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時空錯置的「冷豔臺北」

2021-02-07 Discover臺灣之美

文/圖    陳鍵興

 

臺北老城的舊日風華在歷史的硬傷作用下已幾乎消逝殆盡了,幾條日漸萎縮的老街巷,幾個已然失語的古城門,像是化石一般,「隱居」在充斥各種時尚元素的現代都會的「牆角」裡,亦如一幅幅老舊的插圖,嵌入在當下洶湧橫流的流行光影裡的。

 

這或許是臺北這座城市最能勾人魂魄之處。十多年來我多少次「穿越」臺北,這種「穿越」當然有城市地理上的意義,但對我而言,更是一種時間概念上的旅行,好似翻閱一部「光陰的故事」,體察到的是她那時空錯置的「城市表情」。具體地說,我所不斷遇見的臺北是這樣的:她熱烈、豔麗、活色生香,擁抱著全球化時代和消費主義背景下的現代化風潮,「武裝」得絢爛、奔放、光怪陸離,而在因為急遽吸納而擠壓出來的高密度背後,在那善變的迷人幻影背後,似乎又沉吟著一個寂寥、感傷的殘夢,流露出一種無著的疏離感。於是,我看到了一個「冷豔」的臺北。


西門町,在我看來是這個「冷豔臺北」最具代表性的一則話本。這個新舊並置、雜糅的街區像一個罐頭,不大的空間裡裝載了相當豐富的容量,百味雜陳;又像一個小劇場,侷促的舞臺上反覆演繹著有關罐頭期限的荒誕戲劇,其中的演員是一群一群活躍生猛的「新人類」,還有幾個形單影孤的也曾在此生猛過的老人,他們都屬於西門町。


在毗鄰西門町的中華路人行道上,有一塊石頭鐫刻著:「不到臺北市,不知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臺北的熱鬧」。誠然,西門町是臺北乃至臺灣最知名的地標。但是,我2002年第一次去西門町,卻不是因為要見識臺北的熱鬧,而是去走訪「中華新村」——一個1949年前後赴臺的大陸軍眷聚居的老眷村。

 


其時,「村口」處還有一串小店,「北平大包子」、「山西麵食」之類的招牌鱗次櫛比,讓我一時生出回到大陸北方的錯覺。眷村裡的房舍已十分破敗,而且顯得擁擠,顯然歷經了數十年不經規劃的「自我建設」,造就出一種獨特的聚落建築形態。幾條狹窄走道匯聚的一處岔口上,五六位老人坐在藤椅、板凳上,端著茶杯,正在聊天。我走上去和他們攀談起來。聽說我從大陸來,老人們似乎有了新的談資,顯得有些興奮起來,原本有些瞌睡的一位也抬起了頭。他們一口山東話,一口四川話,又來一口湖北話,讓我有些應接不暇,時空錯覺更加強烈了。

 



告別了老人,從另一個「村口」出來,我著實嚇了一跳。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番迥異的場景,讓人感覺恍若隔世。這是因為穿過「中華新村」,我竟活生生掉進了西門町的「流行陷阱」裡。

穿行在往來如織的人潮裡,我被各樣繽紛的廣告招牌、五花八門的店家商鋪,衣著斑斕的年輕人帶入了另一個夢境。西門町商圈是臺北「新人類」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在這裡可以一睹臺北年青一代的「兇猛」——他們哈韓、哈日,肆無忌憚、勇往直前地「哈」一切他們認為值得「哈」的東西。對於各種前衛的時尚元素,他們奉行「有容乃大」的哲學,而我稱他們為「雞尾酒式的新人類」。



在西門町的商業街上,我雖自以為還是青年,卻似乎花不出什麼錢,因為這裡販賣的多是我不敢嘗試的玩意,染個綠油油的頭髮,掛個銀晃晃的舌釘,弄個火辣辣的刺青……這讓我想起臺灣電影《臺北朝九晚五》,宣傳海報上有一句話,大意是: 1974年以前、1984年以後出生的人——不要走近。不少的臺灣電影裡都能見到西門町,我印象中有蔡明亮導演的《青少年哪吒》,主角小康和阿澤相遇的地方就在西門町。

