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國,主流的支付方式是「手機支付」,許多人已經不再使用現金或銀行卡。就在短短兩三年前,人們還在使用銀聯卡,但是現在很少有中國遊客帶著銀聯卡來日本旅遊了。
一瞬間,人們都開始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基於手機和二維碼的線上支付系統。但是,日本許多酒店、店鋪還不支持線上支付,對此,許多訪日中國遊客怨聲連連。事實上,二維碼起源於日本,當時主要是汽車配件廠商,為了便於追蹤汽車零部件的信息,而給每個配件都生成了一個二維碼。但,現在卻被中國人用到了極致。
為什麼手機支付在日本很難普及?在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選擇性消費時代,企業如何贏得客戶,如何贏得市場,重回增長的軌道?今天,身邊君分享的文章來自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對日本企業當下的分析,文章很多觀點對中國也具有借鑑意義,分享給你,Enjoy:
大前研一 | 作者
身邊的經濟學 | 來源
01
21世紀企業的成功秘訣:
不再固守產品和人力,
而是抓住顧客
當今時代正處於數字破壞,也就是數字科技引發破壞性創新的時代。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日本企業仍然沿用傳統的經營理念,試圖維持以往的業界秩序,而現在我們已經清晰地預見,美國和中國的先進數字企業,即「具有嶄新的思維和理念」的企業,將會趕超日本,將日本的市場和客戶連根拔起。
在以往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時代,日本製造商從設計到製造、銷售,全部流程和設備都是在公司內完成的。但是,如果現在仍然沿用這一傳統,在需求慘澹、社會巨變之時,公司也將不復昔日光彩。
當數字時代真正到來之時,擁有許多製造設備的公司會率先出現問題。日本家電製造商幾乎全部崩塌,就是因為一部手機已經集通話、視頻、音頻等功能於一身,而許多公司在思維方面已經落後,仍然在運營視頻製作公司、音響設備製造工廠。
在數位相機巔峰時期,日本製造商領先世界,但是當手機上的一個圖標就能夠滿足全部需求時,這些製造商卻沒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20世紀,產品或服務的優勢和差異化是關鍵所在,但是當今時代已經很難通過產品優勢拉開差距了。因為現在處於「數字時代」,模擬技術時代存在的產品差異已經大大縮小。
例如,在家電領域中,人們在購買家電時不再像以往那樣在意品牌。在模擬技術時代,雖然由於技術人員、工匠的技術水平不同,產品的質量會產生極大的差異,但是任何品牌的任一款電視機,使用的半導體和液晶都十分相似。
以前,索尼、夏普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在電視機領域問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後來美國出現了液晶電視機品牌Vizio。通過銷售平價電視機,Vizio僅僅兩三年時間就在美國電視機市場份額中佔據了首位。
以前幾乎沒有平價電視機,但是現在大家使用數位技術,已經很難在品質上拉開差距,因此即便是低價商品、品牌影響力薄弱,也可以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無法通過產品實現優勢或差異化時,價格就成了最大的差異。
但現在許多日本企業在價格上也毫無競爭力,不僅是家電製造商,家電量販店同樣經營慘澹,卻束手無策。即便壓低進貨價格,打出折扣的口號,但是亞馬遜等網站上的同類產品,價格更低廉。沒有實體店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成本,因此,無論家電量販店價格多低廉,在價格競爭方面還是深感無力。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抓住顧客的關鍵呢?下面舉幾個具體的案例來說明。
最近,汽車製造企業、IT企業紛紛為優步等網約車公司投資。網約車公司除了優步,還有在新加坡極受歡迎的Grab Taxi,以及中國的滴滴出行等。為什麼大家蜂擁而至,為這些網約車公司投資呢?其實很少有人理解其中真正的內涵。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今後,汽車會不斷轉變為電動汽車(EV),甚至轉變為自動駕駛。利用無人停車場的共享汽車服務也與日俱增。因此,今後重要的不是擁有汽車,而是共享汽車。屆時,對於汽車製造企業來說最大的瓶頸是什麼?那就是不了解顧客。
例如,我已經購買過許多家製造企業生產的汽車,但是我都買過哪家企業的哪款車型,每一款車開了幾年之後決定換車,現在開的是什麼車,沒有一家汽車製造企業準確地掌握了這些信息。隨著今後共享汽車的發展,汽車製造企業會越來越難以了解顧客。也就是說,汽車製造企業沒有抓住顧客。
但是,網約車或提供共享汽車服務的公司,通過手機直接與顧客相連接,掌握著顧客使用汽車的詳細信息。如此一來,它們抓住了顧客,在21世紀就會擁有絕對優勢。
02
日本企業最大的絆腳石:
「行業秩序」和「規制」
在21世紀的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是「解決方案優先」「抓住顧客」,那為什麼日本企業做不到以上兩點,為什麼在變化中不能領先一步呢?
