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叢博
全國III卷作文題,是根據「小林漫畫」改編,畫中老師說:「畢業前的最後一節課,你們看看書,我看看你們。」
「小林漫畫」的作者林帝浣,現任職於中山大學,專欄作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網紅段子手、漫畫家。大河報文化周刊《河之洲》曾對林帝浣進行過專訪,並以《林帝浣: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為題進行過報導。
6月7日中午,看到自己的作品入選高考作文題,林帝浣難掩激動,他在朋友圈中說:小林漫畫真上了高考作文!
這幅漫畫當時的創作靈感來自哪裡?林帝浣說:「前兩年高考的時候,我就回憶起了自己的中學老師黎光寧,他教我們英語。黎老師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多,可以說是塑造了我的價值觀和知識結構,他對自己的學生都非常用心,付出所有。我記得自己當年高考前,黎老師說了類似這樣的話,於是我又進行了一點藝術加工,就形成了這樣一幅漫畫。」
談到對於漫畫進入高考作文的感觸,林帝浣說,高考前的某次模擬考試曾出了他的幾幅漫畫,所以這次再上高考作文讓他感到特別驚訝。「高考前的時候,學生和家長的壓力都蠻大的。他們很多人都會給我發消息,告訴我每天都會看我的漫畫來解壓,我很高興自己的漫畫能為他們帶來輕鬆和快樂,高考前我還特意為考生們畫了一些冷笑話漫畫,希望讓他們可以卸下包袱,輕鬆上陣。」
林帝浣著有《等一朵花開》《時光映畫》《詩經繪》《我想給你拍張照》《遇見新疆》《中國最值得拍攝的50個絕美小鎮》《廣州經典遊》《小林漫畫:人間治癒術》等書,其作品曾為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助力,並有多幅畫作驚豔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
林帝浣的作品中飽含人文關懷,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積累許多負能量,而負能量和正能量有時只有一念之差,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漫畫,實現這二者的轉化。
附大河報《河之洲》此前報導
林帝浣: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核心提示|最近,中山大學老師林帝浣火了。這位非科班出身的畫家,為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繪製的10幅「中國風」背景畫被讚嘆為「美醉了」。而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挑選作為申報推介宣傳畫的,也正是他的一組「二十四節氣」國畫。
當人們深入了解林帝浣時,會發現他還對攝影、書法、寫作等精通,出版過多部暢銷書,是文藝青年們熟知的紅人,現在只是讓他從小眾圈子走向了大眾視野。2月15日,林帝浣接受了大河報記者專訪,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將「有趣」作為自己人生哲學的人。
1
「詩情畫意」源自詩詞積累和生活感悟
立春時,趁著年後還有幾天寒假時光,林帝浣在重慶坐上了一艘輪船,順水遊走在李白筆下「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的三峽,在一個九塊錢的本子上寫生,一幅「輕舟已過萬重山」圖景只需片刻即成。
中國古詩詞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到一些打動自己的古詩詞,林帝浣便會忍不住動筆勾勒出意境;看到旅行中的風景,也會喚醒他腦海裡的詩句。《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正火時,他在朋友圈分享出三年前的一組舊作,為十餘首古詩繪了一組水墨小品,逸筆草草,把唐詩宋詞的韻味,藏進水墨意蘊間。
去年11月,《中國詩詞大會》邀請林帝浣為該節目配一組古代水墨插畫,表達包括《己亥雜詩》《夜雨寄北》《望嶽》等在內的10句意境不同的古詩詞。由於時間倉促,平均每幅創作用時半天,沒想到全部一次通過。
「要表達出詩詞的意境,需要有詩詞積累和理解感悟。」林帝浣從小就很喜歡唐詩宋詞,初中時曾把圖書館裡的《全宋詞》借出來,花了好幾個月一口氣看完,雖然是囫圇吞棗,但寫作文時也隱約有了些婉約派的感覺。他覺得,中國古代詩詞能以最精煉優美的語言反映環境事物或作者當時的心境,慢慢品味就會覺得非常美好。
李白是林帝浣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他喜歡這位「謫仙人」的灑脫飄逸,到處遊歷是他和李白的共同愛好。詞人中他欣賞的是有隱逸情結的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他鍾情的人生狀態。
詩詞插畫的創作靈感,來自林帝浣對詩詞的感悟與各地漫遊的觀察。詩詞大會上展示的「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的插畫,就是他聯想起在新疆杏花溝旅行時的意境,同時感悟出詩句中「碾」字最為精闢,所以畫上一輛馬車碾軋在粉色的花瓣上。
「二十四節氣」申遺宣傳畫裡的寒露插圖,並沒有秋的景物元素,而是寥寥數筆勾勒,一位隱士閒坐一葉扁舟隨風而去。林帝浣解釋說,中國文人筆下秋天的意境是蕭索的味道,有道家隱退的感覺,他將這種內涵融入節氣插畫中,儘管沒有單純的季節景色,但能體會到秋的韻味。
林帝浣的「詩情畫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文藝青年這個詞。在他眼中,所謂文藝青年是希望人生除了賺錢養家往上爬這種世俗功利的觀念外,還有其他的樂趣追求。「對這個世界來說,不能夠所有人都是一個價值觀,生活在參差多態的社會中才是幸福的。現在不是文藝青年太多,而是太少。」
2
既專注又不安分是一個「無法定義的人」
朋友們談到林帝浣,會說「這是一個無法定義的人」。除了繪畫上的成就,他還因攝影和旅行,獲得過《中國攝影報》2012攝影影響力年度人物、
