖領,並根據毛澤東脖子特點將領口增開到46釐米。

  為使毛澤東原本魁梧的身材更顯挺拔,他還特地將上衣前闊及後背做得稍寬一些,後片比前片也略長一點,而肩膀部分則較常規做得稍窄一些,中腰稍凹陷一點,袖籠也比常規提高了一點。為了使衣服保持高度平整,田阿桐在做衣服過程中特別注重手工操作。經過一天半的勞作,一套專為毛澤東製作的大氣、高貴且別具東方文化韻味的「大尖領中山裝」便宣告完成了。

  當毛澤東穿上這套服裝後,原本偉岸的身軀更顯挺拔,更具魅力。在場的工作人員看了不禁嘖嘖稱讚。毛澤東對田阿桐做的這套衣服也非常滿意,還特地穿上這件中山裝照了一張半身標準像。這張標準像後來被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成為一張聞名世界的偉人標準照。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對田阿桐為毛澤東做的這套中山裝也很是讚賞,都要求田阿桐為自己做一件這樣的衣服。當他們穿上田阿桐製作的中山裝時,都一致稱讚田阿桐做的衣服「既舒服又好看」。

  國家領導人穿著田阿桐製作的中山裝在各種場合頻頻亮相,自然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毛式中山裝」的名字由此傳遍海內外。後來十大元帥服的設計,也是受到了「毛式中山裝」的影響。  

一針一線  為主席縫製最後一身衣服

  1957年,毛澤東應邀出席蘇共二十四大及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田阿桐特地為毛澤東做了一套黑色中山裝。毛澤東穿著這套中山裝出席了蘇共大會,並在會議期間與赫魯雪夫多次交鋒。但這套衣服,毛澤東穿了一次就不願再穿了,因為他生性不喜歡黑色。

  田阿桐說:「毛主席平時對衣服要求並不高,有什麼穿什麼,從不挑剔,但他對中山服的顏色卻只認準了春天、秋天以中灰色為主,冬天則以深灰色為主。」

  除了為毛澤東製作衣服外,田阿桐為毛澤東製作的帽子也是頗具匠心。帽子的頂是圓的,而且比常規要大一些,所用面料也與所穿的衣服相同。衣帽相配,整齊劃一,給人一種和諧之美。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溘然長逝。為毛澤東做了幾十年衣服的田阿桐含淚為他做了最後一身衣服。田阿桐對這套衣服也做得格外認真,從衣服面料到身上覆蓋的黨旗料子,都由他一手挑選。為了使逝世後的毛澤東穿上這身衣服看上去與在世時一樣,田阿桐頗費了一番心思:在衣料選擇上,絲要真絲,毛要純毛,棉要全棉;從服裝的式樣、尺寸到紐扣、領鉤也是反覆琢磨,常常半夜翻身起床把腦海中的構思記下來;在製作過程中,也很少使用縫紉機,而是一針一線親手縫製。

  當毛澤東「穿」上田阿桐為他製作的這套灰色中山裝時,遺容堅毅而安詳,就像剛睡著一樣。毛澤東治喪委員會成立時,田阿桐作為唯一的工人代表成為治喪委員會的一員,在追悼大會上站在華國鋒身後。  

為周恩來縫補衣服次數最多

  在田阿桐印象中,周恩來很少做衣服,但縫補衣服的次數在國家領導人中是最多的。田阿桐說:「幾十年來我給總理做幾件新衣服是心裡有數的,但為總理修補破衣服的次數太多,卻是記不清了。」

  有一次,周恩來交給田阿桐一件又破又舊的大衣,說:「田師傅,您能不能幫我將這件衣服再縫一縫?」田阿桐看了看這件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說:「總理,這件衣服這麼破了,我看還是幫您做件新的吧?」周恩來說:「能縫的話,就不要再做了。」在周恩來的堅持下,田阿桐接下了這樁「化腐朽為神奇」的活兒。衣服破得不能再修修補補了,田阿桐乾脆把大衣全拆開進行重新加工,並將襯裡與外面更換了一下。周恩來穿上這件衣服後,高興地說:「田師傅,經您這麼一改,跟新的一樣嘛。」

  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知道,周恩來不僅衣服做得少,而且出國時必需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掏錢,從不讓公家報銷。  

為鄧小平做衣服最省力

  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做衣服的田阿桐,對於每位領導人不同時期的身材和衣服尺寸可謂了如指掌。大凡與自己體形相近的,田阿桐做起衣服來相對也比較省力。因此,在眾多領導人中,對田阿桐來說,做毛澤東和江澤民的衣服相對來說就省力得多。尤其是江澤民,體形與田阿桐最為接近,所以田阿桐也最能體會怎麼做最適合他。田阿桐說:「江澤民為人很親切,我每次去他那裡做衣服時,他總是要送我到大門口。」

  初進北京,最難做的是鄧小平的衣服。因為鄧小平曾說過他的衣服不要襯布,也不要裡子,因而設計、製作起來也就相當麻煩。但這並沒有難倒田阿桐,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終於做出了令鄧小平滿意的衣服。儘管為鄧小平做衣服開始比較難,但一旦製作成功後,相對其他領導人來說,為他做衣服卻最省力。

