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黃石村做大做強茉莉花產業 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21 福州新聞網

茉莉花基地迎來觀光旅客。(閩莉茶業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陳佳雯

  走進長樂營前街道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只見潔白的茉莉花簇擁在枝頭,美麗動人。花農頂著烈日,穿梭在花地裡,忙著採摘茉莉鮮花……近年來,黃石村通過持續做大做強茉莉花產業,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

  延伸產業鏈條

  持續發展壯大

  「在這裡,我學會了制茶手藝,也有了穩定收入。」7日上午,在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村民陳惠琴剛採摘完茉莉花,又來到村中的閩莉茶業公司幫著制茶,忙得不可開交。

  「家裡有老人和孩子,原來全靠丈夫一個人養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我也有一份收入,幫家裡分擔了部分經濟壓力,日子過得還算寬裕。」陳惠琴在合作社工作已經有六七年了,現在是採茶加制茶的一把好手。她告訴記者,在合作社上班月收入最多時有5000多元。

  村民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興旺。林永光是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和閩莉茶業公司的負責人,他介紹,茉莉花基地面積有330多畝。作為「茉莉花種植世家」的林永光,一開始只是追隨父輩的腳步,單賣花、苗,因產品單一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為擺脫困境,他決定轉型升級,擴寬產業鏈,但這需要大筆資金。

  「好在有鎮村幹部幫助,茉莉花基地才有了今天的發展勢頭。」林永光告訴記者,鎮村幹部牽頭,幫忙聯繫了金融機構,為其申請到200多萬元貸款,幫助擴大種植規模,還引進位茶設備。

  這兩年,林永光的制茶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通過深加工茉莉花,生產茉莉花茶和護膚品。「茉莉花產量由前幾年的250公斤到現在的4000多公斤,加上其他銷售方式,一年的總收益達到600多萬元。其中,單茶葉年銷售額就有200多萬元。」林永光說,隨著公司發展,在效益增收的同時,也解決了村裡1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重拾陶器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鎮村幹部帶頭下,黃石村的茉莉花產業持續發展壯大。村支書林方鍾說,今年以來,黃石村推行「美麗長樂」大行動,集資20餘萬元修整了村裡主要道路,為茉莉花銷售運輸提供了方便。

  「以前的泥土路粉塵大,影響茉莉花的品質,而且道路坑窪不平,交通不便,現在道路平整了,運輸更加便利。」林永光說。

  林方鐘錶示,借「美麗長樂」大行動的契機,黃石村將用好茉莉花這張「名片」,不斷加大旅遊觀光設施投入,計劃發展中小學生體驗制茶工藝與研學相結合的新模式。

  計劃列入研學的還有村裡另一個產業——古龍窯。據了解,黃石古龍窯始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1958年,黃石陶器廠成立,黃石陶器生產進入全盛時期,之後逐漸沒落。村裡的老師傅至今還珍藏著當年的嵌花酒壺、嵌花飯甑等富有長樂特色的嵌花陶器。