螞蜂窩旅行網2013年度旅行攝影家。同時他又是位暢銷書作家,先後出了7本書。更熟悉的人還知道他是個地道的「吃貨」,廣州背街小巷裡的小店他都了如指掌。
專注、不安分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字眼,在林帝浣身上竟然「握手言和」了。他雖然雜,但絕非淺嘗輒止。為何愛好這麼廣泛?「覺得有趣好玩,所以就玩起來啦!」林帝浣沒有多想,脫口而出。不過,如果硬要找原因,或許與他少年時的經歷有關係。
林帝浣出生在雷州半島上湛江的一個村莊,家裡世代農民,從小沒錢買書,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錢去廢品收購站翻找,有好書有爛書,有深奧有通俗,沈從文、林語堂、豐子愷是這樣進入他的視野的。而《三國演義》只翻到了下部,所以多年以後才知道前面的故事。學畫畫最初也是照著廢品站找來的畫片,臨摹名山大川,渴望著能去這些地方看一看。
「我的知識結構比較詭異,可能也影響了思維方式吧。」哪怕是在高考這樣的獨木橋上,林帝浣依然「隨性」,當時他愛好美術,卻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山醫科大學,結果畢業後又沒穿過一天白大褂,本該拿手術刀的手握的還是畫筆。他輕描淡寫地解釋:「我當時的成績報考美院太浪費,而醫學分數最高,如果去美院只是會畫畫的人,但學醫的話則是會畫畫的醫生,多酷呀!」
按部就班的學業生涯結束後,林帝浣身上不安分的基因開始萌芽。做了三年高校行政,四年網站設計,然後是拍照旅行,練習書法繪畫,碼字寫專欄。「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知識門類,人多掌握幾門知識是蠻好的事,我覺得有趣值得去做,就會馬上落實。」
落實起來,林帝浣並不含糊,前幾年專注攝影,近兩年則是投入在繪畫上的時間更多。然後他慢慢發現,「掌握基本技巧之後,會發現這些學問都是殊途同歸,是互相促進而不是妨礙的關係,甚至都可以上升到哲學和心理學層面。攝影、繪畫、書法、寫作都是表達理念的工具,適合哪個就用哪個,更重要的是內心有想說的事」。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夜爆紅早已不是神話。但在林帝浣看來,需要很長時間去學習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的事情,才是有趣的,「靠做一些事情博取眼球,無需費太多腦子去做的事情,我並不覺得有趣」。
談到他的作品能讓讀者產生共鳴的原因,他覺得可能因為自己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很多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很足,但缺乏理性的控制和約束。學醫的經歷給我很多理性方面的思考,創作上,理性和感性會控制在一個恰當的比例上,會考慮讀者會怎樣領悟這幅作品」。
3
說走就走的旅行得先具備走的能力
75後林帝浣在個人微信和公號都以「小林」自稱。他也確實如孩童一樣對外界充滿好奇,十年來足跡遍布中國,成為資深的人文旅行攝影師。幾年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橫空出世,「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走紅,但他卻不以為然,寫了一篇「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得先具備走的能力」為這股風潮潑冷水。
「我從來不相信旅行能讓人脫胎換骨,靈魂升華,你本來是什麼樣的人,就只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旅行的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僅是你自己思想的本身。」他說,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學會一門安身立命的手藝,把自己的技能推到能夠達到的巔峰。這時,你的旅行才能有獨立的感悟。
林帝浣真正的旅行是從三十歲才開始,這之前,他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的兼職加班,終於把房子供完。他會趁著出差、講座等能利用的機會旅行,但如果是自費,就一定是坐廉價火車,住廉價賓館,花最少的錢去更多的地方。他直言,一些沒有多少生活閱歷的年輕人,窮遊搭車旅行是好吃懶做,不值得倡導。
算起來,林帝浣去年一年分散用兩三個月去過十多個地方,而更多的時候他仍是一個擔任傳播與設計課程的老師,上上課,陪陪家人。他覺得一個人不能老是「在路上」,如果總是去看一些奇觀異景,思考就沒辦法梳理,所以需要安坐在家慢慢沉澱一些東西。
和查找攻略安排旅行不同,林帝浣很少去做準備,而是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穿梭在曲折的大街小巷,在毫無目的的掃街過程中,記錄著人們生活的場景,享受著每個城市不同的氣質和風格。河南也一直吸引著他,鄭州、開封、南陽、洛陽、新鄉、焦作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洛陽的古風古韻讓他印象深刻。
他在攝影集《我想給你拍張照》封面說道:用一分鐘,為一個陌生人拍張照,記錄世間的無數相遇。「我隨意拍下的這些人,其實不過是在拍我自己。」林帝浣說,摁下快門的瞬間是源於自己的內心,照片藏著拍攝者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如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中說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年前,林帝浣無意中畫的小漫畫《在這個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有一幅漫畫是一位背著行囊歸來的老頭兒,手裡拿著撥浪鼓搖著,笑靨如花,配文是「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