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詩人 丁尼生

2021-02-08 波德萊

在多年前的一個有茶有陽光的午後,我偶然讀到董橋先生說的一個故事:詩人丁尼生和朋友厄特裡教士結伴去瑞士,山上的路人看到詩人跪在地上俯身觀賞野花叢中一隻蜻蜓,高聲大叫說他隔著蜻蜓的雙翼看的到花的顏色,一朵阿爾卑斯山玫瑰。詩人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給我留下深深地印象,久久不能忘懷。

19世紀的英國詩歌,前半期可稱華茲華斯時代,後半期可稱丁尼生時代。

在當時的著名詩人中,丁尼生曾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當時英美知識家庭幾乎都有其作品。他具有抒情詩人的氣質,他的詩歌以音調優美、節奏鏗鏘、題材及手法(如戲劇獨白等)多樣著稱。而他的倫理敘事詩《伊諾克·阿登》更讓他享有惠特曼嚮往的「人民詩人」的美譽。另一方面,他憑詩作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還受封男爵,這在英國也非常罕見。

1809年8月6日,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薩默斯比的教區長家庭,是十二個孩子中的老四。他8到12歲在寄宿學校的經歷不很愉快,此後的教育卻來自劍橋大學畢業並擁有大量藏書的父親。據說父親要他每晨誦讀羅馬詩人賀拉斯作品,直到四卷詩歌都背出。在此薰陶下,他自小愛好學習,敏於觀察並有精細的韻律感。另一方面,他性情比較憂鬱、靦腆、常懷戒心。為求解脫,他很早寫詩自娛,常把散步時想出的好詞好句記住,待想出詩歌的布局後用上。我想這點和我喜歡的唐朝詩人李賀頗為相似。

1827年,他與他的兩位哥哥合集出版《兄弟詩集》,其中他的詩佔一半,顯示出拜倫影響和豐富意象,這時他決心將一生獻給詩歌創作。同年他進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以才智和英俊而備受注目,成為有革新精神的大學生組織「使徒社"代言人。1829年他參加詩歌競賽,以浪漫主義色彩的《廷巴克圖》獲校長金質獎章。1830年又發表《抒情詩集》,成為校園知名人物。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

他同很多劍橋人結下深厚友誼,如《柔巴依集》作者菲茨傑拉德、《名利場》等名著的作者薩克雷、作家兼史家卡萊爾,還有四次出任首相的格萊斯頓等大咖。從他們的敬重和稱讚中,他受到發展其詩才的激勵,克服了因經濟拮据、健康欠佳、近視加深等帶來的低落情緒,度過了此後並不順利的一二十年。


現在看來在劍橋期間對丁尼生詩歌創作影響最大的同學還是哈勒姆。這位史家之子才華橫溢,是丁尼生情投意合的摯友,同丁尼生之妹相愛後,他們的友誼甚至超過朋友之情。他們曾計劃合出詩集,後因哈勒姆父反對而由丁尼生單獨出版。但哈勒姆仍發表長文予以熱情評價,這是丁尼生詩作受到的第一次評論。

1830年,兩人為西班牙革命者遞送經費和情報,經過法國來到庇里牛斯山區。丁尼生對這首次出國很熱心,山區景物給了他深刻印象,成了他《鷹》、《食蓮人》等詩的背景。

哈勒姆因父親不支持,無法同丁尼生之妹共結連理。為了緩和關係而陪父親去歐陸旅行,不料卻因病於1833年9月在維也納去世。丁尼生十分悲痛。加之其父去世還留下債務,他只得離劍橋,此後在親屬資助中生活。他懷著喪友之痛寫出了著名的《濺吧,濺吧,濺吧》,又以較特殊的「悼念體」寫下因哈勒姆之死引起的情感的思索。十七年後這些詩以《悼念集》為名結集出版,成為英國文學中最優秀哀歌。

他1847年的長詩《公主》受到前拉斐爾派稱讚,1850年,他又成功出版《悼念集》並成婚。公眾和女王對《悼念集》的喜愛,使一些批評家改變了腔調。當時正值桂冠詩人華茲華斯去世,次年初,他覲見女王,借穿的宮廷禮服正是華茲華斯1843年在相同場景下穿的,這倒可象徵「桂冠」從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傳給了傑出的維多利亞詩人。

1853年,他以寫詩收入在懷特島置產(1867年又在蘇塞克斯建哥德式夏日別墅),開始遠離塵囂的清靜生活,1855年出版《摩德》,1864年出版《伊諾克·阿登》,這一時期他的作品好評如潮,人生可謂一帆風順,聲譽更達到巔峰。