  1986年12月19日,田阿桐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說:「我第一次給鄧小平做衣服是在1956年,現在他體形沒有變化,仍用老尺寸。一個人身材30年沒有發胖,也沒有消瘦,這還是不多見的。」

  除了為中國領導人做服裝外,田阿桐還為布希、西哈努克等外國領導人和100多位駐華大使做過西服,他們都稱讚田阿桐的製作技能是「國際一流水準」。

  2005年,田阿桐以80歲高齡退休了,但退休以後的他並沒有閒下來。讓普通消費者能穿上更美的服裝,一直是田阿桐的心願。他曾經在北京王府井的專營商店站過櫃檯,感受過顧客排隊從他手裡搶購服裝的熱情。他還多次自掏腰包,為一些服裝廠的技術人員上課,傳授經驗。

  2007年12月8日,一向樂觀、開朗的田阿桐在北京溘然長逝,給熟悉和熱愛他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

  (摘自《黨史博覽》2008年第10期 袁成亮 文)

   (來源:黨史博覽)

(責任編輯:鄭江)

相關焦點

  • 話說中山裝的歷史淵源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將許許多多事物薰陶得紋彩絢爛,折射著自身的博大精深,有關中山裝的文化就是如此。中山裝,又稱中山服,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命名,流行於世。中山裝的造型頗為講究: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都是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的內容而來,並且還有一定寓意。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指治國的綱紀禮、義、廉、恥。
  • 如何識別「中山裝」和「日本學生裝」?
    文 | 春梅狐狸我有時候會驚異於世人的健忘,「學生裝」並非多久遠之前的事,甚至曾經全國流行,結果我們現在看到卻都喊作了「中山裝」。而「中山裝」似乎是多麼普遍的東西,可是我們就是看不對、穿不對、做不對……為啥呢?本文只說一件事——「中山裝」和「學生裝」還有其他類似的「XX裝」要怎麼區分?
  • 這次,所有人都穿上了「中山裝」
    最近「中山裝」可謂是又火起來了,在中國外交活動中,所有中方官員都穿上了中山裝,更是引起中外媒體的關注。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際交往選擇穿中山裝,對於中山裝您了解嗎?請跟BOMOER鉑縵高定一起來了解下吧!
  • 史海鉤沉:驚動中南海的北京飯店新東樓事件(圖)
    圖中心建築即建於西華門兩側屏擋中南海的屏風樓。  說者無心,可張鎛聞言不由心頭一悸:在這遠景與近景之間,正夾著一個敏感的地塊——中南海。  張鎛聽說,當時負責中南海警衛的汪東興,對中南海周圍的建築高度十分關注。和平門附近松樹胡同有一幢水利部的辦公樓,不過五層18米高,就被要求工作人員不得在樓頂做工間操。偶爾有工人到樓頂檢修,中南海方面就會立即打電話質詢。
  • 正確對待中山裝,中山裝既可作為常服,又可作為禮服
    最近,由於西服的普及,有些人就對中山裝橫挑鼻子豎挑眼,找出很多「劣」於西裝之處。當然,對四人幫」統治時期,單調的衣著生活的不滿情緒完全可以理解,從十年浩劫精神枷鎖的禁錮下解放出來,追求自由、追求生活多樣化的心情也無可非議。但是,如果穿上了西裝就把富有我國特色的中山裝說得一無是處,就有點過分和欠妥了。應該正確地評價中山裝。
  • 傑姆斯·本帶你了解中山裝的起源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
  • 四位穿「中山裝」的明星,圖1最帥,而圖4「醜到極致」
    中山裝是一種頗有中國元素代表性的服飾,它的創造產生的由來也非常特別,中山裝是一款在中國革命時期由偉大的孫中山先生(基於日本的學生服飾——詰襟服)而設計出來的服飾。即使隨著時間流逝,今天的中國人幾乎沒有人將它作為常用的服飾,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曾經穿過中山裝的大明星之中窺見一二那對中國人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山裝的魅力,下面由小編來帶大家觀賞一下吧。擁有「芳華絕代」「公子世無雙」稱號的張國榮先生在娛樂圈可謂首屈一指的國民男神,雖然佳人已逝多年,但是他那絕美的身姿和具有極大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一直留存於各位粉絲的心中。
  • 這位小姐姐橫空出世,網友:尺寸目測不出,需要手量!
    小姐姐那傲人的上圍和纖細的腰肢根本是不成比例的,這一下讓不少的網友們都表示,這個尺寸根本就沒法目測,我已經準備好了工具,現在正在去測量的路上,等我好消息啊!
  • 在中南海遊泳池和毛澤東一起遊泳(圖)
    中南海遊泳池   南方網訊 激起了遊泳的興致  中南海遊泳池建於何年,似乎已難於考稽。在民國期間的一張北京地圖上,中海西岸就有一個小方格,並標著遊泳池三字。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一些領導,中辦、國辦在中南海工作的機關幹部,都在此遊過泳。劉少奇等領導人,也不時在此露露面。但初進中南海的毛澤東,並不來這裡遊泳。毛澤東再度鍾情於遊泳運動,是進入中南海數年以後的事。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一是黃土高原,沒了中流擊水的環境;加上戎機緊迫,沒了閒庭信步的寬餘,毛澤東就難得下水了。毛澤東是怎樣重新下水遊泳的呢?