  記者在黃石村看到,陶器的「身影」隨處可見,陶瓷做的裝飾,或整個嵌入牆面一角,或三三兩兩碎片做成隔牆,甚至在牆上的彩繪中,都有陶瓷的元素,散發著古色古香的味道,成為村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林方鍾介紹說:「我們準備重拾古龍窯陶器,發展古龍窯文化體驗區、陶藝交流中心、陶藝家創作工作室等特色模塊,在保留鄉愁記憶的同時,多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強強聯合做大做強鮑芹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雙方將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推動更多優質農特產品,實現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本著「打造鮑芹品牌,拓展鮑芹銷售,重鑄鮑芹輝煌」的宗旨,憑藉自身先進的經營理念、優質的服務和強大的團隊,鮑芹產業已經被公司打造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為刁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了區縣相關部門的大力讚揚。
  • 防城港做強「海邊山」文章 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央廣網防城港7月23日消息(記者許大為)記者今天從防城港市了解到,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防城港緊抓產業振興,按照「海邊山聯動、做特做精做優」的思路,在特色產業、精品農業和優質農業方面下功夫,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 福建做強做優做大十大鄉村特色產業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7月23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昨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關於我省鄉村產業振興情況的報告。記者從中獲悉,福建省力爭「十四五」末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值突破3萬億元,進一步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產業體系。
  • 學發展致富好經驗 做鄉村振興大文章
    經過5天緊張有序的學習培訓,濱海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培訓班圓滿結業。為分享收穫、暢談感想,23日上午的體會交流大會上,來自不同小組、不同鎮區的書記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現代農業園區同心村黨總支書記張銅俊談到,基層幹部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執行者、實踐者,是黨委政府和基層群眾的聯繫紐帶。
  • 一個經濟強鎮的鄉村振興之路——合川太和鎮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太和鎮以「三變」改革為契機,將「三變」改革與全域產業培育、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全面整合有形資源和無形資產,瞄準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鼓勵群眾和村集體以土地、資金、資產方式入股專業合作社,結合村情實際,釐清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三變+特色產業」「三變+脫貧攻堅」「三變+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初步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入股就近就業、合作社規模壯大、鄉村振興步伐加快的多方受益局面
  • 武穴:做強佛手山藥特色產業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武穴市培育了一批佛手山藥專業產銷合作社,創建了一系列佛手山藥品牌產品,發展了一條生產、銷售、加工一條龍的農業現代化產業鏈,實現了佛手山藥產業一體化發展。各專業合作社在品種改良、標準化種植、深度開發加工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山藥產業,帶動山藥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致富。
  • 一個經濟強鎮的鄉村振興之路——重慶合川區太和鎮推動鄉村產業...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太和鎮以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契機,將「三變」改革與全域產業培育、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全面整合有形資源和無形資產,瞄準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鼓勵群眾和村集體以土地、資金、資產方式入股專業合作社,結合村情實際,釐清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三變+特色產業」「三變+脫貧攻堅」「三變+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初步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入股就近就業
  •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他們也想搞電商、搞深加工,可是沒有人會做,也沒有資金來做。 類似的情況在山區比較普遍。鄉村振興當地幹部滿心想做些事情,自然資源也有,可是沒人沒資金沒項目,心有餘而力不足。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組圖)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大棚內,一顆顆無花果苗迎著初夏的暖風長得鬱鬱蔥蔥;瓜架下,即將成熟的網紋瓜藏在葉子下嘿嘿傻樂;綠油油的西紅柿藤蔓上,拇指大的小果頂著鵝黃的花兒,煞是嬌媚可人......這裡是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目前,大棚裡種植了西紅柿、網紋瓜、草莓、藍莓等經濟作物」。海陽6隊鄉村振興服務隊駐村隊員說。
  • 長樂黃石「姐妹鄉伴」團隊成立學堂傳播市花文化
    今年暑期,黃石村孩子們參加「茉莉學堂」體驗活動。(長樂區婦聯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福州市花茉莉花可謂家喻戶曉,但福州單戶種植茉莉最多的在哪裡?答案是長樂黃石村,女能人林閩英帶領的茉莉花專業合作社種有茉莉380畝,單戶種植面積也是全國之最。她不僅種茉莉,還傳播茉莉文化。她帶領的「茉莉學堂」團隊成為市婦聯「姐妹鄉伴」公益項目巾幗志願者團隊之一。「學堂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做。」林閩英說。  近日,記者來到黃石村,感受「茉莉學堂」氛圍。在專業合作社新建的大樓一層專門開闢活動室作為「茉莉學堂」活動場所,平常村裡婦女活動也都在此舉行。
  • 做優休閒農業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現代特色農業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戰略,全力建設休閒農業示範區工程,塑造了一批休閒農業「金招牌」,打造了一批休閒農業「新產業」,創建了一批休閒農業「新農村」,培育了一批鄉村旅遊「新精品」,休閒農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新業態。
  • 王依份:身殘志堅,破除萬難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年少時右眼受損,青年時兒子的重病壓垮家庭,但是王依份沒有被困難擊倒,一直打破限制,闖出一條精彩的創業扶貧路,帶動周邊群眾發家致富,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打破不幸1970年出生的王依份家住昭潭街道寶豐街社區,老家在婁底雙峰縣花門鎮。年幼時因一次意外導致右眼受傷,王依份落下了視力三級殘疾。 視力有損,但是王依份不消極。
  • 南川書記丁中平:堅定不移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
    區委書記、區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丁中平出席會議並講話,區長、區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張興益部署工作,區領導、區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冉慶國、康平、杜帆出席會議。丁中平指出,今年以來,各相關部門精心謀劃,主動作為,中醫藥全產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果。《發展規劃》等幾個指導性文件摸清家底,明確發展方向、具體舉措,為全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 鄉村文化振興如何做?重在知行合一
    文化振興與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乃至與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不應該也不能夠分割開來,文化振興如果只是單兵作戰,那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有大作為的。其次就是要認識到文化振興應該在突出本土性的同時兼具融合性。鄉村文化振興,振興的是當地鄉村的文化,而不是其他鄉村的文化。
  • 走出一條具有北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王乃學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做好鄉村振興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做好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站位、落實責任,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北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農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乃學強調,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 小小茉莉花 芬芳大產業
    據梁巧恩介紹,致力於把茉莉花全產業鏈做強做大,12年來,巧恩茶業創新研發了4大類、70多款的茉莉花衍生產品,從茉莉花茶,到精油、到香氛,到民族手工禮品,取得了茉莉花相關發明專利19項,初步形成了茉莉花全產業鏈,並帶動了500多名婦女走上致富路。
  • 賀斯格烏拉牧場:圍繞「五大振興」做文章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圍繞「五大振興」做文章 」總要求,統籌推進「五大振興」,努力實現牧業強、牧區美、牧民富,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賀斯格烏拉牧場致力於從鄉村文化中激活鄉村振興的力量,不斷保護和開發鄉村文化的「富礦」,大力推進各類文化活動建設,舉辦和參與敖包祭祀、民族服飾展演、祭火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實施文明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文明新風宣教,評選「最美系列」「孝德系列」「好家風」等活動,在牧區吹起文明新風。發展「文化+」產業,著力打造集展示和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遊觀光區,使更多人了解地區特色文化。
  • 王克強在南豐鎮調研田夫子項目情況: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生態扶貧產業...
    他強調,南豐鎮及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特色生態產業,將扶貧產業項目做大做強做優,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當天,王克強來到田夫子項目扶貧基地,仔細查看榴槤蜜、紅心柚的長勢情況,與企業相關負責人交流,詳細了解榴槤蜜、紅心柚的種植面積、經濟效益以及基地存在困難和今後發展規劃等情況。
  • 鄉村振興之路不簡單!青島沙北頭村用小洋蔥打開「大世界」
    齊魯網青島5月31日訊青島是山東省經濟的龍頭,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上也毫不懈怠。5月20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專程到青島的萊西市和平度市調研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情況。仁兆鎮沙北頭村就是平度市的調研地點。其實,沙北頭村是個只有130戶的小村莊,但是人少力量可不小,在發展農村產業上創造了多項第一。
  • 長樂五竹村發展旅遊產業推進鄉村振興 吸引30多名僑胞返鄉定居
    記者 餘少林 攝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馮雪珠 記者 餘少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長樂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產業,讓鄉村更美、產業更旺,吸引華僑回歸。五竹村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長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等疫情結束,你們都回來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