1865年和1868年,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迪斯累裡均提出封他為從男爵,但被他婉言謝絕。1884年在好友、自由黨首相格萊斯頓堅持下,他終於接受從男爵封號,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進貴族院的詩人。

同華茲華斯一樣,他愛漫遊和大海,鍾情於威爾斯、愛爾蘭、蘇格蘭。後來在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法國和北歐等地都留下足跡,去世前一年多時間裡,還漫遊地中海,去英吉利海峽的澤西島、格恩西島和倫敦。可以說,他在行將結束人間旅程時,仍充滿漫遊精神和探索熱情,對生活擁有很好洞察力。在他最後一次病倒時還為友人閱讀莎翁作品,並口授了後來葬禮上朗誦的《無聲的話音》。

1892年10月6日,他平靜離開塵世,12日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詩人之角」。那裡,離喬叟和白朗寧的墓很近。





Break, Break, Break 濺吧,濺吧,濺吧


Break,break, break,

On thy cold gray stones, O Sea! 

And I would that my tongue could utter 

The thoughts that arise in me.


O,well for the fisherman's boy, 

That he shouts with his sister at play!

O,well for the sailor lad,

That he sings in his boat on the bay!


And the stately ships go on 

To their haven under the hill;

But O for the touch of a vanish'd hand,

And the sound of a voice that is still! 


Break,break,break,

At the foot of thy crags, O Sea!

But the tender grace of a day that is dead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me.


The Oak 橡樹


Live thy Life,

Young and old,

Like yon oak,

Bright in spring,

Living gold;


Summer-rich 

Then;and then 

Autumn-changed,

Soberer-hued 

Gold again.


All his leaves 

Fallen at length,

Look,he stands,

Trunk and bough,

Naked strength.


Ulysses  尤利西斯(選段)


There lies the port;the vessel puffs her saill;

There gloom the dark,broad seas. My mariners,

Soulls that have toil'd,and wrougnt,and thought with me,——

That ever with a frolic welcome took 

The thunder and the sunshine,and opposed 

Free hearts,free foreheads, -you and I are old:

Old age hath yet his honor and his toil.

Death closes all;but something ere the end,

Some work of noble note,may yet be done,

Not unbecoming men that strove with Gods.

The lights begin to twinkle from the rocks;

The long day wanes;the slow moon climbs;the deep 

Moans round with many voices. Come,my friends.

'Tis not too late to seek a newer world.

Push off,and sitting well in order smite

The sounding furrows;for my purpose holds

To sail beyond the sunset,and the baths 

Of all the western stars,until I die.

It may be that the gulfs will wash us down;

It may be we shall touch the Happy lsles,

And see the great Achilles,whom we knew.

Tho'much is taken,much abides;and tho'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that which we are,we are, ——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to seek, to find,and not to yield.




