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蝸居》曾經被禁的經典影視劇火爆被重新火爆。
由於當年正式發布時正處於高考的特殊時期,我沒時間看,但在年中聽到了一些經典故事,所以我拋開好奇心和懷疑,同時,懷著不願錯過經典的心態,我決定好好看看。
自從《蝸居》以來已經十年了。
劇本改編自是作者《蝸居》於出版的小說,這部電視連續劇直面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反映了房價飛漲背景下城市生活中普通人的跌宕起伏。該劇於由上海電視臺首播,僅用了4天時間就創下了收視率的歷史新高,劇中涉及的熱點話題強烈引起了公眾的共鳴。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姐姐海萍十年前當上海的房價飆升時,她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並籌集資金支付首付款,姐姐海藻買房後,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變化。在各種壓力下,海萍得到了頑固和強烈的支持,而海藻卻則陷入了背叛愛人、暗戀成熟宋思明的情感泥潭。
最後,海藻在一場宋思明車禍中失去了他的子宮。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他們應該得到他們應得的,一個背叛了他們的家庭,另一個背叛了她的男朋友,破壞了別人的家庭,這樣的悲劇是他們應得的報應。
也有很多人討厭海萍和海藻兩姐妹當他們看這齣戲的時候,為了買房,他們把身邊的人都消費掉了,尤其是她的妹妹海藻,他們想要榨乾每一個一滴血看起來都是無辜的,但事實上她把她的妹妹推到了歧途上。
她的姐姐海藻在男朋友和情人之間徘徊,她不拘小節地享受他們給她帶來的所有好處。
智虎曾經有一個熱點問題,關於如何在《蝸居》中計算海萍,一個普遍的答案是海藻的這一切都是由姐姐自私造成的,表面上,她並沒有讓妹妹背叛自己的感情,但事實上她把妹妹推向了一個已婚情人宋思明,這導致了海藻最終的悲劇,她失去了她的暖心男朋友小貝和她永遠寶貴的子宮。
回到海藻原來的家庭和成長背景,不難發現她在兩個男人之間猶豫不決,依賴他們,這一切都與她的成長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海藻的人格扭曲是由原始家庭造成的,屬於典型的依賴型人格。
1、成長背景造就了海藻的依附人格
讓我們來看看依賴人格的心理學理論
依附人格產生於人的早期發展階段。沒有父母他就活不下去了,在孩子印象中,保護他、撫養他、滿足他所有需要的父母是萬能,他必須依靠他們,以免失去保護之神。這時,如果父母放縱過度,鼓勵孩子依靠父母,不要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孩子會逐漸依賴他們的父母或權威在他們的心目中中,他們成年後仍然無法自主,缺乏自信,他們在一生的工作責任中,總是依靠他人做出決定,承受不起各種任務的選擇和採納,形成了依賴性人格。
回到海藻,除了她的父母,海藻仍然受到姐姐的保護,也就是說,海藻有雙重保護,很難不形成這種性格。
在法國弗朗索瓦·勒洛爾中,克里斯多福·安德烈在《無處不在的人格》中提到了依賴人格的典型描述
事實上依賴是人的本性,我們出生在完全依賴的狀態下。嬰兒出生,赤身裸體,脆弱無能,他們的生存完全取決於周圍的環境。之後,為了身體的生存和心理的發展,我們依靠周圍的環境成長。我們早就明白,一定程度的依賴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在依附性人格的心中,由於缺乏內在力量的支撐,一旦沒有人可以依靠,就會立刻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而海藻就是這樣一個依附的人格。
我們先看看她是怎麼出生的,沒有計劃或跡象,她的父母從來沒有計劃過她的出生,她的名字也很草率,連宋思明都說沒有叫海藻的女孩,而你的父母選擇他們的名字太隨意了。
是的,海藻顯然在家鄉沒有地位,所以她很少正確面對自己的存在。
在這個家庭裡,她沒有存在的意識,所以她經常喜歡依附於其他人,很少關心自己想要什麼,她是由她母親和姐姐安排的。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海藻逐漸形成了一種依附性人格。
從她與姐姐、小貝和宋思明的關係可以看出,海藻是一步步依賴別人的,她是個小孩子,她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奮鬥,腳踏實地地得到東西。
正是成長背景所帶來的習慣性依賴,使她最終一無所有決定了她的悲劇傾向。
2、依賴生命:姐姐海萍
作為海藻,姐姐,雖然海萍在買房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海萍在很多情況下對海藻是有好處的。
