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年輕人怎樣解決一日三餐
不少年輕人選擇叫外賣來填飽肚子。(記者 王旭東 攝)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簡單的八個字概括了平凡生活的美好,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節奏的加快。如今「一屋幾人,三餐外賣」的情況卻更加常見,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做飯已不再是唯一的用餐途徑。五花八門的選擇下,年輕人的一日三餐是如何解決的,吃飽吃好的同時還要注意哪些?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同樣在家做飯 方法各不相同
家住桃園路的王奇予今年32歲,他記得小時候不是在家吃媽媽做的飯,就是去爺爺外公家,吃飯的選擇沒有現在這麼多,「可能就是從小吃起來的口感,總覺得家人做的飯是最香的,再好吃的菜館,吃多了也會膩,時至今日那些飯菜的口感、味道還留存於舌尖。」長大後有了家,王奇予也成為了堅定的做飯黨。即便是朝九晚五的工作,王奇予也會每天抽時間逛菜市場,採購最新鮮的食材,享受做飯的過程,也滿足家人的胃口。
家庭主婦尹薇每天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做飯,「結婚前也不會做飯,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就不可能天天在外面吃飯了,還是要給孩子營養搭配。」一年前父母也從蘭州老家來到了西安和她們一家三口一起住,怎樣改善一家人的飲食成了尹薇最重要的功課。
以前尹薇都是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去幼兒園順路去早市買菜,後來生鮮蔬菜可以直接配送後,尹薇就很少再去菜市場。「網上買菜選擇更多,現在幾乎全城的超市都可以挑選,可以貨比三家,還能買到菜市場買不到的菜品,更重要的是節省時間。」
介於自己做飯和點外賣之間的,還有一種就餐方式也正在興起:半成品加工。在一些主打生鮮的超市中,就擺放著不少類似的半成品淨菜,青豆蝦仁、宮保雞丁……這些家常菜的原料、佐料已經配齊包裝進一個飯盒中,食客買回家直接翻炒就能吃上一頓簡單又熱騰騰的菜餚。網上點這些半成品送到家中已經是楊女士的日常,對工作緊張的她來說,這種方式更快捷便利。
三餐均靠外賣 定製餐食
吃頓飯,有必要這麼費勁嗎?家住櫻花廣場附近的小陳雖然已經結婚兩年,但家裡廚房的使用次數卻不超過兩位數,這僅有的幾次記錄大多還是雙方長輩來家裡小住才創下的。小陳和妻子同為IT從業者,平時加班是常事,「周六周日又想休息懶得開火,於是外賣就成了吃飯的首選。」家裡廚房沒有任何煙火氣的小陳對於周邊的外賣卻是如數家珍,方圓四五公裡,評分在4.7以上的店,幾乎全吃過了,除了油鹽有些重,他並不覺得外賣有什麼缺點,品類多、方便快捷,完全能滿足他們上班族的餐飲需求。
需求催生供給,平衡營養、節約時間,定製餐食也逐漸進入人們視線。據在高新區上班的被訪者介紹,高新區的不少輕食店都提供按月定製餐食服務,方便周圍上班的白領。消費者可按照店內菜單,提出自己對搭配的要求,繳納一個月的費用後,一份長達一個月的定製午餐就出爐了,每天中午固定時間去店內取走自己的午餐,也能夠兼具口味、營養與便捷。
就餐方式的多元化也折射著生活狀態的轉變,同為外賣「擁躉」的市民徐天告訴記者,如今除了外出吃飯,自己已經失去了做飯,甚至吃飯的興致,甭管午餐、晚餐,都當快餐吃,能填飽肚子就行了。「生活節奏太快了,實在沒時間也沒心情對著花花綠綠的菜品精挑細選,反正自己一個人,對於吃也不是很講究。」徐天說。
兼顧健康 年輕人可學家庭廚藝
對於如今年輕人五花八門的飲食方式,陝西省飲食營養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建偉表示,這正說明了社會的發展程度高,讓大家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在吃飽吃好的過程中,也要多注意飲食的健康和營養。就外賣來說,很多外賣的口味是「爆辣」、「爆鹹」的,讓消費者吃起來「有味道」從而多消費,這些外賣肯定是油鹽超標的,但現在整體提倡的是限鹽控油。此外,外賣選用的食材、用的包裝盒,往往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衛生因素,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在點外賣時往往會按喜好來選擇,而不是營養搭配來點,喜歡的就重複點,這多種原因就造成了外賣的缺乏營養、不健康。
「此前協會開展過一個進社區的項目,希望改變年輕人的飲食結構,效果也不錯,活動過程中,年輕人對於美食的熱愛、健康的追求,都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只是他們中大多數要不沒時間,要不就是不會做飯。」黃建偉也建議,年輕人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簡單學習一些家庭廚藝,一是能滿足個人的健康飲食,二是能融洽家庭的關係,三是三五朋友之間在家做飯同樣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再加上現在還有外賣食材,多做嘗試說不定會有新的感受。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