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行業秩序」和國家行政的「規制」。以上兩點成為日本企業的瓶頸、絆腳石,使日本企業故步自封,落後於世界各國。
下面先說「行業秩序」。金融領域的支付系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目前在中國,主流的支付方式是「手機支付」,許多人已經不再使用現金或銀行卡。就在短短兩三年前,人們還在使用銀聯卡,但是現在很少有中國遊客帶著銀聯卡來日本旅遊了。
一瞬間,人們都開始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基於手機和二維碼的線上支付系統。但是,日本許多酒店、店鋪還不支持線上支付,對此,許多訪日中國遊客怨聲連連。
手機支付之所以猶如洶湧浪潮般席捲中國,得益於中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以及社交軟體微信所屬的騰訊等龍頭企業的蓬勃發展。支付寶由阿里巴巴子公司螞蟻金服提供服務,微信錢包是由騰訊提供的手機支付服務,以上兩大企業勇敢衝破以往的行業秩序,大膽地擴大業務規模並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國的支付系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中國本來就幾乎不存在所謂既定的行業秩序。
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公司共覆蓋了10億多用戶,兩家企業沒有被金融行業的秩序所束縛,為用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支付系統。因此,中國全體人民瞬間從使用現金、信用卡轉變為手機支付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這一急劇變化,再一次讓人感受到後來者居上的強大力量。另外,印度也突然廢棄了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大額紙幣,轉而發展電子貨幣、電子支付。
但是,這樣的支付方式在日本無法像中國或印度那樣簡單地實現,因為日本有在漫長歲月中構建起的堅不可摧的行業秩序。
例如,日本現在大多數人仍然使用信用卡支付,但是信用卡支付中獲益最大的不是信用卡公司而是銀行,銀行通過承包信用卡支付業務而獲益。因此,這種行業秩序無法輕易被打破。
以上所說的行業秩序,在行政領域中同樣存在,也就是縱向行政。例如,我建議「NTT成為銀行」,之所以不能輕易地實現,就是由於通信行業和金融行業存在著行政管轄。在如今的日本,總務省管轄下的NTT無法成為金融廳管轄下的銀行,也無法為其他企業代收費用。
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無法實現改變,除了行業秩序的約束,還受限於政府出臺的諸多「規制」。只要企業試圖嘗試新的事物,政府就會在行政方面不厭其煩地對其進行指導、管制,「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不行」「這歸這邊管轄,那歸別的部門管轄」。
由於行政部門束縛了企業的自由,所以日本無論何時都無法真正邁入21世紀,只能原地踏步。同行說不要這樣,政府部門也說這樣不行,如此一來,日本企業永遠無法實現改變。
由於行業秩序和政府規制的存在,在日本,沒有銀行業務許可的企業不能開展銀行業務。阿里巴巴等企業可以大刀闊斧地進入金融(支付)領域,因此,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金融科技(IT在金融領域的靈活運用)的領頭羊。如果NTT要涉足金融行業,需要跨越巨大的障礙,而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相對而言要跨越的障礙就少一些。
03
要成功,必須打破傳統秩序
「從零開始」思考
日本企業的絆腳石是「行業秩序」和「規制」,但這都不能被輕易消除。那麼,日本企業如何實現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答案就是「從零開始」。就像前面提到的阿里巴巴、騰訊,當今時代,摒棄傳統行業秩序或規制,從零開始,企業就能夠更快地成長。
首先,將公司傳統的、秩序井然的商業系統,傳統的營銷方式,傳統的零件採購方式全部歸零;其次,思考如何重建公司才能實現目標,也就是從零開始重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新審視「我們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以「做什麼」為中心,從各個方面追根究底,重新思考。
「如果要改變機制,現在從事的許多事情是否還有繼續的必要」「從零開始重組公司的話,是否還需要採用這種做法」。
現在即便公司內沒有員工,也可以通過雲外包將工作委託給外部人員。雖然政府三令五申「要多僱用正式員工」,但公司不能言聽計從。拘泥於正式員工,就是公司無法做出改變的最大原因。
無論是生產系統還是人才,都可以通過雲計算、雲外包從外部引進。如果我們通過這種思維方式重組公司,就會發現當下存在許多可有可無的功能、業務。我們絕對不能有「讓現在公司的員工做點什麼好」的想法。
要成為成功的公司,必須明確公司的目的,再根據目的明確需要開展的業務。
公司的許多工作可能確實需要工齡兩年的員工才能勝任,但也有許多工作工齡一年的新人就可以完成。如果繼續抱著「按資排輩」的想法,日本企業永遠無法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關於作者:大前研一,曾任麥肯錫諮詢公司日本分社社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生院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被英國《金融時報》描述為「日本僅有的一位極為成功的管理學宗師」。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小眾經濟》,經出版方授權「身邊的經濟學」原創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