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李先生愛好運動,覺得自己身體素質還挺不錯。於是,他在半個小時內連做了700個伏地挺身。但沒過多久,他就因雙臂肌肉酸痛、小便呈醬油尿,被送入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醫生檢查後確診,李先生患上了「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並因此導致急性腎損傷。
李先生今年41歲,職業是經營小生意。他年輕時經常跑步、健身,現在雖然事業忙碌,但也經常抽時間運動。1月17日,他參加了某商家舉行的拓展活動。其中有一項內容是體能挑戰,誰連續做伏地挺身的次數多就獲勝。
長沙男子連做700個伏地挺身致肌肉溶解送醫 小便呈醬油狀
在當天活動中,李先生在30分鐘內連續做了約700個伏地挺身,贏得滿堂喝彩。但做完後不久,他便覺得雙臂酸痛不已,以為是劇烈運動後正常的疲勞感,並沒有重視。直到雙臂酸痛不能抬舉,緊接著小便的顏色和濃度都變得像「醬油」,李先生才於深夜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
「這是典型的運動過度造成的橫紋肌溶解徵。」1月20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劉智玲教授介紹,患者尿液中的蛋白、白細胞、紅細胞均遠遠超標,血液中的肌酶更是高出正常值上千倍,這都是骨骼肌細胞和腎臟受損的表現。專家解釋,「橫紋肌溶解徵」通常發生在肌肉嚴重受創之後,由於肌細胞損傷、壞死,細胞內成分釋放到血液中,阻塞腎小管,進而造成急性腎損傷甚至腎衰竭。
幸運的是,經過一整晚搶救,在接受了水化、補液、鹼化尿液等治療後,李先生的症狀已有了明顯好轉,小便顏色逐漸恢復正常,從搶救室轉入急診重症病房。劉智玲說,李先生還需進行一段時間的護腎治療,同時其手臂肌肉損傷也需後期康復治療。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橫紋肌」是什麼肌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是因肌細胞產生毒性物質而導致腎損害的一種疾病,俗稱肌肉溶解。人體的肌肉分為三種: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橫紋的,人體的橫紋肌大多是骨骼旁邊負責運動的肌肉。
「肌肉」怎麼會溶解 專家介紹,肌肉由肌肉細胞組成,當肌肉受到大力撞擊、長期壓迫或是過度使用後會溶解,溶解後細胞壁會破掉,細胞裡的肌紅蛋白就會跑到血液中去。肌紅蛋白對人體是有損害的,需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但由於它的個頭很大,在排出的過程中容易堵住腎小管、腎小球,造成腎功能衰竭。同時,破掉的肌肉細胞還會分泌出大量的鉀和酸性物質,嚴重時會引起心臟停跳。
溶解的原因有哪些 劉智玲認為,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病因十分複雜,國外曾有研究指出獲得性病因多達190餘種,遺傳性相關的病因也有40餘種,常見原因有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缺血、代謝紊亂(低鉀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極端體溫(高熱、低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等。從媒體報導來看,肌肉溶解主要有三種原因:擠壓、壓迫,如醉漢沒有正常翻身;突然劇烈運動;服用特殊藥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
誰的肌肉容易溶解 從媒體報導來看,辦公室白領最易患上橫紋肌溶解症候群,尤其是長時間不運動後突然運動過度。其次,很多患者是小龍蝦「吃貨」,或者在發病前大量食用小龍蝦等河鮮。2010年,僅江蘇一地,就有23起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病例與食用小龍蝦有關。有分析稱,洗蝦粉或小龍蝦含有的某種毒素是此病誘因。
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肌肉溶解
運動過度
2014年9月,武漢蔡先生在健身房騎動感單車40餘分鐘,沒想到渾身疼得翻不了身,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徵。
醉臥不動
2013年,浙江一名年輕男子因失戀借酒消愁,之後長時間沉睡不動,導致肌肉損傷和缺血,患上橫紋肌溶解徵。
減肥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收治的一名女患者,產後想快速恢復體形,服用減肥藥物導致橫紋肌溶解徵,住院半年才最終恢復。
毒蟲叮咬
2014年7月,江蘇一名60歲的大媽在田裡幹活被毒蟲咬傷,毒素導致溶血反應,大媽患上了急性橫紋肌溶解徵。
吃小龍蝦
2014年1月,廣州一名65歲老伯在家食用小龍蝦,還同時飲了自釀的藥酒,之後就出現肌肉酸痛的症狀,一條腿動彈不得,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徵。
吃螃蟹
2012年,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收治一名橫紋肌溶解徵患者,35歲的患者發病前一周內連吃四天大閘蟹,突發劇烈腹痛被送進醫院,之後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吃蘑菇
2001年,法國12名橫紋肌溶解徵患者發病前都曾連續吃了3-4頓含有Tricholoma equestre(一種野生蘑菇)的食物。
吃藥
2012年,杭州一名小夥子兩天吃了包括快克、頭孢、雲南白藥酊、阿莫西林膠囊、藿香正氣軟膠囊等12種藥,患上橫紋肌溶解徵。
瀟湘晨報記者 張瑩 通訊員 梁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