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來,無論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只要村民一個電話、一個口信,他就會隨時趕到,號脈、拿藥、打針……默默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被群眾稱為大山裡的「120」。
他就是龍仁元,今年60歲,攸縣蓮塘坳鎮四鄉八裡村民都熟悉的「龍大夫」,先後獲評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全國優秀名中醫,並被推薦為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候選人。
群眾一個電話,不論晝夜及時趕到
曾經的蓮塘坳鎮缺醫少藥,不少鄉親們被病魔長期折磨。目睹這些,當時小小年紀的龍仁元就下定決心:「要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讓鄉親們擺脫病魔。」
1961年,經群眾推薦,剛滿13歲的龍仁元,被當時的大隊黨支部送到公社衛生院向一名老中醫拜師學醫,從此踏上了醫療生涯。
1969年,剛滿21歲的龍仁元在大隊當起了「赤腳醫生」。當時,該大隊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且居住分散。「那時沒有交通工具,出診全靠走路。」龍仁元說,缺少對症的藥品,他就在山裡找草藥;沒有醫療器械,他學會了扎銀針。儘管條件艱苦,但龍仁元盡職盡責。鄉親們需要看病,一個電話或一個口信,不管下雨下雪,白天深夜,他都及時出診。有時要步行兩個多小時,爬十幾公裡山路。摔個跟頭,擦破點皮,那是家常便飯,但他卻說:「看到鄉親們治好了病,我心裡比什麼都高興。」
放棄私人診所,毅然返鄉當鄉醫
龍仁元曾南下深圳,辦起一家私人診所,生意很是紅火。
2001年發生的一件事,使龍仁元回到老家。那年,家鄉的銀坑衛生院因管理不善、醫療設備簡陋等原因,職工工資難以兌現,瀕臨倒閉。消息傳來,龍仁元毅然將自己在深圳的診所交給徒弟。
親友不理解他:「有福不曉得享,竟然從米籮筐裡跳到糠籮裡。」他從不反駁。看到醫院的窘況和老百姓就醫難的現狀,他毛遂自薦,向鄉衛生院和縣主管部門負責人提出要到鄉衛生院工作。2005年2月,龍仁元被縣衛生局聘為銀坑衛生院主治醫師。
由於臨床經驗豐富,對病人細心體貼,找龍仁元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龍仁元同院務會成員大膽改革,更新醫院儀器和設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如今,醫院的床位由原來的5張增至30張,職工人數也從6人增至23人,業務收入從2004年的不足1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逾百萬元,可謂實現了質的飛躍。
40多年,免費診治4860多人次
工作中,龍仁元24小時應診,每天工作在15小時以上,無論節假日,從不收取加班費、夜班費或急診費等。他還主動承擔了下洞社區等8個村(社區)5000餘人的疾病預防和診療任務。對於那些生活困難的病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等,他常年提供免費就診。
一天晚上,龍仁元正準備休息,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他出門一看,一名男子背著一名「血人」闖進來,口裡焦急地喊著:「龍醫生,快,快救救我老婆!」
原來,這對夫婦是漣源人,在附近村裡打工,在山上背木頭時,妻子不慎一腳踏空摔至路下。龍仁元趕緊搶救,病人終於轉危為安。隨後,龍仁元還騰出家裡一間住房,讓夫婦住下來,並精心照顧。7天後病人康復,龍仁元沒收一分錢醫藥費、夥食費,讓這對夫婦感激不已。
40多年來,龍仁元共免費診治4860多人次,免費金額達8萬餘元,還經常為病人提供免費就餐和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