相關焦點

  • 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的作品飽含生命真諦與人生哲理
    丁尼生繼承並發揚了英國詩歌的悠久傳統,以其技巧精美、格律嚴謹、聲韻和諧而富於音樂美的詩歌顯示出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被公認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傑出的詩人。丁尼生的詩歌總是飽含生命真諦與人生哲理,十分值得細細品味與賞玩。
  • 漫話英國桂冠詩人(之三)--英國20世紀的桂冠詩人\高秋福
    圖:擔任英國桂冠詩人時間最長的丁尼生\作者供圖 文|高秋福  在英國文學史上,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擔任桂冠詩人的時間最長  除丁尼生之外,當時詩壇上名氣最大的詩人是斯溫朋和威廉.莫裡斯。斯溫朋詩作甚多,詩藝純熟。但是,他宣導無神論,支持義大利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被指責「離經叛道」。而且,他因病癱瘓,行動不便。這就使他很難獲得提名。莫裡斯是以寫作《地上樂園》和《烏有鄉消息》而飲譽整個歐洲的詩人和社會主義先驅者。他的政治理想是實現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
  • 漫話英國桂冠詩人(之二)--英國早期的桂冠詩人\高秋福
    圖:拒絕擔任英國桂冠詩人的格雷\作者供圖  繼德萊頓之後成為「桂冠詩人」兼王室史官者,是其早年的好友、後來的政敵,詩人兼劇作家託馬斯.沙德韋爾。從他開始,「桂冠詩人」的責任正式確定,每值新年,每值新王登基、生辰,每值王室成員婚配、添丁,每值有重大戰事勝利,都要撰寫頌詩。沙德韋爾也許是太勞累,經常酗酒,大量吸食鴉片,於一六九二年逝世。  此後,詩人兼劇作家內厄姆.塔特被遴選為「桂冠詩人」,而宮廷史官一職則另擇他人。從此,「桂冠詩人」和宮廷史官兩個職務剝離開來。
  • 詩摘桂冠,悼藝無雙,極具樂感與震撼之美的丁尼生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桂冠詩人,他的詩歌極富樂感張力、有律動與震撼之美;丁尼生生於一個有12個兄弟姐妹的牧師家庭,8歲開始寫詩,12歲便已寫出6000行史詩,18歲與兄弟共同出版詩集;1828年,19歲的丁尼生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次年,以詩歌寫作贏得「校長金牌」,並結識了一生難忘的摯友——史學家之子、才華橫溢的亞瑟哈勒姆(arthur hallam);1831年,丁尼生因父親去世而輟學、離開了劍橋,又兩年後,1833年,亞瑟英年早逝
  • 丁尼生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最具特色詩人
    他的詩歌準確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佔主導地位的看法及興趣,這是任何時代的英國詩人都無法比擬的。代表作品為組詩《悼念》。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許多評論家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清教主義、一本正經的態度及過多的多愁善感大加批判。丁尼生在其作品中濃縮英國中產階級各種偏見及道德主張,這是他最喜歡的素材。評論家們經常忽視他的創作技巧和雄辯的口才,過度強調他一味媚俗、過分拘謹及膚淺的樂觀主義等缺點。
  • 被誤解的丁尼生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1809-1892年),英國詩人。他在逝世的那年被冊封為「第一代男爵丁尼生」,通常他的非正式頭銜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勳爵。
  • 詩贏桂冠,悼藝無雙,極具樂感律動與震撼之美的丁尼生
    阿爾弗雷德 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桂冠詩人,他的詩歌極富樂感張力、有律動與震撼之美; 丁尼生生於一個有12個兄弟姐妹的牧師家庭,8歲開始寫詩,12歲便已寫出6000行史詩,18歲與兄弟共同出版詩集;
  • 詩摘桂冠,悼藝無雙,極具樂感律動與震撼之美的丁尼生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桂冠詩人,他的詩歌極富樂感張力、有律動與震撼之美;丁尼生生於一個有12個兄弟姐妹的牧師家庭,8歲開始寫詩,12歲便已寫出6000行史詩,18歲與兄弟共同出版詩集;1828年,19歲的丁尼生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次年,以詩歌寫作贏得「校長金牌」,並結識了一生難忘的摯友——史學家之子、才華橫溢的亞瑟・哈勒姆(arthur hallam);1831年,丁尼生因父親去世而輟學、
  • 著名桂冠詩人丁尼生名作《古代聖人》選(中英文)(附冥想音頻)
    19世紀英國最受歡迎的著名桂冠詩人丁尼生,被譽為「可能是耳朵最靈敏的英國詩人」,丁尼生的詩歌對大自然進行深度的挖掘,那獨特的旋律突破了英國詩歌的傳統
  • 【名著與畫】丁尼生的《辭舊迎新鍾長鳴》| 葉揚
    英國詩人丁尼生的名詩《辭舊迎新鍾長鳴》,歷來被視為慶賀新年之作,還被譜成許多不同的音樂版本。
  • 「當代惠特曼」萊文當選美國桂冠詩人