在某種程度上,海藻的個性也是由於海萍對姐姐的過度溺愛。
至少海藻認為有了姐姐,她會害怕沒什麼。
小時候,她經常跟男友依附於姐姐說我姐姐比我媽媽更親近我媽媽,姐姐救了我,沒有我姐姐,就沒有我。
我不明白她的邏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除了你的父母,幾乎沒有人能決定你的出生。
姐姐這句話並不能決定她的出生。
她把很多希望寄托在姐姐身上,從來沒有想過要獨自戰鬥,她對沒什麼也有信心,更喜歡什麼也沒有得到。
簡單地說,就很容易看出海藻姐姐和姐姐海萍之間的性格差異。
姐姐不一樣,當海萍聽到這個有價值的工作時,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說他非常願意嘗試。
雖然剛開始的外國人對她來說不是滿意,因為海萍的英文很差,溝通上也有很多障礙,但她仍在努力思考如何教中文讓外國人更容易理解,積極學習英文,甚至記住公交車上的單詞。最後,在外國人的鼓勵下,她創辦了自己品牌的中文學校。
這就是姐姐和她姐姐之間的本質區別,從比較中可以看出,海藻是一個極度缺乏自信、不願意養活自己的人。表面上看,她善良、單純,對人畜無害,然而依靠內心深處,她不願意為創造努力奮鬥,讓她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
畢業後沒有工作,海萍把她養大,讓她在家住半年,代價是與丈夫發生衝突,如果找不到工作,海萍就給她提供方向;她一到周末海萍,就讓海藻來吃飯,就是勒緊腰帶,讓海藻吃幾頓好飯。
儘管姐姐已經悄悄地將她姐姐的許多優勢瓜分了,但不得不說姐姐對海藻非常照顧。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精神上。
後來,海藻意外懷孕,堅持要生孩子,他們的母親非常生氣,海萍阻止了對她母親的所有打罵,並為她承擔了所有的責任。
「媽,你別打海藻,都是我這個當姐姐的沒有教好,你要打就打我」
雖然自私、勢利、貪婪,但他非常有責任感。
對於相對於海藻來說,她第一時間沒有考慮依靠誰,但她試圖自己找到一條路,雖然她的能力有限,她最終借用了海藻的光芒,但至少當她遇到問題時,她不會選擇逃避和依賴。
海藻不一樣,什麼都可以,第一時間選擇依靠。
3、情感依賴:男朋友小貝
小貝的出現,可以說為海藻空虛的生活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在情感上,海藻喜歡小貝,而不是依賴他。
當第一次相遇時,小貝為海藻遮雨,海藻很快落入敵人手中,不久便搬到小貝租來的房子裡,過著同居生活。
他溺愛她,為了給海藻買她最喜歡的冰淇淋,他犧牲了一個星期的餐費。為她做飯、洗衣服、照顧她、愛她,除了經濟能力有限而缺乏經驗外,小貝堪稱理想的完美男友。
就這樣,海藻處處依戀著男朋友。
隨著宋思明的出現,海藻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分化,她迷戀大叔的財富、權力、優勢,甚至能呼風喚雨。
海藻在吊死小貝時依靠叔叔。
叔叔可以給她她想要的物質生活,小貝,卻可以給她精神上,情感依賴。
因此她不願意放棄小貝,儘管宋思明一再向她表明海藻只屬於她,她不想有第二個人。
海藻要麼拒絕,要麼給她時間處理。
事實上她從來沒有以積極的方式處理與小貝的關係,她仍然隱瞞小貝,好像沒有情人宋思明。
因為海藻對小貝很有感情,即使她和宋思明當場被小貝抓住,她也在盡力恢復,她受傷後受到小貝的折磨,她沒有多少勇氣選擇離開,事實上她不能沒有小貝。
4、對金錢的依賴:情人宋思明
更不用說,市長秘書,有權有錢,是及時幫助海藻貧困生活的人,他幫了海藻一點,對海藻來說,他是無所不能。
於是當宋思明第一次主動借給海藻2萬元時,她擔心姐姐借不到錢,於是她找到了救命稻草。
當然,這一次並沒有完全刺激藻類的附著。
直到宋思明第二次借了她6萬,比第一次多了幾萬,這對她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帶小貝在一起的海藻其實是勤儉節約的,並不是說他們一開始就不能過上艱苦的生活。
宋思明的出現似乎為她的貪婪打開了一條道路。
宋思明的錢對海藻來說太容易了,後來宋思明主動把海藻帶回別墅,她沒有反抗,而是有了關係。
從表面上看,我們永遠不會一次又一次地做對不起小貝。
從宋思明開始到她主動與叔叔保持曖昧關係。
一步步將自己變成敵人,看似被動,實則主動。
每次宋思明問海藻陪睡,表面上,她覺得對不起男朋友的海藻卻從來沒有選擇拒絕;她偷偷背著男友小貝和叔叔幽會,參加宋思明同學的聚會;面對宋思明給她的慷慨錢,她說她不是那種人,但還是抵擋不住他的誘惑揮金像雨一樣合理地買了一堆我以前看不起的漂亮衣服,然後像姐姐一樣炫耀自己終於活了兩天班休三天,月薪一萬多元。
然而她也有自己的理由:為什麼不趁著年輕,有著奢侈資本的時候好好利用呢?
