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茶書上看過杉林溪這個名字,高冷清幽,又帶著一種獨特的書卷氣質,一直在腦海中暢想。
直至今日,在周老師這有幸品到此茶,它與心中冷冽的形象無二,實是仙哉,幽哉……
△周華清 太極茶道傳人
周華清老師是太極茶道的傳人,也是陳鋼老師同門師弟,說來與茶香記十分有緣。與茶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他,熱愛一分不減。
陳鋼老師說:「他收茶都是要到當地親自考察的,每隻茶的來歷你問他便說的清清楚楚。」
臺灣的整體面積較小,可用於耕作的土地不多,所以臺灣人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他們將高海拔的山區開墾作為茶園,細心呵護著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農作物也視為大自然的饋贈。
杉林溪位於臺灣南投竹山鎮,屬阿里山支脈,全年花開不斷為賞花人之最愛。
春之山櫻、石楠,夏宴繡球,秋有紅楓,冬有臘梅飄香。數萬公頃的衫林就如同一個遮天蔽日的森林浴場。
談論臺灣烏龍時,我們常常會提到「山場韻」這個詞,那是一種茶湯由口腔滑入喉底時感受到的「清涼感」。周老師這樣解釋道:「山場韻走得越深,海拔便越高。」
這款高山烏龍採擷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茶園,這裡終年早晚雲霧籠罩,環境冷涼,盡得地利,故此茶具有明顯的臺灣高山茶特徵:內含物質飽滿、山場韻足、清涼感持久。
不少海拔相對較低的茶葉在3、4月都已開始採摘,甚至完成製作。但杉林溪海拔較高,日夜溫差大,氣候冷涼,茶樹生長較為遲緩,再加上今年的天氣變化多端,這款杉林溪高山烏龍春茶在4月末5月初才開始採摘。
不過遵守大自然規律的茶農告訴我們,好東西,值得等待。
這批春茶制好後一嘗,周老師不禁感嘆它的柔滑湯底,不但具有杉林溪茶區的獨特杉木底蘊,更飽滿得如米湯,圓滑順口,高山韻佳,又不易苦澀。
臺灣高山茶屬於半發酵的烏龍茶,製作時需要成熟的一芽三四葉,製作中更重視搖青讓茶葉揮自然的茶香。特意保留的茶梗使茶葉保有更多的糖類物質,茶湯甜潤,層次豐富。
包揉、輕焙等一系列過程下來,需要一天一夜,一刻不停歇。看著這些被揉捻緊壓成顆粒的小茶球,封存的不僅是臺灣的高山茶韻,更是制茶人的惜茶愛茶的艱辛。
不同於梨山茶區清香以及阿里山茶區濃鬱花香,這款杉林溪高山烏龍香氣更為悠長、清銳,蘭花香高雅另帶著一份沉著冰涼的杉木氣息,亦稱冷香。
杉林溪不只是臺灣負有盛名的高山茶產區,更是至今保存完整的自然保護區,這裡的山林丘壑原始而自然,山間杉樹、茶樹交相掩映,茶品的杉木冷香便源於此。
透過午後陽光的茶湯,明媚清亮,翠綠鮮活,聞著淡淡的雅香,窗外的車水馬龍已經變成了清心的高山密林,原本浮躁的心緒漸漸沉澱,淺淺啜,細細品,眼前就生了意境。
衝泡方法
茶器:白瓷蓋碗
投茶量:7~8g
衝泡水:純淨水、山泉水
水溫:100℃沸水
衝泡:直接衝泡
關注茶香記訂閱號
每天中午12點更新精彩原創視頻
內容涉及茶道、香道、花道、人文、藝術
讓生活更有樂趣
▼來自臺灣杉林溪海拔1500米的問候,還不來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