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高氏大宗祖祠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創建年代: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祠堂地址:臺北市龍山區環河南路二段九十三號


  來到艋舺著名的龍山寺,再由廣州街往環河南路方向行去,徒步約五分鐘至環河南路,左轉即可望見一棟臨街而立的古式建築,圍牆邊壁有一塊「學海書院沿革記略」的牌子,這兒就是臺北高氏家廟的位置。

  高氏大宗祖祠主祀炎帝神農氏。高氏姓源,出自姜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與「姓纂」上都說:炎帝神農氏之後齊太公(即姜太公、姜子牙、姜尚、呂尚)之六世孫(史記齊世家上作七世孫)公文,生公子高,高孫傒為齊上卿,與管仲諸侯有功,齊桓工命傒以王父字為氏,此派為高氏主流。另外據「姓氏考略」稱,春秋以後之高氏,出於齊。高氏發源於山東,東漢時,渤海太守高洪,因居渤海蓨縣(今修縣,在今河北省景縣),子孫傳衍,為當地望貴之族氏,遂以「渤海」為高氏郡號。如今臺北高氏宗祠內,就有渤海堂下裔孫,前清舉人高選鋒自撰橫額,「遠追渤海世澤」,可以為郡族添輝彩。

  這座高氏祖祠原建築是作為書院用的,名為「學海書院」,當時這書院附近叫做書院街,另俗名稱作義學邊。據「學海書院沿革記略」考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民前75年,為淡水同知婁雲創建,後因事延廢;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淡水同知曹謹續成之,原名「文甲」。二十七年(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巡臺,易名「學海」,並題額曰「學海書院」。同治三年(1864年),民前四十六年重修,舉人陳維英曾任院長(山長)。日人據臺時,標售其地,高姓族人豔其風水,承購改充宗祠,以迄於今」。


  從這一段沿革可知,學海書院建成至今,已有150年歷史 ,是臺北市碩果僅存的一座舊書院。書院本名文甲書院,經常供作清廷大員巡臺時歇居的落腳處。改名為學海書院時,先由同知曹謹兼任山長,後來才交大龍峒老師爺陳維英出長。陳維英任內,適逢書院重修落成,特題書楹聯一幅,以記其盛,並勉後學。如今此聯仍掛於高氏祖祠內,長聯集句如下:

  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云:功可相長也;

  海祭於後 ,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當務之。

  日據時代的學海書院,曾一度被徵收為公用,先移作日本陸軍官舍,再於其地設日語學校。嗣後又把土地與地上物一併標售,由艋舺聞人吳求富標得。此時有高姓族人,認為此處面山臨水,風水極佳,從輿學上說是塊吉地,又是書院,文風鼎盛,便尚請吳家轉讓,經略事整修之後,改葺成今日的高氏祠堂。

  書院的講堂,改為祠堂的前廳。後進「朱文公祠」,現為祠堂的後廳,奉祀高氏一至六世祖神靈。神龕上方有「鳳岡世澤」匾額一座,對面梁柱上則懸有「高氏家廟」祗牌。前面的大講堂,高 身兆 寬闊,當作前廳最合適。廳內對聯少,古匾卻多,氣派肅穆中透著古樸與雅趣,正面與雅趣,正面神龕上梁就高掛了五方,中為「宋開國侯」,左右各二,分別是「廣南巡撫」、「兵部尚書」、「兵部侍郎」、「都察御史」。同時還保留了一些名士所書的楹聯、壁聯,譬如高選鋒自題的聯語:

  職授尚書,自昔蜚聲光北宋;

  位封侯爵,於今廟食祀東嬴。

  學海書院左右廂,早先是師生宿舍,目前正面臨蛛網塵封,屋瓦破洞透光的落末景象,倒是後進廂房能讓人回想過去莘莘學子在此吟詠讀書的情景。這排廂房現在是高氏族人居住及辦公用,寧靜和諧,別有樂趣。