  


從1922年迄今,西門町一直是臺北最時髦的商圈,20世紀70年代更成為數十家電影院的集結地,各種時尚舶來品在這裡登臺,迅速流行並迅速汰換。生活在臺北並熱愛為這個城市書寫的廣告人李欣頻把西門町視為臺北最奇幻的城市看板。她曾對我說:「這地方太有趣了,放眼望去,撲上來的幾乎全是五光十色的流行文化,但如果細緻一點,你會看到,在這些新鮮玩意中間夾雜著殘留的老物件和老味道。」


是的,每次走在西門町的騎樓下,我被眾多的臺北「新人類」裹挾著穿越林林總總的販賣時尚的商鋪,感官疲勞時又往往會不期而遭一家老店,或是講究過程、看中品質的老咖啡館,或是推崇慢工細作的製鞋店,又或是開了三四十年的老牌修腳攤……它們比鄰而居或臨街對面的,總逃不開立等可取的飲料店、布料少之又少的時裝店,以及倒也強調手作精神的紋身工作室,等等。

   

於是,西門町就有了兩套話語系統:快速生產並迅猛發跡的珍珠奶茶店門庭若市滋養著焦渴的少男少女,放著老爵士樂的咖啡館生意清淡卻執守著自己的價值觀;一間經營閩南傳統風味的食肆裡,一邊坐著白髮蒼蒼、少言寡語的老住戶,一邊坐著褲子破了洞、以衣裳襤褸的形式追逐時尚的少年郎。他們或許彼此看不慣,卻分享著同一個空間。入了夜,色彩斑斕的年輕人嬉笑著穿行在霓虹閃爍的步行街上,背景裡時常會出現一位倚著拐杖、表情耐人尋味的年邁老者。我是一個旁觀者,一個過客,默默地經過、佇立,舉起相機,等待他們進入那個瞬間——那或許是一個沒有文獻價值的瞬間,卻是我收藏的「臺北表情包」裡最為生動而深刻的一幅。

   

「中華新村」多年前已經被拆除了,不遠處西門町的「流行神話」則仍舊夢囈般不停不休地講述著。突然有種想念,想念這些年來留在我鏡頭裡的老人,還有那些年輕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大概已過而立之年,恐怕已不再扎堆在西門町了吧。

 

