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四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養樂多榮獲年度七星企業之「品質卓越」獎,成為為數不多,四屆蟬聯七星獎的食品製造企業。去年,養樂多在中國成立10年,在又一個新十年裡,養樂多仍將踏實踐行「健腸長壽」四字,為中國更多的消費者送去腸道健康的福祉。
「健腸」品質的守護者
天津工廠是養樂多在中國的第三個工廠,也是今年七星獎面訪地點。9月5日下午,天津工業園區,天氣微熱,室外溫度超過30攝氏度,養樂多天津工廠的冷藏倉庫前停著一輛正準備發貨的大貨車。
此時的倉庫裡擺放著最新一批等待發貨的養樂多。通過冷藏運輸車,它們將被發往華北、東北各地。
天津工廠於2011年8月投產,目前日產能已經從建廠之初的30萬瓶增長到最高340萬瓶,養樂多品牌也逐漸為更多中國人所熟知。
根據上海飲品行業協會官方統計,「養樂多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連續9年高居上海地區乳酸菌飲料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的榜首。
2011至2013年,養樂多連續三年獲得由第一財經、藝康集團主辦,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作為「技術支持」的中國食品行業最高獎項之一「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和「最受消費者信賴的食品品牌」。
無論市場競爭如何激烈,養樂多依然堅守許多創立之初的傳統,比如堅持對益生菌的基礎研究以及探尋與人體健康的關聯、堅持「養樂多」瓶子的設計和自產,堅持「養樂多媽媽」家庭配送服務,堅持主辦或協辦關於益生菌的學術研討會,以促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和創新等。對這些細節的關照令其在品質保證方面屹立不倒。
「活著」等你30天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對益生菌的定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
隨著都市人群越來越注重健康問題,以「預防醫學」為核心的益生菌健康法的觀念逐漸普及,目前市場上各類乳企紛紛推出益生菌或乳酸菌飲品。然而,與其他標註著只在出廠時含有300億甚至更多的益生菌飲品不一樣,養樂多標註的「100億乾酪乳桿菌」則可以一直保持活性直至30天保質期的最後一天,並且通過實驗證明飲用後能活著到達人體腸道發揮作用。
「為了保證乳酸菌」活性「,養樂多必須存放在2到10攝氏度的環境中,令菌群」休眠「,如果溫度過高,則會導致菌群死亡。」養樂多天津工廠的現場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
能夠讓益生菌「活著」等待消費者30天的養樂多生產相當嚴格。
在養樂多的生產過程中,每2個小時,抽檢人員就會提取一些正在生產的樣品進行120項檢查。「如果其中有一項檢測不合格,此批次將會全部作廢。」有現場的工作人員解釋說。
乳製品對生產工藝有非常高的要求,冷鏈運輸則是另一項嚴峻的考驗,此前爆出的一些乳製品變質等問題往往敗在「冷鏈」上。
9月5日下午,養樂多天津工廠的冷藏倉庫寒氣逼人,室溫:8.4攝氏度。臨近下午3點,冷藏室裡堆放著即將出貨的養樂多已經不多,大部分發貨工作已完成,記者看到僅剩一輛大型冷藏車正在製冷狀態,等待發貨。
「上貨和卸貨時,我們都會檢測運輸車輛的溫度,如果不合格,我們會讓先去」冷卻「,達到要求再回來接貨。」工廠倉庫管理負責人員對記者說。
養樂多獨有的益生菌菌株「乾酪乳桿菌代田株」從發現到現在已經有近80年歷史,「代田株」是以養樂多創始人代田稔博士的名字命名的。193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代田稔培育出「乾酪乳桿菌代田株」。1935年,「養樂多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開始生產,也開啟了世界益生菌飲品的產業化之路。如今,養樂多已經遍布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
據介紹,養樂多在全球採用統一生產標準,核心的菌株出自設在東京的養樂多中央研究所,在其他配料如脫脂奶粉的採用上也都按照嚴格標準從世界各地進口。記者在天津工廠看到,經過檢驗後的成包的荷蘭進口脫脂奶粉正碼放在原料倉庫,等待進入專門的開包間投產使用。
自研自產養樂多小瓶子
養樂多最初被人們記住,不僅緣於它獨特的益生菌作用,還因為他獨特的瓶身設計。不同於大部分企業採購充裝的現成瓶子,養樂多的小瓶子則完全是在自己的車間裡和飲品製造同步完成的。
養樂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平野晉介紹說,養樂多的小瓶子是由養樂多公司自己設計的。
天津養樂多乳品有限公司製造部副部長安部涉拿著一瓶養樂多向記者演示,在觀察了人們飲用習慣後,養樂多公司在瓶身上設計了一個凹槽,人們剛好能用手指捏住,仰頭喝一口約為30毫升。人們在3口左右可以喝完一瓶養樂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裝車間的另一側,就是一個專門用來製作瓶子的車間。車間裡的數臺機器將一種養樂多與另一家企業合作研製的特殊無害樹脂材料壓製成塑料瓶,剛剛生產好的瓶子被一個大型吸入裝置吸入無菌管道直接送入充裝車間流水線,養樂多便在流水線上經過充裝完成包裝。整個流程使得飲品和包裝渾然一體,全程實現自動化,完全不假人手。
「同步生產且通過無菌管道直接進入充填,這樣可以防止瓶子被汙染,進一步確保食品的安全。」天津養樂多乳品有限公司製品部品質管理科副科長王琳對記者說。