  臺北高氏大宗祖祠前院內,立有一對旗竿臺,勒石上書有「光緒壬寅恩正併科舉人高選鋒旗座」,是當年高家功名宅第標誌,也是十分具有價值的歷史陳跡。

  宗祠原來規模宏偉,1975年拓寬環河南路時,前院退縮,山門和前殿也須改建,有損古蹟面目。在這傳統和現代化交替之際,不少古蹟同遭破壞 ,實在令人惋惜。

相關焦點

  • 天后祖祠與臺灣媽祖宮廟結盟
    本報訊 (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林仙久) 近日,臺灣臺中市副市長楊瓊瓔率領臺中大雅永興宮、大雅寶興宮、烏日聖母宮、大樹慈後宮以及臺灣賢良港媽祖分靈會一行百人,來到莆田北岸開發區,與賢良港天后祖祠共同舉行結盟典禮。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授予臺中大雅永興宮媽祖分靈證書,雙方正式締結為姐妹宮。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高氏族譜
    >屬地姓氏族譜名稱部數冊數借出單位原 編 號龍巖高[民國]高五房祠冊11高氏宗親會廈163廈門高臺北高氏下派長房積傳公支族譜11高氏宗親會廈164廈門高鳳岡高氏族譜高氏宗親會廈167廈門高臺北高氏下派八房族譜11高氏宗親會廈168廈門高河南濟源高氏族譜11高氏宗親會
  • 賢良港天后祖祠回訪荔城多家媽祖宮廟
    因疫情影響,庚子年「媽祖回娘家」信俗活動暫停,賢良港天后祖祠藉此回訪荔城多家媽祖宮廟,交流互鑑,共同提高,具有一定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荔城(城裡)這些媽祖宮廟,與賢良港天后祖祠交往歷史悠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年三月,媽祖春祭,都要按照古制,按照中國傳統禮教儀軌,按照莆仙傳統慣例,穿紅衣,挑擔盤,在固定的日子,風雨無阻,回媽祖誕生地賢良港,回媽祖娘家,拜謁媽祖父母,盡孝悌感恩,行親切溫暖。
  • 【連載之一】賢良港天后祖祠景觀簡介
    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位於莆田市區東南約四十公裡的忠門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隔海相望,現為莆田市湄洲灣北岸開發區山亭鎮港裡村(原屬莆田縣忠門鎮)。天后媽祖姓林名默,是唐九牧林蘊的七世孫女。宋建隆元年(960)林默誕生於賢良港林家大院(即媽祖故居),宋雍.熙四年(987)在對面的湄洲嶼羽化升天。  賢良港原名黃螺港。
  • 高氏字輩(一)
    :維 思 軒 世 第 如 中 速 祖 良 明 登 鴻 定 業 後 望 肇 新 陽 德陽市 旌陽區高家店高氏字輩:萬 世 篤 忠 貞 天 朝 奉 大 清 文 人 嘉 毓 秀 修 士 美 含 英 德陽市 旌陽區高氏字輩:高宏作 高魁 高國滿 高弟 高宗惠 萬 世 篤 忠 貞 天 朝 奉 大 清 文 人 嘉 毓 秀 修 士 美 含 英
  • 高氏字輩總匯㈤
    」加入高氏大家庭!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高氏春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高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高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耀 永 蔭 枝 繁 生 福 澤 源 遠 慶 昌 盛 奕 世 興防城港上思縣高氏字輩:天 地 日 子 長 文 明 永 世 良 先 仁 多 德 擇 凡 事 慶 園 湯 施 禮 全 家 學 時 來 定 國 光貴港市陸川遷貴港高氏字輩:光 宗 顯 祖 揚 庭 耀 奕 世 興 邦 輔 國 昌貴港市覃塘區五裡鎮垌心村高氏字輩:日  清  建  映  如
  • 高氏家族名人之高玉樹(請高家人轉發)
    臺灣省臺北市人,祖籍福建安溪大坪。曾任民選臺北市(省轄市)市長與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的第一位市長、交通部部長、總統府資政。他曾參加「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並扮演重要角色,對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起到重要作用,跟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有過密切交談。
  • 媽祖情牽兩岸緣——臺灣雲林縣西螺廣福宮639名信眾到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
    10月11日上午7時,在連綿的細雨中,媽祖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迎來了來自海峽對岸的親人。臺灣雲林西螺廣福宮董事長林勝雄先生率領信眾639名,護送媽祖回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並在天后祖祠奉請媽祖聖父母牌位回臺灣供奉。
  • 山東沂南縣大莊村高氏五世三支概況
    山東沂南縣大莊村高氏五世三支概況 山東省沂南縣大莊村高氏始祖,於明朝初年過穆陵關,到沂河東岸之東流村
  • 同謁媽祖 共敘情緣 白沙昭靈上宮到天后祖祠進香
    莆田網訊 11月24日,涵江區白沙鎮龍西村昭靈上宮組織百餘名媽祖敬仰者,護送該宮的媽祖回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  當天,賢良港天后祖祠列旗鼓隊虔迎媽祖,龍西村昭靈上宮的隊伍從五門拾階而上,抵達祖祠。該宮如今每年都組織媽祖敬仰者護送媽祖回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規模有所縮小。大家祈求媽祖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情早日結束。(湄洲日報記者 鄭已東)
