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基地迎來觀光旅客。(閩莉茶業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陳佳雯
走進長樂營前街道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只見潔白的茉莉花簇擁在枝頭,美麗動人。花農頂著烈日,穿梭在花地裡,忙著採摘茉莉鮮花……近年來,黃石村通過持續做大做強茉莉花產業,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
延伸產業鏈條
持續發展壯大
「在這裡,我學會了制茶手藝,也有了穩定收入。」7日上午,在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村民陳惠琴剛採摘完茉莉花,又來到村中的閩莉茶業公司幫著制茶,忙得不可開交。
「家裡有老人和孩子,原來全靠丈夫一個人養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我也有一份收入,幫家裡分擔了部分經濟壓力,日子過得還算寬裕。」陳惠琴在合作社工作已經有六七年了,現在是採茶加制茶的一把好手。她告訴記者,在合作社上班月收入最多時有5000多元。
村民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興旺。林永光是黃石茉莉花專業合作社和閩莉茶業公司的負責人,他介紹,茉莉花基地面積有330多畝。作為「茉莉花種植世家」的林永光,一開始只是追隨父輩的腳步,單賣花、苗,因產品單一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為擺脫困境,他決定轉型升級,擴寬產業鏈,但這需要大筆資金。
「好在有鎮村幹部幫助,茉莉花基地才有了今天的發展勢頭。」林永光告訴記者,鎮村幹部牽頭,幫忙聯繫了金融機構,為其申請到200多萬元貸款,幫助擴大種植規模,還引進位茶設備。
這兩年,林永光的制茶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通過深加工茉莉花,生產茉莉花茶和護膚品。「茉莉花產量由前幾年的250公斤到現在的4000多公斤,加上其他銷售方式,一年的總收益達到600多萬元。其中,單茶葉年銷售額就有200多萬元。」林永光說,隨著公司發展,在效益增收的同時,也解決了村裡1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重拾陶器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鎮村幹部帶頭下,黃石村的茉莉花產業持續發展壯大。村支書林方鍾說,今年以來,黃石村推行「美麗長樂」大行動,集資20餘萬元修整了村裡主要道路,為茉莉花銷售運輸提供了方便。
「以前的泥土路粉塵大,影響茉莉花的品質,而且道路坑窪不平,交通不便,現在道路平整了,運輸更加便利。」林永光說。
林方鐘錶示,借「美麗長樂」大行動的契機,黃石村將用好茉莉花這張「名片」,不斷加大旅遊觀光設施投入,計劃發展中小學生體驗制茶工藝與研學相結合的新模式。
計劃列入研學的還有村裡另一個產業——古龍窯。據了解,黃石古龍窯始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1958年,黃石陶器廠成立,黃石陶器生產進入全盛時期,之後逐漸沒落。村裡的老師傅至今還珍藏著當年的嵌花酒壺、嵌花飯甑等富有長樂特色的嵌花陶器。
記者在黃石村看到,陶器的「身影」隨處可見,陶瓷做的裝飾,或整個嵌入牆面一角,或三三兩兩碎片做成隔牆,甚至在牆上的彩繪中,都有陶瓷的元素,散發著古色古香的味道,成為村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林方鍾介紹說:「我們準備重拾古龍窯陶器,發展古龍窯文化體驗區、陶藝交流中心、陶藝家創作工作室等特色模塊,在保留鄉愁記憶的同時,多方位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