對於一家乳製品企業為什麼要自己生產這種似乎並非所長的樹脂瓶子?平野晉介紹說,養樂多從上世紀60年代進入市場開始一直用的是玻璃瓶,這也是由養樂多生產並回收和清潔的,由於瓶子太重不易攜帶,且不易大量生產,於是研發了現在養樂多所使用的這種容器樹脂瓶。
「這種樹脂瓶形狀特殊,找不到合適的工廠生產。而採購回來的瓶子還需要經過殺菌,為了達到養樂多的安全標準,於是養樂多決定自己生產。」平野晉說。
據他說,這種樹脂材料是養樂多與另外一家企業共同研發的,獨特的材料令這種瓶子無害又便於製作,而且還是環保可降解的材料。
流水線如同孕育生命一樣生產每一瓶養樂多。
什麼樣的養樂多會不合格?記者從生產線的次品筐中取出一瓶,在工作人員的指點下,發現瓶身上的印刷多了一道約3~4毫米長的紅線。這屬於印刷不合格。
次品筐裡另一瓶不合格品,是因為封口有一側微微上卷。這些不注意很難被發現的「微瑕」品都不能夠進入市場。
包裝好的五連瓶養樂多在銷售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包裝裡沒有吸管。
工作人員解釋說,不配吸管一是避免吸管被汙染,二是養樂多希望人們能享受著飲用養樂多,而不是用一根吸管一口「豪飲」到底。
對此,他們才格外注重封口的設計和製作,使其密封性好又能易於揭開。
這樣精細而體貼的設計在養樂多身上隨處可見。
不僅注重車間環境,整個工廠的生產環境都追求高品質。
不同於園區其他綠樹成蔭的企業,空曠的養樂多天津工廠區極少綠色植被。據平野晉介紹,這是養樂多公司經過多次爭取才得到的政府「特批」。
不少工業園區都會要求企業配套建設一些綠植。不過,對於食品企業來說,多綠化就意味著為了防蟲而要噴灑殺蟲劑,反而不利於食品產品的生產安全。
推動乳酸菌行業發展和科學普及
養樂多不但近乎嚴苛地要求自身的品質,更注重推動食品行業的整體發展。8月26日,七星聯盟線下活動「養樂多之夏食品行業交流會第二季」在養樂多上海嘉定工廠舉行。專家、媒體對食品安全熱點解讀,行業內優質企業代表小組討論,讓「養樂多之夏」成為食品行業交流的重要平臺。除了七星聯盟的夏季交流會之外,養樂多也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普及益生菌常識、正確飲用養樂多的方式並推動著益生菌的科學研究。
平野晉說:「其實我們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普及推廣方式都是一樣的:面對面交流,通過飲用體驗來建立口碑,工廠參觀和直接到學校、幼兒園、寫字樓舉辦健康講座。」
平野晉認為,養樂多非常重視學術活動,在日本中央研究所不斷證明菌種的有效性,在中國也開展很多學術研討會並廣泛與當地研究人員交流。我們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成員,積極推動中國乳酸菌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今年5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九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天津成功舉行,這是養樂多連續第九次參與並支持國內乳酸菌領域的最高級別學術會議。
隨後的24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改善微環境健腸益起來—全民腸道健康認知促進計劃」也在北京順利啟動。
這一活動的目標在於教育公眾重視腸道健康,通過改善腸道微環境,提升全民健康水平。2014年計劃的工作重點為在全國多城市培訓大批包括營養師、白領、醫生等不同領域人群在內的腸道健康志願者。
不單單在國內,在國際上養樂多主辦的相關學術研討會也享譽盛名。其中由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主辦的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是業內一項重要的學術研討和溝通活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22屆。今年10月,以「腸內菌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疑難雜症」為主題的第23屆研討會也在日本東京如期盛大舉行,吸引了包括中國專家在內的全球500多位專業人士參加。
由歐洲養樂多主辦的養樂多國際學術研討會已連續舉辦7屆,作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養樂多國際學術研討會,影響力早已突破歐洲,來自歐洲、亞洲、美洲等各國超過300名的行業學者和學界精英參加了研討會,共同研討國際益生菌科學研究發展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而除了這些「高大上」的研討會,對於普羅大眾 ,養樂多則採用了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健腸知識。在天津華潤賣場的冷櫃前,記者看到養樂多促銷人員身著貼有人體腸道器官的卡通服裝,促銷的同時向人們介紹益生菌常識,造型獨特而吸引了更多孩子的注意。
現場印發的宣傳頁上印有關於腸道健康的一些常識,同時還印有如何正確攝取益生菌的基本常識,比如一天一瓶養樂多即可補充足量益生菌;較好的飲用時間在隨餐或餐後等。
「養樂多媽媽」則是另一股宣傳健腸科學的重要力量。目前養樂多在廣東 、北京、上海、天津、廈門均設有「養樂多媽媽」家庭配送中心,她們每天承擔著「送養樂多產品和傳遞健腸知識」上門的雙重重任,這些「媽媽」除了能騎動裝載著300瓶左右養樂多的自行車,還經過專門培訓,能夠熟練地向每位消費者解釋養樂多益生菌的科學信息和如何保持腸道健康的基本知識,是消費者身邊的「健腸使者」。
(責任編輯: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