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端午節詩詞,有習俗,有歡樂,有感傷

2020-12-21 古典文學與詩詞

今天是端午佳節,人人吃粽子,家家掛艾葉。

端午節在我國由來已久,在漫長的傳承中,流傳下來的端午節的習俗和風情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下面十首詩詞了解下吧!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這首詩描繪了端午時節龍舟賽上,鼙鼓初擊,獸頭吐威,萬人助喊,多船競發的動人場景。

端午習俗:賽龍舟賽龍舟在唐代猶為盛行。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在唐代,端午節十分隆重。在端午這天,皇帝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杜甫這首詩就記述了端午節這天,皇帝賞賜衣物的事情。

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

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這個端午節,詩人對屈原的經歷惋惜不已。

端午節,人人懷念屈原,而詩人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雖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六么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纍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蘇軾在這首端午的詩中,首先描繪了端午的習俗,下片追敘屈原的故事。

上片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景畫撲面而來:童之臂、門之艾、菖蒲之劍、風箏漫舞、對酒當歌、龍舟競發、誦君之賦,哪個不是美輪美奐的圖畫?再看下片,懷王之昏、秦之吞楚、異客垂涕、新亭對泣、汨羅江渚,哪一個不是再現歷史的滄桑?這些詞中之境,如詩如畫,一唱三嘆,讓人叫絕。

端午習俗: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子,屬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神的貢品。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這詞主要寫五月端午節的風物人情。

上片描寫端午節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的標誌性景象營造了端午節喜悅的情緒,下片描寫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雄黃酒驅邪的場景。全詞反映出詞人過節時的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端午習俗: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而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稱浴蘭節。

《南鄉子·端午》

宋·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南鄉子·端午》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節的一種閒愁。整首詞深婉含蓄,抒發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上片寫端午節的景象。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獨自一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現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閒情。

《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端午習俗:採藥,製藥包採藥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民俗認為,端午陽氣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這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端午或這天午時,由於季節變動致使陽氣極盛,但同時也是各種草藥的生長最為茂盛之時,所以,這天採的草藥最為靈驗、有效。

《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這個端午節,文天祥借屈原表達內心的壯志。他渴望自己成為屈原一樣的人物,為國家奔波矢志不渝。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這首詞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兒共女,慶端陽,描摹出一幅合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溫馨,刻畫出了中華民族在節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

在歡樂中,詩人聯想到屈原的「空悵惘」,與端午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

端午習俗:纏五色臂纏五色臂絲是荊楚之地的一種民族風俗,是在端午節由孩子們將五色絲帶纏在臂上,這種五色的臂絲又叫「朱索」或者「長命縷」,據說能夠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詩詞君謹以這十首詩詞,祝願所有詩友端午安康,幸福如水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端午節期間,各地民眾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草菖蒲等,習俗名目繁多,因地而異。  那麼,在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涵?我們今天過端午節,它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這要從端午節的由來說起。端午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兩千年的歷史。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學界說法不一。
  • 端午節即將到來,這10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送給你,看古人怎麼過節
    每日詩詞欣賞,關注安久文化!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其中的賽龍舟、吃粽子,是最為重要的兩大習俗。端午節具有非常深邃的文化內涵,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會一起慶賀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今天安久就來和大家分享十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
  •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傳到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了。也成為每年端午節時候的一種習俗。飲雄黃酒佩戴香囊在中國端午節時有佩戴香囊的習俗,老人父母們都會做幾個小香包給小孩掛在身上,她們管這種習俗叫做「壓午
  • 「端午安康」十首最美端午詩詞送給您
    端午安康今日端午,話不多說先祝大家端午安康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端,意為「初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仲夏的開端人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今天小編整理了十首端午最美詩詞送給大家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古典詩詞中端午的文化底蘊端陽採擷【宋】許文通
  • 關於端午節的詩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關於端午節的詩詞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 端午節,家鄉有哪些飲食習俗?
    百味端午,各地風俗不同,生活在南方小鎮的端午節又會有怎樣的習俗和飲食習慣呢?插艾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草插於門楣。正如古語當中說的「手執艾旗招百福」,說的便是艾草有驅邪納福的寓意。粽子傳說粽子是為了祭奠屈原而誕生,而後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所以每到端午節,粽子便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 端午節詩詞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 殷堯潘《端午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宋 胡仲弓《端午》端午節詩詞選(唐)文 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國家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8年一月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偉人之名人盡皆知,傳統節日全民共享,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 又到端午節了,你們那有不有這樣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民間有"扒龍船"、「吃粽子」、「掛艾草菖蒲」等習俗。
  • 十首最美端午詩詞,重現古時端午盛景
    主要民俗活動有賽龍舟、祭龍 、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 佩香囊等習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古詩詞中感受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一、紀念屈原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所以紀念屈原是端午詩詞的一大主題。
  • 端午節賽龍舟你哪裡有賽龍舟的習俗嗎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划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
  • 端午節由來有三個小故事你知道嗎?過去的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
    以至於我們只要提到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天除了假期之外更多談論的就是粽子,其實在我們中國在端陽日這天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已被我們慢慢的淡忘了。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謀取了王位。
  •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2020-06-26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0-06-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首中秋詩詞之最,句句真摯感人,共賞花好月圓夜
    此時此刻,您與家人定在這輪明月之下,共享闔家歡樂。雖然,小月不能與你們一同吃月餅,但是我們同在一個月亮之下,可以共賞明月清輝。吃月餅、賞圓月,又怎好少了詩詞來助興?所以,小月帶著十首中秋詩詞之最,與您共度這花好月圓之夜~01最著名的中秋詩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各個地方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你知道麼??
    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 端午節民間習俗|民俗活動有哪些?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蕩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2 14: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距離農曆2020年端午節還有21天,上半年最後一個假期如何度過?要吃些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嗎?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風俗大全簡介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風俗大全簡介(圖)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蘭州的端午節,有特點,也有特色。但今年有點不一樣
    然而在蘭州,端午節並沒有賽龍舟、喝黃酒這樣的習俗,蘭州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紀念方式。蘭州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插楊柳;蘭州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為紀念介子推,不管是市區還是郊區,端午節插楊柳的習俗經久不衰,至今仍在保留,這既是蘭州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也是人文內涵的別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