  • 專家糾錯:中山裝非體現治國理念寓意禮義廉恥
    「這是不靠譜的民間娛樂版本,中山裝體現孫中山治國理念一說純屬無稽之談,希望後人不要拿中山裝與中山先生倡導的『道德禮儀』、『立憲理念』、和『三民主義』掛鈎。」  孫中山還喜歡穿長袍馬褂  尤值一提的是,到1929年,中山裝被國民政府《服裝條例》定下標準,成為當時中國男子的正式禮服,並規定文官在宣誓就職時一律要身穿「中山裝」。
  • 從中南海到克裡姆林宮
    1949年8月某日,在北京中南海,我第一次在毛主席身邊擔任俄文翻譯。當年我22歲,是在我們的前輩師哲同志的領導下參加這次工作的。作為一個青年,能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來到首都,並見到了全國人民無限敬仰和愛戴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當時我心中的幸福感和激動情緒是可想而知的。這天下午三時許,幾輛小轎車從新華門緩緩駛入中南海,車裡坐的是十幾位普普通通的蘇聯朋友。
  • 民國時期,人們都酷愛中山裝,那你知道中山裝的標準和含義嗎?
    中山裝的起源 中山裝,顧名思義,是近現代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而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大為流行,一度成為當時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準服裝之一。
  • 檢閱中南海
    便信步來到景山街上找車,打算到中南海轉轉。一、檢閱中南海的意義在哪裡?要知道,毛主席不僅邀請陳永貴、邢燕子、董加耕、錢學森到中南海家中吃飯,還請過上百人的工人代表住進自己的身邊,住進警衛團的一中隊。一位撫順煤礦工人代表對毛遠新說,自己挖了一輩子煤,舊社會受盡了剝削壓迫,新社會我們當了國家主人,還請我們到北京來住進中南海,感謝毛主席。鞍鋼的工人代表說,自己從小就當牛做馬,是毛主席領導我們站起來了。想不到我們這下住在了皇帝身邊,住在了紅太陽身邊。
  • 王家衛御用攝影師張叔平,如今卻因審美受吐槽,這是大師的水平?
    12月27日,於正發文對《大明風華》做出評價,說道一部劇的服飾和美術相當重要,同時對湯唯、王學圻、朱亞文和梁冠華的演技稱讚不已,而對這部劇的服裝師張叔平進行吐槽,說欣賞不來他的審美觀。說起張叔平,也許大多數網友並不熟悉。
  • 防彈少年團登時代雜誌 服裝師卻遭粉絲狂批:「沒實力就換人做」
    更有粉絲留言稱:「每次都是同樣的風格,好膩」、「拜託給成員們版型適合的衣服吧」、「如果沒實力的話,就讓其他設計師來做吧,真的是跟其他服裝師落差太大了」等,反應十分熱烈。
  • 常見的中山裝,背後有這麼多美好的含義
    我們熟悉中山裝,由孫中山先生所設計。1919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英國陸軍制服改成便裝。這套便裝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顯得精練、簡便、大方。由於孫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這種便裝式樣很快流傳,經過不斷修改,發展成為中山裝,並成為中國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裝。毛主席就特別喜歡中山裝,開國大典上也是身著中山裝,宣告新中國的成立。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中山裝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並賦予了新的含義。
  • 中南海也會發生瘟疫?「紅牆醫生」回憶中南海醫療保健機構歷史
    新成立的中南海門診部醫護人員已增至45人(主任是金學敏,副主任為錢納仁)。南海的防疫工作1949年,黨中央剛進中南海不久,中央辦公廳行政處招待科一位名叫喬海深的年輕同志,因患流行性腦膜炎病逝了。毛澤東聞訊非常難過,親自批示:要對中南海進行清汙治理。
  • 2019結婚證照要求:詳細尺寸、化妝問題、穿什麼好看和能否P圖
    ② 根據《婚姻登記服務標準體系》規定:結婚證照片(結婚登記照)尺寸規格為「背景為紅色/藍色的雙方合影彩照,尺寸53mm*35mm(寬*高)」。只有對於照片背景、照片尺寸、人物(近期、合影、免冠)的要求,其他方面都是沒有硬性要求的。
  • 江西上饒否認有官員佔地建"中南海"別墅(圖)
    近日,網絡曝出江西上饒市信州區一官員佔地興建別墅,並取名為「中南海山莊」。圖片來自網絡攝中新網南昌4月21日電 (記者 王昊陽)近日,網絡曝出江西上饒市信州區一官員佔地興建別墅,並取名為「中南海山莊」,引發媒體關注。上饒信州區官方21日發布公開信息稱,「經調查,網友反映的情況嚴重不實,別墅為當地某公司所有,並非官員所建,目前當事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