 舊稿寫於2007年10月

  修改於2017年1月7日                      








編輯:臺小美

更多臺灣新鮮資訊,請持續關注

「Discover臺灣之美」

----


相關焦點

  • 「行走臺灣」臺北西門町電影院全整理
    那我就得說,最集中的莫過於西門町了,你看一個小小的西門町能集合那麼多家電影院,光地圖上數就有9家!而且還不算二輪獨立的U2電影院。。。▲臺北日新威秀影城另一個值得一看的特色,就是位於影城二樓,由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大師所創作的馬賽克壁畫代表作《旭日東昇》,此壁畫高2公尺、全長30公尺,於1966年送給日新大戲院做為鎮院之寶,作品結合藝術與工藝,除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外
  • 我用四千多個樂高積木,讓臺北西門町萬年大樓完全「活了」!
    當時非常流行四輪鞋  因此臺北西門町超有名的「萬年冰宮」誕生了這算是一種人類與人類之間就叫做  「紅衣⋯小⋯⋯⋯⋯姐」好了⋯⋯溜冰結束後   金髮哥把放進置物櫃的「大哥大」領回「大哥大」就是古早味的手機
  • 到臺北西門町感受最in潮流文化
    、康定路、漢口街和中華路所構成的街區,交通發達不僅是大臺北公車來往密集的地方,臺北捷運藍線和綠線的交會點西門站也於此;西門町是臺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區是臺北第一條專為行人設置的區域,西門紅樓、刺青街、電影街、KTV、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是臺北民眾假日最喜愛的去處之一。
  • 臺北西門町,百年未醒繁華夢
    >這場旅行起源於一張1928年的老地圖,上面詳述了西門町當時的每一個街廓的商家。文子拿著地圖前往西門町尋找百年未醒繁華夢。蔣中正趕跑了日本人,廢除了町,卻趕不跑這個沒有城門、也不是町的西門町,這個臺日混血、新舊交雜的繁華,聞著洋派的咖啡,嗅著紅包場的脂粉,聽著披頭四的搖滾,摟著援交妹的青春,看著碩果僅存MTV,刺青、塗鴉、老街、小吃、百貨,都濃縮在這百年的歲月裡,這是一張關於西門町老地圖的故事。西門町始於原名寶成門的臺北西城門,建於1882年。日
  • 城市微旅行 臺北西門町的另類角度
    讓我們提前跟著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的創辦人周育如,發現不一樣的臺北西門町。行程詳情請查看文末「閱讀原文」。臺北城市散步與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的創辦人周育如agua,以在地人的身分,帶著我們觀察西門町的建物、招牌與地景,將視野從習以為常的水平線拉至天際線,仔細探查這個新舊並存街區的真實樣貌。
  • 味道臺北:西門町美食地圖
    「不到臺北市,不知道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道臺北的熱鬧。」這句話很貼切。臺北是臺灣最繁華的的城市,西門町又是臺北最繁華的的地段。西門町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東北方,是臺北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是臺北市第一條且有地標性意義的徒步區。這裡交通發達,不僅是臺北公交車來往最密集的地方,西門站也是臺北捷運藍線和綠線的交會點。
  • 臺北西門町飄揚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日前再次飄揚在臺北西門町街頭,與「臺獨」旗正面交鋒。現場圖(來源:臺灣《自由時報》)昨(29)日,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導稱,在臺北西門町,「中國五星旗滿街繞」。報導內容則是依據島內「獨派」臉書粉絲頁「西門町臺獨旗隊」28日發布的一段視頻。
  • 西門町是著名的電影街,在臺北看首映首選西門町
    西門町被稱為臺北「原宿」,「哈日族」的天堂,是臺北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圈,這裡有臺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各種日本書籍、唱片、服飾與日本同步流行,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代表、國際觀光背包客造訪之地。西門町也是著名的電影街,在臺北看首映,來這裡準沒錯。
  • 映象臺灣·臺北篇|西門町
