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13日南通訊(通訊員 殷莉莉 儲慧文)海安法院少年法庭立足審判職能,架構法治建設根基視角,建立融警示懲戒、教育救助於一體的未成年人審判、幫扶機制,不斷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權益保護方面尋求新突破,自2011年9月獨立建制以來,該庭審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六百餘件,無一例超審限、無一例發改、無一例涉訪,曾先後獲評「江蘇省少年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等榮譽稱號。近日,《海安法院譜寫青少年保護新篇章》一文被《江蘇法制報》頭版刊載。
以體驗教學為抓手,建好「警戒線」。組織典型案例庭審觀摩,突出展現事情起因小、矛盾升級快、行為人法律意識淡漠等要素,重點宣傳未成年人犯罪多帶有「衝動」和「盲從」的特點,以體驗者身臨其境所帶來的直觀體驗,提升觀摩人員對違法犯罪行為以及法律後果的認知,進而反思、調整自身行為。舉辦「法院開放日」活動,輪流邀請各中小學師生來院參觀,感受法院內濃濃的法治氛圍。通過在圓桌審判庭體驗法官角色,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主持正義的種子。播放自製警示教育記錄片《青春的十字路口》,築牢預防犯罪的警戒線。
以「家校」聯通為基點,建好「隔離牆」。直擊家庭教育的盲區,在學校傳播法治種子。打造「家長課堂」這一司法品牌,將「家長課堂」搬進社區廣場,以家庭教育融入法治因素、心理疏導為主要內容,組織家長和子女上好「法治親子課」。組織教師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講座,以近年來該庭受理的典型校園傷害案件進行舉案說法,對學校在預防與應對校園傷害案件、校園欺凌等方面易犯的錯誤進行系統總結,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學校為學生撐好預防犯罪、抵禦傷害的保護傘。
以盯防幫扶為重點,建好「防護網」。打造「綠苗培護」工程,以青年幹警工作委員會這一平臺,促成青年幹警「一對一」結對不良行為青少年、閒散青少年、服刑人員與被強制戒毒人員的未成年子女、少數單親家庭兒童等,在心理輔導、學習與生活困難扶助等方面給予扶助,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面對面交流、鄰裡及學校走訪發現存在問題,杜絕單方說教、強制灌輸,共同分析因果聯繫,引導其作出正確抉擇。提升結對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敏感性格特徵的孩子,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引導其正確、客觀地認識和面對困難。以幫助樹立信心和動力為主要內容,不越俎代庖代其掃除障礙,適時、適量提供幫助,培養其自尊、自立、自強的良好品性。
以牽手「春蕾班」為陣營,建好「守護帶」。六年如一日為「法院春蕾班」輸送法治關懷,提供一定物質資助和精神支持,幫助他們遠離孤苦,促進健康快樂地成長。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天一杯奶」,每日訂送一杯鮮奶,給身體加營養,為心靈添慰藉;「每季度一走訪」,不僅到家庭、鄰裡、學校了解春蕾學員成長中的問題與困難,也陪他們談心交流、遊戲玩耍,彌補他們缺失的關愛;「每年底一慰問」,每一位春蕾學員準備一件新衣、一雙新鞋過新年,也組織「法官媽媽」迎接孩子們到法院過年,與孩子們同吃開心餐,讓他們感受法院大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