    美國設立「桂冠詩人」崗位,靈感來自英國的傳統。1937年,詩人約瑟夫·奧斯蘭德被任命為「國家詩歌顧問」,是美國「桂冠詩人」制度的開端,之後有艾倫·泰特、康納德·艾肯擔任這一職位。到了1986年,隨著號稱「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美國詩人」羅伯特·潘·沃倫擔任這一職務,職位名稱更改為「美國桂冠詩人」,以前的不定期規定為一年任期,年薪3.5萬美金,其職責是推動全美的詩歌閱讀,引導美國人的詩歌欣賞。迄今為止,已有47位詩人被任命為「國家詩歌顧問」或「桂冠詩人」。年度「桂冠詩人」都是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歌本身就具有感召力。
  • 詩人為何要戴上桂冠?
    自1961年甘迺迪當選總統開始,共有六位「桂冠詩人」在就職典禮上朗誦詩歌,其中包括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美國詩人之一羅伯特·弗洛斯特。戈爾曼也是美國全國青年桂冠詩人獲得者。到目前為止,她是現身於總統就職典禮上最年輕的桂冠詩人。
  • 優雅淡定的回家之旅 ——賞析丁尼生詩作《過沙洲》
    原標題:優雅淡定的回家之旅 ——賞析丁尼生詩作《過沙洲》  阿爾費雷德·丁尼生(1809年-1892年),英國19世紀最受歡迎及最具特色的詩人,是繼華茲華斯之後的英國桂冠詩人。
  • 深圳詩人唐成茂榮膺「國際桂冠詩人」
    【深圳商報訊】4月23日至24日,西班牙塞萬提斯世界讀書日暨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節、西班牙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詩人出席了讀書日活動。據悉,深圳詩人唐成茂等7位詩人獲得伊比利亞「國際桂冠詩人」稱號,唐成茂同時獲得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獎。
  • 桂冠詩人華茲華斯
    多蘿西一直與他作伴,終身未嫁,也是個詩人。28歲那年,華茲華斯到德國小住,創作了《採乾果》《露斯》和《露西》組詩,同時開始創作長詩《序曲》。32歲,華茲華斯和相識多年的瑪麗·郝金生結婚。在結婚前後的10年,華茲華斯創作了大量詩歌,為他日後成果「桂冠詩人」奠定了基礎。
  • 漫話英國桂冠詩人(之一)——英國桂冠詩人的由來\高秋福
    」喬叟\作者供圖  「桂冠詩人」這一稱謂,流行於歐美,在英國則是久盛不衰。神話到中世紀變為現實,一些歐洲國家不約而同,把桂冠授予傑出文人和各種比賽的獲勝者。後來,一些高等學府設立「桂冠詩人」稱號,將其頒給在演說、文法和語言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學人。再後來,一些封建君主網羅文人雅士撰寫讚詞頌語,然後把這一稱號作為回報相贈。這樣,「桂冠詩人」就逐漸作為獨得君主青睞的御用文人的專稱流傳下來。  「桂冠詩人」這一稱謂在英國有個比較長的演化過程。
  • 英國首位桂冠女詩人曾因性傾向丟"桂冠"_文化_鳳凰網
    英國首位桂冠女詩人曾因性傾向丟"桂冠" 5月1日,英國著名當代女詩人卡羅爾·安·達菲成為新任桂冠詩人。這是341年來,英國首次將「桂冠詩人」榮譽賦予一名女性,而且是一名女同性戀者。達菲也是一位有個性的詩人。6月10日,英國即將迎來菲利普親王的85歲壽辰。當被問及是否會履行「御用詩人」的使命而為親王賦詩時,達菲這樣回答:「我從未想過要寫一首生日讚歌,但我也可能會寫一首。」對達菲來說,尊重自己的真實感覺尤為重要。
  • 胡德夫等榮獲2019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中新社海口12月3日電 (記者 張茜翼)著名詩人胡德夫、王家新、周慶榮、艾子3日榮獲2019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在當晚舉行的「2019兩岸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典禮」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海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肖傑,新黨主席鬱慕明,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俊為四位詩人頒獎。2019兩岸詩會組委會發布授獎詞:胡德夫先生,著名詩人,臺灣民歌代表人士,承中國《詩經》中風之傳承,創當代華語民謠之經典。王家新先生,著名詩人,評論家,翻譯家。
  • 川籍詩人唐成茂西班牙獲頒「絲綢之路國際桂冠詩人」
    在塞萬提斯的家鄉西班牙馬德裡,每年都會在此期間,舉辦隆重的世界讀書日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詩人、朗誦家來到西班牙,參加讀書、朗誦活動,用各囯的語言朗誦詩文,閱讀經典,向先哲和全世界的詩人、作家致敬。2018年4月23日至24日,在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節、西班牙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上,包括川籍詩人唐成茂、西班牙的胡斯託.豪爾赫.帕德龍在內的1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因「在絲綢之路地域文化與生態和平詩歌寫作傳播方面的卓越探索與突出貢獻」,被組委會獲得「絲綢之路國際桂冠詩人」榮譽稱號,受到大會的隆重表彰和獎勵。唐成茂同時還獲得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獎。
  • 桂冠詩人,要不要為女王過壽作詩?美國首位黑人桂冠詩人麗塔·達夫
    她是兩屆美國桂冠詩人,但在美國之外獲獎,這還是第一次。 (詩歌獎供圖)出生於1952年的麗塔·達夫得過包括普利茲詩歌獎在內的許多獎項,從柯林頓和歐巴馬手裡接受過兩次國家人文藝術獎章。她是兩屆美國桂冠詩人,但她在美國之外獲獎,這還是第一次。