    ,對於喜歡咖啡的你們,小提君還有其他咖啡店的私房分享,已在路上,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隨時帶你玩不一樣的臺灣哦~ 但是今天先不說咖啡了,今天說說西門町。到臺北,不到西門町,就不算到過臺北。所以沒去過 西門町=沒到過臺灣 (咦?誰說的。。。。。) 當然,臺北是來臺灣旅行的人必到之處,除了交通便利外,身為臺灣最大城市的臺北當然是不容錯過的地方。臺北有很多值得一訪的景點,北投的溫泉、淡水的碼頭、八裡的日落甚至是近郊九份金瓜石的懷舊礦鄉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
  • 下一站 「臺北」
    「臺北」→「花蓮」→「墾丁」→「高雄」→「阿里山」→「臺中」→「臺北」沒錯, 就是環島遊!=——這份攻略我會分成「五集」來寫按照我的遊玩順序它會是「故事」與「攻略」的結合衣服方面其實沒啥說的哈哈帶自己喜歡的衣服
  • 姜濤再獲粉絲越洋應援,18米巨型人像現身臺北西門町30萬人觀望
    「新世代人氣王」姜濤因為參演ViuTV與臺灣八大電視聯合開拍的新劇《超感應學園》,7月中已飛往臺北,完成14天自我隔離後,隨即開工。由於今次角色戲份重,所以經理人花姐透露「姜B」需要留在當地大概四個月時間,預計最快今年年底才可以返回香港。
  • 西門町是臺北最繁華的商業圈之一,潮流文化聚集之地
    在西門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籤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活動也常常可見。西門町有20多家電影院組成了電影一條街,在臺北要看電影首映,來西門町準沒錯西門町是歌手舉辦籤唱會的御用之地,在這裡走上十分鐘,撞星機率爆表。
  • 野生大咖女神現身西門町電影院!網一看羨慕:好想坐你旁邊
    記者許皓婷/綜合報導林心如和霍建華2016年結婚後,育有女兒小海豚,一家三口幸福美滿,但小倆口婚後維持一貫的低調作風,鮮少公開放閃,她近日則零偽裝現身臺北西門町的電影院,支持老公主演的新電影,讓粉絲直呼想巧遇。
  • 韓國瑜真的「玩完了」嗎?| 臺北望月筆記
    在市議會被詢時,議員痛批臺北市長柯文哲不專心市政,22個市長滿意度落後座,柯說自己不是「後座」,「最後一名在選總統」。
  • 滑板本來是屬於「街道」的文化 | HYPEBEAST 臺北城市滑板指南
    「西門町就是代表臺北街頭。在臺灣,你能想像得到的街頭文化都是從這裡開始。」從少年時代就在街頭走跳的 YI DA 表示,儘管近年西門町逐漸沒落,但它仍是臺北最具象徵性的所在,集結多種非主流元素,直到今天仍是次文化的溫床。而這也是為何 9CE 會選擇把店鋪開設於此的原因。「你不能否認這地方有著它獨到的魅力。」與此同時,9CE 團隊帶領 HYPEBEAST 前往五個 Skate Spots。
  • 談「白崇禧與蔣介石」白先勇:「臺北人」的歷史注釋
    「沒有辛亥革命、北伐、臺兒莊大捷,怎麼會有『臺北人』?」作家白先勇在臺北發表他和歷史學者廖彥博合著的「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將軍與蔣介石」,他認為,這套書等於是成名作「臺北人」的歷史註解,「『臺北人』是以文學寫歷史的滄桑,這套書是以歷史寫歷史的滄桑。」
  • 臺北41輛花車大遊行 人潮擠爆西門町
    臺北燈節重頭戲「西城嘉年華大遊行」11日晚間登場,遊行隊伍由41組大小裝置造型花車及各項表演團隊組成,全長達700米,除了有菠蘿油包、楊桃冰、蝦握壽司等可愛特色花車,另有高達8.5米的「日珥雞」,以及一推出就受到注目的「林默娘」花車,吸引人潮擠爆西門町。
  • 西門町是臺北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圈
    西門町被稱為臺北「原宿」,「哈日族」的天堂,是臺北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圈,這裡有臺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各種日本書籍、唱片、服飾與日本同步流行,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代表、國際觀光背包客造訪之地。西門町也是著名的電影街,在臺北看首映,來這裡準沒錯。
  • 西門町街頭低頭髮名片……被認出是「曹西平」
    記者田暐瑋/綜合報導資深藝人曹西平(四哥)已出道38年,犀利的形象、直言不諱的個性縱橫演藝圈多年,近日他在西門町街頭髮名片,大方脫下口罩,多次被路人認出,擔心他事不是遇到什麼狀況,但他絲毫不覺得尷尬,反而說:「我就是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情,人生沒有遇過低潮沒有遇過風浪
  • 聽說,現在來臺北,是踏「春浪」的最佳時機 音樂節
    DAY1 - 北投溫泉來臺北必體驗北投溫泉,北投共有三種溫泉,分別為「青磺」,「白磺」與「鐵磺」 DAY1 -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身為「臺北酒廠」,是臺北市市定古蹟,1999年後,「酒廠」搖身變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