一步一步,海藻的三觀已經被扭曲,失去了靈魂。
當別提被宋思明照顧的那一天是多麼幸福啊,你不必去上班,也不必和老闆吵架,抱怨自己的工作。宋思明的出現帶來了海藻夢寐以求的生活,並最終使海藻以痛苦的代價依戀著自己的錢付出。
5、依賴的海藻被動地將她的生活推向悲劇高潮
從另一個角度看,海藻與上述三人的關係是被動接受。
海藻選擇接受姐姐提供的免費住房,而不是拒絕,她清楚地知道姐姐和她姐夫住在一個小屋頂下,這對他們來說既擁擠又不方便。
如果她姐夫不是無能,脾氣好,我想她會對海藻有一些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她的姐夫不能成為這個家庭的主人,沒有家庭地位,海藻將成功地受到姐姐的保護。
大多數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不會畢業,他們不會打擾他們,如果他們找到工作,並與他們的姐夫姐姐和一定會一起租房子。
畢竟她已經成年,不能事事依靠姐姐,更別說姐姐已經結婚了。
為了姐姐的利益,她被動地接受了卻,並主動爭取她想要的生活。
情感上,如果宋思明不在酒店秘密接聽男友小貝的電話,宋思明發現了她的存在,宋思明主動回到家庭,海藻就會繼續被動地在男友和情人之間徘徊,不會放棄對方。
畢竟小貝給了她感情,而宋思明可以給她她不可能擁有的所有物質條件。
後來,當小貝得知此事後,她不得不與宋思明斷絕關係。
小貝太愛海藻,所以他忽略了過去,選擇了原諒海藻。
最後,她被動地熬過了心中小貝的痛苦,就在他們準備結婚時,宋思明主動取回,她的內心矛盾又無窮無盡了,她被動地給她留了一條信息宋思明。如果她想和小貝過上好日子,那就應該徹底打破,而這一切都是由內心深處依戀人格造成的。
後來,因為小貝又看到了海藻和宋思明的留言,他毅然選擇離開。我想深愛小貝一定恨海藻。
小貝再次被動地拋棄了「被失戀」。如果海藻能主動拒絕宋思明金錢和求愛,即使他們犯錯,當第一次被小貝發現時,也應該主動與宋思明決裂。
即使她與小貝疏遠,感覺無法繼續下去,她也應該完全脫離小貝並尋找新的關係。
她沒有,被動地接受上帝和周圍人安排的一切,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了無法彌補的深淵。
在她與小貝分開後,她沒有選擇給自己一段空窗期的時間,而是用時間和決心修復了前男友和她的愛人造成的創傷,相反,她找到了宋思明並依賴他。當她意外懷孕時,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保住孩子,但她相信宋思明將來不會忽視她。
用孩子鎖住男人的心,被動地交換未來,依附在海藻的個性,可謂表現淋漓盡致。
害怕改變,被動接受,命運一步步把她推到魔鬼手中,痛苦不堪,悔恨不已。
6、後記
在我看這齣戲之前,我知道是一個破壞宋思明家庭的三年級學生,她還知道宋思明是一個腐敗的政府官員養情人。
當我真正開始看第一集的時候,我覺得不可思議在最後的結尾。
在觀眾眼裡,戀人和小三顯然很單純,當剛開始和小貝在一起時,他們也會盡力省錢,他們不像一個依賴叔叔支持的年輕女人。
這正是該劇最高的明之,悄然將海藻推向悲劇。她的每一步,每一個選擇,矛盾,看似沒有大錯,也看似無可奈何,卻在她一次又一次不果斷而惹上了很大的麻煩。
小貝和宋思明的出現激發了海藻的依戀人格,她只是開始完全依賴她,徘徊不前,懶得做出選擇,她享受他們給她帶來的所有好處。
有這麼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回來。
所以她失去了深愛她的小貝,也永遠失去了宋思明和子宮。
代價是痛苦的。
海藻的悲劇告訴我們,唯一可以依靠和依靠的就是你自己,你可以為你想要的生活而奮鬥。未來的路沒有人會替你走,你所有的困難,沒有人會永遠為你擋道,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無論是好是壞,後果都需要你自己承擔。
因此海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END---
筆者簡介:行動,工科研究生正在讀書。一個熱愛文藝女青年,一個鼓舞人心,陽光,熱情、思考、靈魂、夢想的小仙女。他們的夢想是帶領新時代女性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