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記者 李丹陽
七月九江,暴雨如注,江水來勢洶洶,鄱陽湖水位迅速上升,九江所有縣區全面受災,全面告急。
衝鋒的號角吹響了。九江畔,救援力量火速集結。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一支先後榮獲52項省部級以上榮譽、素有「鐵軍」之稱的隊伍,聞汛而動、向險而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支隊全體指戰員入災區,戰內澇,排險情,救群眾,留下一幕幕感人畫面。
2020年7月8日,江西九江都昌縣大港鎮遭遇嚴重內澇,鹽田中學471名師生被困,消防員奮力轉移被困師生。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供
體力耗盡了,信念還在
7月8日6時,九江市都昌縣大港鎮遭遇嚴重內澇,鹽田中學471名師生被困。接警後,都昌縣迎賓大道消防救援站黨員突擊隊隊長向衛強立即帶領8名突擊隊員趕往現場。
情況嚴峻。學校門口地勢低洼,已形成了一個漩渦,最深處洪水已到腰部,救援車輛無法通行。向衛強當機立斷,推起橡皮艇衝進水流,在水流最湍急的路口快速布繩。救援通道打開了,向衛強和隊員爭分奪秒地轉運學生。
突然一聲巨響,學校的大鐵門被衝斷!洪水瞬間湧進來,向衛強摔入水中。水下一片渾濁,他身上多處因磕碰受了傷。而此時,他只有一個念頭:「糟糕!孩子們……才轉運了100多個!」
「我告訴自己,死也要把他們都帶出來。」向衛強說,當身體似乎一點力氣都沒了的時候,信念還在。依靠意志支撐,他居然又咬牙站了起來,8名隊員你拉我我扶你,再次艱難地護在了橡皮艇周圍。
40多次的往返,5個多小時的戰鬥。水勢兇猛,每個動作都無比艱難,向衛強和隊員拼命地堅持著。
這是向衛強第一次參與抗洪搶險,今年只有23歲的他撐到了最後,441名學生、30名老師全部獲救。
我帶的人,一個都不能少
與洪水搏鬥,有膽也要有謀。
7月8號,彭澤縣太平關鄉古樓村被淹,有著20年消防救援經驗的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科副科長覃旭華接警前往。
當他帶著6名舵手和3艘衝鋒舟趕到彭澤時,眼前是數百名正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心中焦急,但覃旭華沒有貿然行動。多年的水域救援經驗告訴他:此時的洪水流速目測超過每秒1.5米,已達危險值。他問舵手們,敢開船嗎?大家說,敢,只是沒開過。
覃旭華帶隊參加過多次救援,他的原則是帶出來幾個人,回去必須幾個,一個都不能少。緊急關頭,他作出決定——這一程,全由自己掌舵。
覃旭華跳上衝鋒舟,在靠岸的水面上轉了三圈。三圈回來,他對隊友說:「心中有數了。上船!救人去!」
水情瞬息萬變。艱難行駛到主流區時,巨浪將衝鋒舟打了個橫,無法直線行駛到達村內。覃旭華立刻改變戰術,利用水勢逆流而上,平移舟艇,橫渡激流區,順利進入村莊。
此時,洪水已漫到農房二樓,村民們紛紛逃到樓頂避險。洪水中,衝鋒舟每靠近一棟民房、安全救援繩每固定一次都是挑戰。將全村400多名群眾成功轉移後,覃旭華和隊友累得癱倒在地。這時,他們之中才有人想起,距上一次吃飯已過了整整16個小時。
讓群眾安心轉移,鵝我們買了
身披一身「火焰藍」,就是黨的忠誠戰士。在永修縣三角鄉,消防員救鵝的一幕廣為流傳。
7月12日晚,三角聯圩潰堤,永修縣三角鄉2.3萬人受災。當晚,大轉移開始。
張再勝曾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險情發生後,在外打工的他匆匆趕回,配合消防指戰員們一起,將家中70多歲的父母轉移到了安置點。然而第二天清早,張再勝又敲開了縣消防救援大隊的門。
原來,張再勝家中養著100多隻鵝,是政府送來幫他家脫貧的,每隻已有六七斤重,眼看就能賣了。「這些鵝幾乎是我們的全部家當。」張再勝說,母親心裡惦記這些鵝,吃不下、睡不著,他只好硬著頭皮找消防員,希望把鵝救回來。
在洪水中救人已經很難了,何況那麼多鵝?然而永修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劉成奎沒有半句推辭,帶著隊員們立即出發。
暑熱難耐,張再勝家養的鵝又野性十足,十分難捉。指戰員們在泥水中圍追堵截,用了2個小時才將100多隻鵝全部捉到橡皮艇上。
可惜依然有十幾隻鵝已經熱死了。看到老人家偷偷抹眼淚,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馬劍明當即決定,聯繫支隊食堂,把搶救出來的鵝全部買下來,讓群眾安心轉移,並告訴隊員: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努力去幫。「世上怎麼有這麼好的人?他們等於是兩次救了我的父母。」張再勝哽咽地說。
洪水敢擋,火海敢闖。在今年發生的超歷史記錄大洪水面前,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全體指戰員深入災區,先後參加各類戰鬥336起,營救疏散群眾1.3萬餘人。
九江哺忠士,水火煉英雄。九江畔,感人的故事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