  • 香火傳馨 愛滿寰宇——臺灣大裡杙福興宮等10家宮廟到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
    近日,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四周彩旗飄飄,空中傳來莆仙十音八樂陣陣梵音,到訪的香客無不駐足欣賞、拍照錄像;午後2時整,臺灣大裡杙福興宮董事長張滄沂暨大裡慈皇宮、皇龍宮、合歡福德宮、大裡新興宮、霧峰進興宮、北投福德宮、草湖三太子宮、草湖太子宮、大裡武澤宮10家宮廟520名信眾護駕媽祖系列神尊12尊回娘家謁祖進香,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長林自弟及常務董事率領旗鼓隊夾道歡迎來自海峽彼岸的媽祖香信虔誠謁祖之旅。
  • 【福建葉氏·動態】平和縣蘆溪葉氏田寮祖祠今上梁大吉
    木星祖祠坐落在蘆溪鎮蕉路村木星山簏田寮社,舊址由清代著名地理先生曾憲池設計建造的,總建築面積三百六十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大廳,兩旁護厝,開橫門門樓,前面圍牆,祠堂內天井有一奇觀,俗稱「木星冬泉」冬天有泉水,夏天無泉水,規模是現有蘆溪建築面積最大的祠堂
  •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位於潮汕市區南中路東側,是潮陽唯一主體建築保存較完好、十分珍貴的宋代古建築,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四序堂」的建築內結構,與潮汕地區常見的祠堂,廟宇結構不同,因溯源,「四序堂」初建為紀念性的生祠格式,其後堂聯穿心亭接中堂 官廳布局 ,堂前通衢對面原置設木製大牌樓一座,中屏是開合活動式的寬度與四序堂寬度同,油飾棕紅色,中屏飾麒麟朝陽踏八寶,左右屏飾鶴、鹿圖。
  • 莆田北岸: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賢良港天后祖祠觀音閣告竣儀式...
    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賢良港天后祖祠觀音閣告竣儀式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賢良港天后祖祠觀音閣告竣儀式東南網莆田2月5日訊 佳日吉時,2月4日上午十時,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賢良港天后祖祠觀音閣告竣儀式在賢良港天后祖祠朝聖廣場舉行
  • 廣東梅縣雁洋虎形村,葉劍英故居,開國元帥祖祠
    鳥瞰葉劍英故居和祖祠葉劍英故居由兩排房屋組成,泥磚砌築祖祠左右龍虎砂纏護,內外生氣交匯,明堂主客相迎,羅城緊密,兩水匯聚上堂。祖祠右側的門樓葉劍英1897年出生
  • 王金平今開啟謁祖之行 首站廈門延平郡王祠拜謁鄭成功
    王金平一行首站來到廈門延平郡王祠拜謁。隨後王金平與家人步入延平郡王祠,擔當主祭人,依循古禮,拜謁鄭成功。我們是好幾個支派有同安白礁 安溪大家都會想念我們的祖先尤其是找到對接我們王家的來臺祖以前的故鄉那是最高興的事
  • [視頻]安溪官橋駟嶺大宗盂蘭盆會——林氏大普
    複製打開連接觀看超清視頻:http://v.qq.com/x/page/m0322bbpf59.html安溪林氏駟嶺大宗,坐落在安溪縣官橋鎮赤嶺大草埔上,宗祠背靠駟馬山主峰,勢如天馬行空,左尖峰山,右駟馬山,兩峰形似雙凰,景色宜人,祖祠取「雙凰朝牡丹」之形。門前七大奇石排列,狀似七星星座,故稱「七星墜地」。駟嶺大宗始祖撲翁公於明正統十一年,登駟馬山巔,見山勢起伏迴轉,龍虎翱翔,至明正統十三年遂卜築於斯,鑑崩圳,堅赤嶺,奠成吾宗永世鴻基。
  • 高氏家族上下五千年人物系列
    "加入高氏大家庭!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高,請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高氏春秋」關注,擁抱中華高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高氏文化,共建繁榮高氏,傳播高氏力量!
  • 全國高氏字輩大全
    (高久東、高時闊)安徽池州市東至縣:光、則、德、啟(高啟發)更多關於高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高氏全球群。(高善)廣東豐順,揭西: 念佰千萬世  文宣宗啟宏成立廷上策  家國興永寧義士懷正志  忠臣報君恩詩書流芳遠  道德宜經權揭西重修輩:天文爾世朝  子順考安寧詩禮(二十世)紹孔訓  孝友振家聲立德維忠信  行己思和平  若克長報壽  亦載永年興民國26年揭陽聯宗祭祠所撰輩序文:彝倫暢序正綱常  思考克忠道德揚  作述鴻猷繼先志
  • 中華高氏字輩一覽表
    (高久東、高時闊)安徽池州市東至縣:光、則、德、啟(高啟發)更多關於高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高氏全球群。(高善)廣東豐順,揭西: 念佰千萬世  文宣宗啟宏成立廷上策  家國興永寧義士懷正志  忠臣報君恩詩書流芳遠  道德宜經權揭西重修輩:天文爾世朝  子順考安寧詩禮(二十世)紹孔訓  孝友振家聲立德維忠信  行己思和平  若克長報壽  亦載永年興民國26年揭陽聯宗祭祠所撰輩序文:彝倫暢序正綱常  思考克忠道德揚  作述鴻猷繼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